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信貸服務創新是農村金融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以信貸資金供需模型分析框架為基礎,把與信貸資金供需有關的各主要因素納入模型進行理論和實證層面的綜合考察,以印證、解釋和判斷當前農村信貸服務的基本狀況。文章認為農村信貸服務目前還處于相對低效狀態,文章結論揭示了改善農村信貸服務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和因素,并在分析有關農村信貸服務創新實踐的基礎上,對農村信貸服務創新提出了方向性、可操作性地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 金融 信貸服務 金融創新
一、與信貸資金供需因素相關的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信貸資金實質上是一種要素,這種要素的價格和供需均衡狀況,取決于供需雙方的意愿、與供需相關的各因素的影響狀況,根據要素供求關系的經濟學原理,本文引入一個簡單的信貸資金供需模型,對其均衡狀態進行分析,以此作為農村信貸服務基本現狀的分析基礎。
(一)信貸資金供需的彈性分析
理論上,利率越高,金融機構愿意提供的信貸資金越多,信貸資金供給可用圖1中的曲線s表示;信貸資金需求的變化恰恰相反,可用圖1中的曲線d表示。
1.信貸資金需求曲線的彈性影響因素。一是信貸資金供給的壟斷和競爭狀況。競爭狀況下資金需求主體的選擇余地增大,對資金價格水平的敏感度增加,即彈性大,曲線平坦。反之彈性小,曲線陡峭。二是信貸資金需求剛性程度。資金需求剛性越大,需求主體對資金價格的關心程度越小,即彈性小,曲線陡峭;反之彈性大,曲線平坦。三是可替代資金的融資難易度和價格水平。如果可替代資金融資難度低、價格低,當信貸資金利率提高時,會使需求主體的資金需求轉向其他資金,即彈性大,曲線平坦。反之,如果融資渠道不暢通,可替代資金價格水平較高,則彈性小,曲線陡峭。四是社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好壞導致的逆向選擇程度。如果社會信用環境或者法制環境不完善,導致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和途徑逃廢、減免銀行債務,那么,資金需求主體更關心的可能是能否得到信貸資金,而對利率價格考慮得不多,從而導致彈性降低,曲線變得陡峭。
2.信貸資金供給曲線的彈性影響因素。一是社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狀況。社會信用環境差、法制環境不完善意味著貸款投放風險較大,因此即便是在高利率條件下,金融機構也不一定會增加信貸投入,使得供給彈性降低,曲線較為陡峭。二是需求主體資產質量、經營狀況和信息透明程度。需求主體資產質量差,經營管理落后,財務狀況不透明,則金融機構向其投放貸款的意愿下降,即便利率價格提高,金融機構也不一定會增加信貸投入,即彈性小,曲線陡峭。三是金融機構的貸款權限以及資金實力狀況。如果金融機構貸款權限有限,或者資金實力薄弱,那么即使利率價格升高,金融機構貸款供應量增加也有限,即彈性小,曲線陡峭。四是擔保等中介機構的建立健全程度。擔保體系越發達,企業能夠獲取的有效擔保越多,則在同等利率水平下,銀行愿意提供的貸款越多。反之,銀行提供貸款的意愿不強,即彈性小,曲線陡峭。
(二)信貸資金供需的位移分析
當利率以外的因素變動引起信貸資金供需變化時,信貸資金供需曲線就會發生位移,這些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政策寬松度、消費需求程度、金融交易成本等。
經濟發展狀況越好,發展速度越快,支持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稅收、投資政策越優惠,消費需求程度越大,則在同等利率水平下,信貸資金需求量就越大,需求曲線向右移,如d至d1。如果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政策趨緊,或信貸資金獲得成本增大,則在同等利率條件下,信貸資金需求量就會減少,導致需求曲線向左移, 如d至d2。信貸資金需求曲線向哪個方向移動,取決于雙方力量的對比,
影響信貸資金供給曲線位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信貸風險管理狀況,信貸資金外流和吸納情況,金融機構所承擔的各種交易成本大小等。貸款質量考核、責任追究越嚴,金融交易成本越大,則在同等利率價格條件下,金融機構愿意提供的信貸資金越少,或者一個地區信貸資金呈現外流趨勢,該地區信貸資金可供給量減少,均可造成供給曲線左移,如s至s1。反之,曲線向右移。
二、基于信貸資金供需要素分析的農村信貸服務實證分析
(一)影響農村信貸資金供需彈性的實證分析
1.需求彈性分析。一是農村領域正規金融供給主體不足形成的金融供給壟斷現象降低了需求利率價格彈性。在縣域農村地區,由于國有商行的逐步退出,在正規金融的供給方面,農信社占據了主體地位,除政策性信貸外,涉農信貸主要由農信社提供。如湖南岳陽市2009年6月末農業貸款余額48.07億元,其中農信社農業貸款余額46.17億元,占比高達96.0%。湖南汨羅市2008年末農貸余額為12.48億元,當年累放農貸4.88億元,其中農信社農貸余額為10.44億元,當年累放農貸4.59億元,占比分別達83.7%、94.1%。這一現象較為普遍,央行統計數據也證明了此點(見表1)。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央行統計報告
二是農村地區資金需求的剛性較強降低了需求的利率價格彈性。農村領域的資金需求體現為一種基礎性需求,這種基礎性需求多為生產生活性需求和臨時性、應急性需求,一般較具有剛性。2009年6末,岳陽市農信社短期貸款余額為70.26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5.4%。短期資金需求具有臨時性、應急性的特點,高比例的短期貸款需求說明,農村領域資金需求剛性較強,進而降低了需求彈性。
三是農村地區融資渠道單一和可替代資金價格水平高降低了需求彈性。除正規金融外,農村地區的主要融資渠道為民間借貸,近期一項湖南省縣域農村地區的民間融資調查顯示,作為監測樣本的146家中小企業和291位農戶,2007、2008年的借貸余額環比增速分別為24.29%、35.45%,2009年上半年,加權平均利率為18.62%,利率指數達3.45(民間借貸加權平均利率/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最高利率為36%,利率水平大大高于基準利率,也比同期農信社加權平均利率高6.1-7.5個百分點。民間融資的增速趨快側面說明農村領域信貸資金供給不足,不能滿足農村領域的資金需求。調查也顯示,可獲得的民間資金依然有限,融資仍較困難。總體上說,可替代資金的來源有限和價格偏高,造成資金需求主體對利率價格彈性減低。
四是農村信用環境、法制環境欠佳造成的逆向選擇程度較大降低了需求的利率價格彈性。至6月末,岳陽轄內9家縣區級農信社已全部完成央行票據兌付7.56億元,但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在政策扶持下,至2009年6月末,岳陽市農信社不良貸款余額仍有30.19億元,不良貸款占比依然高達41.0%。這種狀況也側面說明了農村金融環境不佳,逆向選擇問題仍然存在,導致需求價格彈性降低。
2.供給彈性分析。一是農村領域信用狀況不佳,法制環境不完善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供給彈性,相關的實證可參見前述需求曲線斜率分析的實證部分。其影響結果是利率上升而貸款投放并未有明顯增加。
二是資金需求主體的弱質性和信息不透明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供給彈性。調查顯示,農村領域的資金需求主體弱勢明顯,表現為自有資本不足,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差;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缺乏透明度,金融機構無法有效監督和準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不能確定企業的還款能力。而作為農村領域另一資金需求主體的農戶,由于所從事的農業本身就是弱質產業,抗自然災害能力差,且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也較大,使得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意愿不強,降低了供給彈性。
三是農村金融機構有限的貸款權限和資金實力不足決定了貸款供給的利率彈性較低。縣域國有商行分支機構實行審貸分離制度,貸款權限普遍上收,除個別質押類貸款品種外,其他貸款只有推薦權,無審批權。有限的貸款權限制約了貸款供給。在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領域撤出的大環境下,農信社承擔了主要的信貸支農任務,但當前農信社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難,如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差等,造成其資金實力不足。另外,由于在結算、電子化程度上的劣勢,農信社組織資金相比國有商業銀行也更為困難。
四是擔保體系發育程度較低使得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供給價格彈性小。至2008年12月末,岳陽市共有1家政策性擔保公司(小額擔保貸款)和4家商業性擔保公司,2007-2008年為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擔保累計總額6.35億元,不足同期累放貸款的1.5%。2009年上半年新設了2家縣域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至6月末,所有7家擔保公司共為319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余額為2.59億元,僅為全部貸款余額的0.77%。此外,所有擔保公司均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重點不在農村領域。
(二)影響農村信貸資金供需曲線位移的實證分析
1.需求曲線位移分析。一是政策寬松、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和農村信貸需求增長增加了農村領域資金需求,共同拉動需求曲線右移。以湖南岳陽為例,今年1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30.87億元,同比增加35.6%,其中農業增加值為29.49億元,同比增長206.2%。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至2008年底,岳陽市農產品加工企業1873家, 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29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94家,占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的31.2%。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促使其對資金的需求呈現較大擴張性,近年來岳陽市農業產業化對資金的需求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長。湖南平江反映,湖南省經濟發展排位前三名的三市鎮,有民營企業1200多家,抽樣調查的10家企業2009年上半年的融資需求同比增長210.5%,其中信貸資金需求同比增加48.6%。
農戶方面,湖南岳陽抽樣調查的317位農戶中,借貸發生率由2007年全年度的30.6%上升為2009年上半年的44.2%,信貸需求面增長44.4%。“中國農村微觀金融研究課題組”2005年8月的一項專題調查也顯示農戶信貸需求面較大,該項調查的820個樣本農戶中,293戶有貸款需求,占比35.7%。
二是信貸資金獲取成本高導致信貸資金需求曲線向左移。在農村領域,資金需求主體資信水平普遍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資信要求,為保證資金安全,除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外,金融機構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和擔保,較少發放信用貸款,直接加大了融資成本。此外,貸款權限上收形成的低效審貸環節,延長了借款人貸款獲取時間,增加了時間成本。
需求曲線的位移方向取決于影響曲線位移各因素力量的對比。前述分析表明,信貸資金獲取成本較高導致曲線左移,但這種成本的增大具有臨界性,即它不可能總是增加,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參與的各要素如中介體系、微觀經濟主體都將趨于規范和完善,信貸資金獲取成本將維持一個高位或趨于下降。相比之下,由經濟發展狀況、消費需求程度等因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加,具有持續擴張的特點,即在經濟景氣階段,需求量總是增加的。同時,前述分析也表明,目前農村領域資金需求量大于供給量。雙方力量對比的結果是,貸款獲取成本較高拉動曲線左移的力量小于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消費需求增大等因素拉動曲線右移的力量,因此,總體上看,需求曲線呈現右移態勢。
2.供給曲線位移分析。一是信貸風險管理趨嚴使供給曲線左移。基層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的貸款風險責任追究,對信貸員實行嚴格的“誰貸款,誰收回”的終身責任制;銀監部門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強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監管與問責,強化貸存比例管理。如岳陽市農信社,改革試點前的2004年10月末貸存比例為81.3%,改革試點以來,其貸存比例受到嚴格控制與考核,到2008年末,貸存比已降至64.25%。即便是信貸超常投放的2009年上半年,6月末的貸存比也控制在72.18%。此外,在信貸風險管理趨嚴的狀況下,基層金融機構審慎發展資產業務,對于除小額農戶信用貸款之外的信貸投放,幾乎都要求提供抵押擔保,但農村地區抵押擔保物缺乏,這導致農村領域貸款投放處于較低的水平。調查顯示,無有效抵押這一問題是幾乎所有被調查者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
二是農村領域資金外流問題使供給曲線左移。這一問題在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系統表現的尤為明顯。如據湖南平江反映,至6月末,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上存系統內的資金為32.52億元,占全部存款額的51.9%。當地國有商業銀行存款余額34.1億元,貸款僅4.9億元,貸存比僅14.4%,郵政儲蓄銀行貸存比更低至1.5%。
三是農村金融機構籌資成本高于城市金融機構造成供給曲線左移。岳陽市中支2007年上半年開展的一項長期調查顯示,農村金融機構交易成本明顯高于城市,相比城市領域,農村領域的信貸資金供給曲線更加靠左。
四是信息獲取費用、貸款手續費用過高等也導致信貸資金供給曲線左移。農村領域資金供需雙方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銀行往往要經過信息識別、認定階段而得出是否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結論,很多時候只能進行高成本的直接調查。從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金融機構在貸款時往往采取根據企業注冊資本高低來確定授信和貸款與否。由于農村領域企業的注冊資本普遍難以達到要求,無法成為金融機構的可貸載體,使得金融機構的有效供給減少,導致供給曲線左移。
此外,過去農村領域社會信用環境不佳、信用體系不健全、農村領域保險和擔保等中介機構不健全、金融執法力度和效率不夠等因素也加大了金融機構的隱性交易成本,這些,都造成信貸資金供給曲線的左移。
三、結論及政策含義
綜合以上對農村金融環境各要素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在農村領域,由于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信貸資金供需曲線彈性都較小,即信貸資金供需曲線都較陡峭,并且,農村信貸資金供給曲線向左移而需求曲線向右移(見圖3)。假定信貸資金供求曲線最初在B(i0,q0)點達到均衡,現在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資金供給曲線由ss0左移到斜率較大的ss1,資金需求曲線由dd0右移到斜率較大的dd1,最后在 A(i1,q1)點重新達到均衡,由圖可以看出,在新的均衡點上,利率由i0上升到i1,而信貸資金均衡供給量由q0減少到q1。從B(i0,q0)點到A(i1,q1)點的供需均衡變化可看出,農村領域信貸資金供給量減少,而利率價格升高。關于這個結論,仍可從實證數據得到印證。
利率方面,以岳陽市農信社為例,2009年上半年,所有貸款全部執行上浮利率。其中,6個月以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11.1245%,最高利率13.869%,最低利率7.839%,其中上浮100%以上的為20.7%;6個月至1年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12.5248%,最高利率15.732%,最低利率8.892%,上浮100%以上的23.6%。而同期,其他金融機構一年以內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96%,最高利率為12.213%,最低利率為4.5%,農信社分別高出6.83、3.52、4.39個百分點。
信貸資源供給方面,也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主要體現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的逐步減少和農貸的低比例。調查顯示,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密度明顯小于城鎮,2006年以來,湖南省有315家金融機構網點從農村地區退出。金融資源密度方面,農村也明顯低于城鎮,其中機構密度明顯低于城鎮地區,地區差異最大的懷化市超過80倍。
2006-2008年,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重分別為33.41%、37.24%、36.27%。涉農貸款貸存比(以縣域金融機構存款為基數計算)分別為31.03%、33.65%、30.51%,比同期全部貸款貸存比分別低20.88、17.19、15.96個百分點。2008年,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為20.50%,縣域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為18.33%,金融機構貸款增速為10.14%,而涉農貸款增速僅為7.27%,增速明顯慢于存款增速與全部貸款增速。
信貸資金滿足率方面,整體的滿足情況依然不理想。湖南平江反映,當地三市鎮民營中小企業的實際信貸需求滿足率僅為20-30%。湖南華容反映,今年來向農信社申貸的70家中小企業總需求為1.2億元,實際獲取貸款0.49億元,貸款滿足率為40.83%。“中國農村微觀金融研究課題組”2005年8月的專題調查表明,293戶有貸款需求的農戶中,73戶獲得貸款,占比為24.9%。整體來看,信貸資金滿足率均不高。
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斷和實證檢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高利率、低供給的農村信貸資金均衡狀態證明,農村信貸服務目前還處于相對低效的狀態。農村領域的信貸資金供給-需求彈性小,說明農村領域資金需求和供給受到的外部環境制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農村領域信用環境、法制環境不佳,有效信貸供給主體不足,資金需求主體的弱質性和信息不透明,農村金融機構貸款權限和資金實力有限等。右移的需求曲線證明,農村領域資金需求量依然較大;左移的供給曲線證明,目前農村領域的信貸資金有效供給不足,主要原因為農村領域資金外流問題較為突出,信貸風險管理過于嚴格導致金融機構提出更多的擔保抵押要求,資金供給方的金融交易成本過高等。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即便信貸資金需求旺盛,資金供給也依然有限。
利率方面也可得出以下重要結論:根據需求的價格彈性與收入增長定律,對缺乏需求彈性的信貸資金,提高資金價格可使資金供給主體增加利息收入。正是由于農村領域信貸資金需求彈性較小,因此資金供應主體可以通過提高資金價格來獲取更多的利息收入,這是農村金融領域資金價格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資金需求的增加引起利率均衡價格的同步增加,而資金供給的不足同樣引起利率均衡價格的增加,雙方力量共同抬升了利率價格,這也是農村領域利率價格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有關的創新實踐及建議
(一)有助于改善農村信貸服務狀況的創新實踐
1.便利快速了解農戶資信狀況的農戶信用檔案建設。湖南岳陽市自2007年起逐步推進此項工作,至今年3月末,岳陽市共有農戶142.67萬戶,其中19.62萬戶錄入了紙質信用檔案,占比13.75%;9.64萬戶錄入了電子信用檔案,占比6.76%;21.99萬戶評定了信用等級,占比15.41%;信用農戶數、新老有貸農戶數34.85萬戶,占比24.43%;對已建立信用檔案且信用良好的35.62萬戶,累計發放小額信用貸款35.50億元,余額13.14億元。
2.通過創新抵押擔保方式推出了多項創新信貸產品,較好解決了信貸風險控制過嚴和信貸需求不斷擴大之間的矛盾。調查顯示,農村信貸需求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資金需求日趨多樣化,信貸需求已由滿足農戶生活需要向滿足經營性資金需要轉變,資金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農戶;二是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大,隨著農村經濟產業不斷升級,農業生產正從原有的簡單再生產向擴大再生產,生產經營逐步轉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這些都對資金產生了巨大需求;三是資金需求周期延長,目前農業生產不再局限于傳統種植業,逐步延伸到生產周期較長的經濟作物,所需資金支持的周期相應增加,而且,除了農產品種植的資金需求外,資金需求還延伸到產、供、銷的各個環節。基于以上變化,傳統的小額農戶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已不完全滿足要求,一些新的貸款品種被逐步開發出來。
其一,創新開辦“移民后扶資金”質押貸款幫扶規模種養戶;其二,創新開辦林權抵押貸款;其三,依托農業產業化公司和農業生產協會等機構以公司擔保方式向農戶提供信貸支持。
3.通過信貸管理方式創新減低雙方交易成本。這些創新主要體現為過去貸款品種操作流程的改良。如農信社推出的“企業最高額循環抵押貸款”,貸款實行“一次授信、最高額抵押、循環使用、余額控制”的管理方法,簡化了貸款操作程序,減輕了企業貸款成本。
4.通過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擴大信貸覆蓋面。如“金穗惠農卡”產品,今年以來,岳陽市惠農卡和與之相關的農戶小額貸款推廣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二)推進農村信貸服務創新的政策建議
雖然以上創新實踐一定程度緩解了農村信貸服務領域中的部分問題,但總體上看,上述創新實踐還不能全面地消除農村信貸服務領域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創新的程度和范圍還有待擴大。建議:
1.逐步推廣具有可復制性的既有農村信貸服務創新模式。可考慮在更大范圍內歸并整理成效明顯、操作性強、可推廣的農村信貸服務創新實踐,集合起來后以指導意見的形式發各金融機構參照執行,使這些信貸服務創新可在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擴大創新成效。
2.通過多種方式增加農村領域信貸資金的有效供給。一是以村鎮銀行為突破口,加快農村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推廣建設。二是考慮農村領域金融管制的進一步放開。充分發揮微觀主體自下而上制度創新的積極性,允許其在不吸收公眾存款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多種形式小額信貸組織,有效服務于“三農”經濟發展。三是充分考慮解決農村地區資金外流問題。加快制定并推行“一定比例存款資金投放當地”政策。
3.以減低金融交易成本為目的創新農村信貸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一是全面推進農戶信用檔案建設,并逐步擴大到無貸農戶。二是充分考慮既有涉農信貸產品操作流程的改良,以及授信和貸款權限的下放,減少時間成本。三是考慮建立批量處理小額信貸的創新服務方式,降低涉農金融機構的操作成本。
4.以適應農村信貸需求變化為方向創新農村信貸產品。這其中的關鍵,是有效擔保抵押品的放寬。農民得不到貸款特別是大額貸款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有效的抵押擔保品,一旦尋求到合適的抵押擔保品,農村信貸供需中的這一梗阻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如家庭承包土地使用經營權是一種用益物權,完全具有抵押物的特征,可以據此開發新的貸款品種;可依托農業生產訂單、質押倉單、漁權等權利開辦質押貸款品種;對于養殖戶,可考慮建立以牛、馬、騾、豬等大型牲畜為抵押的貸款品種,實際上大型牲畜在民間借貸中是最常用的抵押品。
參考文獻:
[1]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2]弗蘭克·艾利思:農民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國農村金融學會: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三十年[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4]黃祖輝 劉西川 程恩江:貧困地區農戶正規信貸市場低參與程度的經驗解釋[J].經濟研究,2009(4)
[5]高圣平 劉萍:農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貸擔保物:困境與出路[J].金融研究,2009(2)
[6]金燁 李宏彬:非正規金融與農戶借貸行為[J].金融研究,2009(4)
[7]楊德勇 蒲斯緯:責任與任務: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歷程的制度解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1)
[8]李海平: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問題[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6)
[9]周孟亮 張國政:基于普惠金融視角的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新方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岳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