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學是一個交叉性的學科,它的發展促進了一些學科的發展,同時也依附于其他學科的發展。本文通過管理學與相關學科互引的文獻分析,推測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和衍生趨勢,掌握在管理學發展中,對之起重要作用的學科情況;同時,分析管理學文獻的參考文獻的來源和學科特性,探明其信息的來源及分布特征,從而為制定學科的信息管理方案和發展規劃提供依據,對管理學的發展做出積極的探索。
一、管理學學科他引積極性和自引分析
以管理學為中心,存在著一個學科交叉群體,我們用學科的總自引數/他引次數(C)除以該網絡中發生的總引用/被引次數(N)(即C/N值)來表示引用環境中該學科的表現。在不同引文環境中,縱軸N與橫軸C以及C/N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在引用網絡圖中,橢圓縱軸N代表學科引用和自引的總體情況,橫軸C代表學科引用其他學科的數量,因此C/N代表該學科引用其他學科的積極性(稱為他引積極性)。他引積極性越高,也就是該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科學知識交流的積極性越強。而在被引網絡中,橢圓縱軸N代表學科被引和自引的總體情況,橫軸C則代表學科被其他學科所引用的數量情況,那么C/N就表示該學科對其他學科所產生的引用影響(即他引影響)。
有了圖形的意義,我們來看一下2006年以及2003年管理學在學科群中的表現情況。由于本文是管理學的發展動力分析,因此在以下的分析研究中只從管理學引用其他學科的情況角度來分析,不考慮其他學科對于管理學的引用情況。如圖1所示,圖中的圓圈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體現橢圓的形狀,說明管理學引用其他學科的數量占總引用量的比例比較高,他引積極性高,管理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科學知識交流的積極性越強。根據圖中的數據,經計算可以得2006年C/N=70.5%。從數據和比值確實反映出管理學學科的他引積極性很高。再來看看2003年的情況,經計算可以得出2003年C/N=71.8%,結論與2006年的基本相同。從這兩個時間點的圖中,可以看出在幾年的變化中,管理學始終保持著很高的他引積極性,與其他學科間的進行知識交流的積極性很高,體現了學科自身處于交叉學科的特點和未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兩年計算所得的C/N值大致相同,那么1-C/N所得的就是兩年的管理學學科的自引比率,從這個角度可以說雖然兩年的自引比率不是很高,但是自引比率比較穩定,兩年間沒有大變化,說明管理學學科內部發展比較穩定,學科內部各個下屬學科間的知識交流穩定發展,自引量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
二、不同學科對管理學的推動分析
1.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管理學與多個學科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關系,那么每一個學科對于管理學的促進情況又如何呢?下面以2006年時間點的引文數據為基礎,分析每個學科對于管理學的推進情況。
先看看管理學的引文年代分布圖以及幾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情況,如圖2,3所示。
對比圖2和圖3,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1)不論是總引用或是具體到每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情況,雖然累計引文量都在增長,但從2006年到1997年每年的引文量都在變化,反映出不同時間點上管理學與其他學科間的引用情況都在變化;2)對比第一幅圖中總引用曲線和第二幅中的曲線分布,可以看出社科、工程、計算機、數學這四個學科的曲線峰值與總引用曲線的峰值大致相同,都是集中在2003-2001年,說明在管理學學科引用的高峰期,也可以說是管理學學科吸取知識、獲得思想方法、學科發展的快速期,這幾個學科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而統計和自動控制這兩個學科,每一年的被引用量的變化差異不大,保持著一個較低的水平。
2. 高相關度學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通過引文年代分布圖的對比分析,我們看到了每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數量的年代分布規律,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引入被引半衰期,用它來衡量某個學科現在尚在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目的不是來衡量某學科文獻的老化速度,而是用來探究在管理學的發展中,某學科究竟是新知識還是歷史的知識對管理學的推進作用大。
被引半衰期的計算方法,這里采用下面的公式:
根據公式(1)和(2),被引半衰期的計算過程[51,52]如下:
根據學科被引用數據,擬合出引文分布函數參數值(),從而得到學科的被引用分布;利用累計引文分布函數2來推導被引半衰期的計算公式,首先令,則被引半衰期滿足下式:
(3)
公式建立了引文半衰期與參數、和關系,利用該方程研究了分別隨參數和的變化規律。當學科的被引用分布參數 、 和 被辨識出來后,我們就可以利用求解出,即求解出各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
根據表1中數據,結合半衰期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得到下面的各個學科的被引半衰期,見表2。
6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已經清晰可見,從整體上看各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都比較長,說明管理學與各個學科間的知識傳遞過程比較慢。從細節上看,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短,而社會科學、統計、數學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長。根據被引半衰期的意義,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這三個學科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7-8年間發表的,可見這三個學科的較新知識被管理學應用的比較廣泛;相對的,社會科學和統計以及數學學科被管理學學科使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12-14年發表的,說明了這三個學科的歷史文獻對管理學的作用很大。
同樣是高相關度學科,但是被引半衰期卻有長有短。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獻的增長。增長和老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被引文獻迅速增長,說明學科間的關系密切,被引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思想等促進管理學的發展。被引文獻增長的越快,文獻的被引半衰期就越短。
第二,學科的特點。文獻的內容所屬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不同,那么半衰期也會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科由于研究工作活躍,不斷需要新方法、新試驗,知識更新快,文獻的半衰期較短。而另一些學科,它們的發展主要是知識的累計而不是修正,所以學科文獻的半衰期較長。學科自身文獻的半衰期不同,必然會影響學科的被引半衰期的不同。這也是幾個高相關度學科的被引半衰期不同的原因之一。
第三,學科發展的階段。在學科發展中,都要經歷產生、發展、成熟等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文獻的更新增長的速度不同,例如:學科發展到了成熟期后,文獻增長速度變小,此時科學活動的結果主要是在于知識的累計而不是修正。此時,當學科被其他學科所應用時,體現出來的就是被引半衰期較長,舊知識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3. 高相關度學科貢獻度分析
我們發現社會科學、工程、計算機和數學的貢獻度都比較高,而統計和自動控制的貢獻度較低。這與管理學的學科特點有關。管理學早先是從工程學科分離出來的,工程的知識和思想對管理學的發展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等計算工具的普及,對管理學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每個學科在發展過程中,自己對自己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自己學科發展過程中的知識體系、學科建構等等,都是自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從表3中我們看到,管理學對自己學科發展的貢獻度將近達到了30%,表明管理學在發展過程中,自己學科的知識和思想對自身的發展起著首要的促進作用;再看前一節中的表1,看到管理學的自引用半衰期是9.6,相比來說是比較長的,表明管理學學科內部的知識傳遞過程也是比較慢的,歷史文獻的在學科自身發展中的作用比較明顯。
三、結論
從動力學角度首先對學科發展進行了分析,結合管理學科引文數據,從管理學的他引積極性和自引兩個方面進行討論,得到促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外動力和內動力。研究發現管理學科的發展動力主要來源于自己本身的推動,即內動力,發展的外動力主要來源于工程、社會科學、數學、計算機、統計等學科。其次,在對促進管理學學科發展的外動力因素——高相關度學科為研究對象,采用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被引半衰期以及學科貢獻度等分析發現,不同學科對于管理學的促進程度是不同的,知識傳遞速度和貢獻度差別也較大,工程、計算機、自動控制學科知識對管理學科的傳遞速度比較快,社會科學、數學學科知識傳遞速度較慢;社會科學、工程、計算機和數學等學科對管理學科發展的貢獻度都比較高,而統計和自動控制的貢獻度較低。該研究成果過對管理學在今后的發展中如何把握學科間的交流起到了啟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大椿.科學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
[2] Ziman,J.M.Public Knowledge,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58
[3] 李春景,劉仲林.現代科學發展學科交叉模式探析.科學學研究,2004,22(3):245.
[4]烏家培.管理科學在加世紀的發展.南開管理評論,2000,(6):6-7.
[5] G#8226;伯杰克.跨學科——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問題.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