[摘 要]在今天大力發展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發展客家旅游等新一輪的商機中,粵東客家地區陶瓷發展應弘揚客家商人的品質,開拓新一代客家人的思維觀念,重視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文化的陶瓷藝術品的開發,同時,注重強化自我品牌意識,加快區域品牌建設,創 “客都” 品牌特色陶瓷,意味著綠色崛起的客家陶瓷文化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
[關鍵詞]客家 陶瓷 開發 特色
客家文化有著燦爛輝煌的歷史,且是一部極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史,學術界對客家的研究正方興未艾。國內外學者對客家文化的特別關注,以及她們給予客家的極高的“榮譽”, 還有粵東客家地區大埔陶瓷藝術的輝煌歷史,激勵我從自己所學陶瓷專業的角度來注意她們。陶瓷是一種最為普遍而又極為重要的文化承傳的載體。在今天大力發展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發展客家旅游等新一輪的商機中,粵東客家地區陶瓷發展應弘揚客家商人的品質,開拓新一代客家人的思維觀念,重視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文化的陶瓷藝術品的開發,同時,注重強化自我品牌意識,加快區域品牌建設,創 “客都” 品牌特色陶瓷,意味著綠色崛起的客家陶瓷文化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
一、開拓以客家建筑、服飾等文化為主題的陶瓷造型與裝飾
在東南亞華人中一直流傳著一個諺語:客家人開埠,廣府人旺埠,潮州人占埠。這個諺語正是客商開拓、創業的歷史寫照。“開埠”兩個字的背后隱藏著客商開拓的汗水和艱辛。絕大部分客商都是在逆境中白手起家,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堅毅的性格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正是當時生活的艱苦及客家人精髓里的吃苦精神和頑強意志激勵他們,磨煉出他們勇于開拓,務實進取的精神。粵東客家地區陶瓷藝術的發展要抓住特色開拓新的市場。將客家民居建筑、服飾等習俗以陶瓷藝術的形式表現,以實用器皿、瓷板、瓷盤為載體,以夸張的形象映射強烈的韻律節奏感,用符號性的點、線、面和色塊處理以及圖案化的視覺形式在陶瓷造型與裝飾領域將客家民俗文化巧妙地加以運用和充分地展現,在永恒的瓷面上體現客家精神,共同傳播她們精湛的藝術、文明的成果。陶瓷藝術的題材、形式、表現技法非常豐富,主要是器形和表面裝飾的藝術性,正象陸機《文賦》所詠:“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每一塊泥土或瓷坯都有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賦予泥土以特殊情感并對泥土天生的“靈”性加以捉摸。粵東客家地區陶瓷有著悠久的制瓷史,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的優質瓷土資源和充裕的水力資源,豐富的制釉用的谷殼灰、石灰和各種礦石粉等原料含鐵低,穩定性好,耐高溫,大部分屬優質原料等地理優勢、氣候條件和特有優勢。又有著獨特的建筑、服飾等地域文化特色,這些濃郁地域文化為陶瓷裝飾提供取之不盡的裝飾藝術題材。如果對這些“優勢”再進行一些調和,運用陶瓷裝飾藝術這一特殊的造型語言方式來詮釋客家文化,把客家元素融入陶瓷藝術之中,使客家文化精神和陶瓷藝術的語言共同融會成當今陶瓷的主流,以特有的藝術語言將民俗恰到好處地盡情表現出來,從題材的選取、內涵的表達到表現的手法等各個方面盡其所能地加以構思,達到完美和諧,給觀眾一種看似深奧卻極易產生認同感的“神似”、 淺顯易懂的生動“形似”的感覺。開拓一些以客家圍攏屋、土樓、客家婦女服飾等形式為主題的陶瓷造型與裝飾。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云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客家婦女服飾是客家服飾中最具特色的服飾文化,隨著海內外客家人聯誼懇親、文化交流和商貿洽談等活動的普遍開展,亟需統一的、有代表性的客家服飾,促進客家人的認同,加強對外交往和客家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播。我們可將客家傳統服飾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進行創新應用,用傳統的青花藝術傳播客家婦女服飾獲取更高層次的審美愉悅。在陶瓷青花裝飾領域將客家婦女服飾文化巧妙地加以運用和充分地展現,在陶瓷藝術中表現看不盡的客家婦女服飾藝術,使人們在得到文化內外兼修的回味和潛移默化的熏陶,得到藝術的享受,欣賞客家婦女的不盡風采……這些是粵東客家陶瓷商界值得去竭力追求和表現的更為本質的東西。
二、強化自我品牌意識,加快區域品牌建設
注重品牌效應。所謂品牌,就是著名的牌子,或者說是著名的商標或商號。品牌產品就是產品質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知名度和信譽高、經濟效益高的產品,是強國之本,興企之根,是追求完美的結果,是精益求精的結晶。高質量是基礎,質量的升華形成品牌。當一個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已經在社會公眾、廣大消費者中確立起自己的地位的時候,應該將文化領域提升并廣泛宣傳。縱觀一代客家商人的從商歷程,一個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注重品牌效應。如近現代高舉實業救國的愛國商人——張弼士先生、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等等在客商上就很追求創品牌。張弼士先生為了在各種商務酒會上看到民族品牌,蒙生創辦中國葡萄酒,創辦之初就致力于創品牌,十分講求營銷策劃和廣告宣傳,注重講究廣告效應,不僅在報章雜志、車站、碼頭刊登和設置大幅廣告,還特制玻璃餐具分贈各大酒樓飯店,另外,還在節日出動大型彩車沿街分贈一兩裝的小型白蘭地,并在國外精印圖文并茂的小冊子,廣為散發,極盛一時,突出宣傳張裕酒怯病強身的功效,還不失時機地利用自己顯赫的身份,在一切公共場合,喝張裕葡萄酒,提高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另外,還請當時狀元出身的帝師翁同和寫匾牌和孫中山參觀題字,大大擴大張裕酒的聲勢,并將其公司所產的可雅獲得的金質獎章縮印在商標上,改名為金獎白蘭地,從而,中國人的品牌誕生了,使中國的葡萄酒走向國際市場;曾憲梓為了打造領帶的品牌,堅持在走品牌之路,剛開始制作領帶的時候就以超常的標準衡量自己的產品。他把國際品牌產品一遍又一遍地研究,直到其生產的領帶達到與國際品牌難以分辨的程度,排除萬難,在1969年作響了“金利來”國際品牌,以她獨特的魅力征服了香港,震驚了海內外。近年來金利來又在品牌戰略方面向文化領域提升和追求。在金利來專賣店或專柜上,金利來出售的不只是產品,更是一種文化。金利來在自己的經商方式與品牌戰略中,十分注重文化品味,它向消費者輸出的不只是產品,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金利來的文化品味與內涵使消費者感受到購買金利來就是在享受上乘的、精美的產品。可見,廣告宣傳和品牌意識的功效。
粵東客家地區陶瓷的發展需要特別強化品牌意識,應想著想著做文化、想著做品牌了。加快區域品牌建設,重視品牌的策劃,創“客都”特色品牌陶瓷。陶瓷企業家也應當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并積極推行品牌戰略,注重做品牌和做文化,創建屬于自己的品牌產品,發揮自己的優勢“走出去”。可從審美的角度將客家文化融入陶瓷藝術中,把陶瓷所蘊含的藝術成分和客家元素進行一定的抽象,用陶樸拙的語言、“瓷”精細的品質敘說一又一個的有關客家人衣、食、住、行生活真實寫照,共同把她們精湛的藝術、文明的成果傳播出來。融文化于一體的個性特色陶瓷藝術品更亦被人們接受、喜愛。如客家名人故居就是一個很值得打造的文化品牌。粵東客家地區是久負盛名的“人文秀區”,是客家歷史文化遺產最豐富的聚集地。文化積淀孕育了眾多歷史名人,成就了大量名人故居。甲午中日戰爭、保臺抗倭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等都涌現出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如丁日昌、丘逢甲、范漢杰等梅州客家籍將領;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勝枚舉,有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故居、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葉劍英故居;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黃遵憲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詩人、書法家、曾被嘉慶皇帝譽為“廣東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等等。這些故居屹立于青山綠水之間,構成了神秘而絢麗的畫卷,形成了客家獨特的人文景觀。熠熠生輝的文化遺產是客家地區歷史發展的見證,如何讓這些飽經滄桑的 “見證人”經久不衰,繼續發揮其歷史研究、科學研究和發展旅游等價值。試想如果藝術真實地將梅州客家名人故居描繪于陶瓷釉上裝飾之中,用陶瓷裝飾藝術的品質敘說梅州客家名人故居的風采,使人們從中國瓷器的永恒的釉面上聆聽客家先行者的堅實的歷史腳印,張揚著客家的人文精神。
粵東客家地區陶瓷的發展,一方面吸取一代客商人的品質精髓,弘揚客商人優秀的儒商文化,開拓新一代客家人的思維觀念,將客家文化、陶瓷藝術與現代藝術手法進一步相融滲透,重視對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陶瓷藝術品的開發,運用陶瓷裝飾藝術及藝術美學這特殊的造型、語言方式來詮釋客家文化,一方面注重加快區域品牌建設,重視品牌的策劃,創“客都”特色品牌陶瓷樹立自己的客家特色的陶瓷品牌,全面提升客家陶瓷文化品味,這意味著綠色崛起的客家陶瓷文化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
參考文獻:
[1]王先慶.《廣府商人潮汕商人與客家商人的比較研究》[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8年5期
[2] 閆恩虎.《客商”、“客商”文化的歷史與時代意義》[J].嘉應學院學報,2007.4
[3]何秋娥.《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特點研究》松源文化站[J]科技咨詢導報2007.12
[4]劉宇新論粵三大商幫.梅州日報 2009.7.3
[5]曼 君.《曾憲梓:做響自己的牌子》[J].職業名人 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