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尤其是美國保險業受到的沖擊 最大,這場危機不僅給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帶來慘痛的教訓,也給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帶來深刻的啟示。本文以中國保險為例,先是分析了金融危機對中國保險的影響,接著闡述了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保險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中國保險公司的新思路。
[關鍵詞]金融危機 保險業 風險
一、盲目崇拜西方權威造成經營理論和模式上存在缺陷
隨著美國金融海嘯倒下的不僅僅是像雷曼兄弟和AIG這樣的金融巨鱷,還有那些曾被奉為權威和經典的理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8226;格林斯潘曾被奉為貨幣政策制定者的典范、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實際掌舵人。但隨著美國金融危機逐漸深化,格林斯潘的“傳奇”正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這次金融危機,促使人們對那些經典的經濟理論和觀念進行重新思考。西方榜樣的倒塌,使人們不再盲目崇拜這些權威和經典的西方理論和模式。也促使我們思考這些理論和模式是否就是模仿的對象,進一步說,那些曾被奉為權威和經典的理論和模式是錯的,在這個過程中,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承擔更多國際經濟義務的同時,是否也應當為新的理論和模式的構建作出貢獻呢?
二、危機中中國市場的保險風險
與前一個時期相比,保險業面臨的風險來源更多,風險的形成和傳遞更加隱蔽,保險業風險防范工作的難度更大。一是保險產品定價風險。最近一個時期,利率、投資回報率等影響保險產品定價的關鍵指標波動加大,保險產品的定價比以往更加困難;二是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新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產品逐步放開,但保險業缺乏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和人才積累,如何在多元化的投資領域更好地控制投資風險,成為保險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三是個別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風險。有的公司因為業務快速增長、經營虧損等多種因素導致償付能力達不到監管標準,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改善償付能力。四是非正常退保的風險。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影響被保險人對個別保險公司的信心,加上部分保險產品收益低于被保險人預期,可能導致退保增加。
三、危機中來自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挑戰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央果斷決策,提出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方針。保險業貫徹中央的這一方針,首先就要保持自身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但是應該看到,今后一個時期保險業平穩增長的困難仍然很多。從外部環境看,金融危機還在繼續深化,其影響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資本市場低迷和投資收益下降,制約了保險承保和投資兩個輪子的協調運轉。從行業自身看,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下,保險需求受到抑制;少數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在機構鋪設、業務和產品等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如何在這種形勢下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考驗。
四、保險業發展方式急需轉變的挑戰
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國內的部分保險公司粗放發展的弊端比以往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時扭轉,部分公司可能從盈利轉為虧損,個別公司可能會虧損加重,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公司的正常經營。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對于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緊迫和現實的意義。近一個時期,我們把促進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推動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發展粗放的問題在保險業由來已久,是保險業在理念、人才等各方面問題的集中體現,解決起來的難度較大,對保險業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為此作者以為當前可行的解決辦法有幾下幾點:
1. 完善我國保險監管法律體系
保險 監 管 法制化是發達國家保險監管的共同特點,包括完菩的立法和有力的執法。在我國,一方面現存的法律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和開放的形勢,迫切需要修改《保險法》的有關內容,并制定再保險管理規定,償付能力具體標準、保險資產評估準則和財務資料公開辦法等等相關保險法律法規,努力完善保險法律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目前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的不規范市場狀況,必須建立一支高效的執法隊伍。
2. 建立和健全保險監管組織體系
一個完善的監管體系應是多層次的,不僅要有政府監管機關的參與,還要有行業規范和社會監督作為補充。現行的監管體系雖己具雛形,但顯然三種力量未能得到充分發展和均衡協調,因此仍急待完善.一方面,政府監管機構應進一步有效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職能,提高保險行業整體防御、化解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作用應得到加強。
3. 建立保險機構信用評級制度
保險評級制度不僅是保險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險監管制度有效發揮功能的 重要輔助信息系統。評級機構憑借其較強的信息能力,能夠完成大規模的獲取和處理信 息的工作,為監管機構提供輔助性的風險信息服務.保險信用評估機制能為我國保險監 管信息體系的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又可以使監管機構將重點放在對風險的化解和規則 的制定等更為重要的工作上。
4. 建立保險風險早期預警系統
在美國等保險業發達國家,保險監管機構為了更好地對保險人進行監控,建立了早期預警系統。早期預警系統包括一系列比率和比率的“正常界限”。通過這些比率和比率的“正常界限即,早期預替系統將識別比率超過其“正常界限”的保險企業,進而對這些公司加以仔細分析并進行必要的干預。該系統能及早識別有問題或存在隱患的企業,防患于未然,起到預苦的作用。在我國保險企業逐漸增多的現實情況下,建立一套早期預警系統,可以更有效地對保險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防止保險企業經營失敗。
參考文獻:
[1]張艷梅, 安平. 試論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J]. 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 2003,(01).
[2]閆屹, 李偉. 20世紀90年代國際金融動蕩的回顧與反思[J].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1,(01).
[3]秦偉. 東亞金融危機的原因及啟示[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8,(02).
[4]柴波, 余家蓉. 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政策的啟示[J]. 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