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介紹桃江建信村鎮銀行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的具體做法以及所由此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同時分析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 金融產品 服務方式 創新 村鎮銀行
一、桃江建信村鎮銀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情況介紹
(一)“七個步驟”創新產品
根據該行的要求,每一個金融產品的創新都要經歷“七個步驟”方能“問世”并向客戶開放。
1、市場調查——明確農戶和中小企業客戶作為主要對象,選取經濟發展有特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民風較好的鎮、村進行試點。實地走訪目標區域的企業、農戶,了解經濟發展狀況和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采集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2、產品設計——綜合考慮相關產業生產經營特點、客戶實際用款需求以及銀行信貸管理的相關規定,初步確定新產品的主要特點。
3、制度制訂——根據產品設計和貸款要求,制定風險可控、操作性強的貸款管理辦法,完善流程中的每個環節,有效防范風險;
4、客戶篩選——在制定制度的同時,根據前期市場調查的情況對客戶進行初步的篩選;
5、調查評價——貸款管理辦法通過后,立刻組織客戶經理對篩選出來的客戶進行深入調查評價,并組織貸款材料;
6、審批發放——貸款申報材料提交審批委員會,審批通過后出具審批通知單、簽訂借款合同、發放貸款;
7、風險評估、總結推廣——定期對新產品進行風險控制情況跟蹤評估,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新產品的經驗和不足,對可操作性強、風險可控,且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產品做進一步的推廣。
(二)“兩大系列”投向市場
沿著新產品開發的“七個步驟”,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相繼推出了“三農之友”農戶貸款系列和“創業之星”中小企業貸款系列兩大系列共十多個金融品種。其中,“三農之友”農戶貸款系列包括農戶聯保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業訂單鏈式貸款、農業機械抵押貸款、土地流轉權貸款、生豬養殖保單貸款等品種;“創業之星”中小企業貸款中有企業聯保貸款、產業鏈融資貸款、擔保公司擔保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品種。現將其中四種運行有特色、可操作性強、具有推廣價值的貸款品種簡要介紹如下:
1、農戶聯保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是銀行對聯保小組成員發放的,用于農戶從事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種養殖、農業運輸及其他服務,并由聯保小組成員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貸款。通常聯保小組由3-5戶相互了解的農戶組成。桃江建信村鎮銀行選取了竹涼席加工產業已成規模的株木潭村進行試點,該村有30多家竹涼席加工廠,全村大部分勞動力都從事竹涼席加工行業。桃江建信村鎮銀行選擇從業3年以上、個人信用較好、生產經營穩定的業主,由其自愿組成聯保小組,銀行向小組成員發放貸款。
2、農業訂單鏈式貸款。農業訂單鏈式貸款是指銀行根據農戶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簽訂的長期、固定的訂單或者購銷合同,并由該龍頭企業提供擔保,向農戶發放的用于農業生產資金周轉的貸款。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在對桃江縣某糧食加工企業進行營銷時發現該公司經常“借錢”給與自己簽訂購銷合同的農戶進行糧食種植,待銷售行為實際發生時沖減銷售款,這種方式嚴重浪費了企業的財務資源、抑制了企業發展壯大。桃江建信村鎮銀行根據這一情況,提出了由該企業提供擔保,由銀行向農戶提供生產資金,企業支付給種糧戶的購糧款直接進入村鎮銀行的封閉戶頭用于償還貸款,并由此推出了農業訂單鏈式貸款的融資模式。
3、林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是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結合桃江經濟特點、實現自身業務規模擴張的一個貸款品種。桃江是林業大縣,林木種植面積為187萬畝,其中,楠竹種植面積90萬畝,是“楠竹之鄉”。竹木加工業是桃江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且該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逐步展開,林權管理正逐步規范。桃江建信村鎮銀行根據這一情況,主動與林業部門以及林業大戶聯系溝通,探索林權抵押貸款之路。最終確定了林權抵押貸款的操作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農戶以林權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林權由林業部門辦理價值評估和抵押登記,林農貸款后到林業局辦理林木砍伐證時需征得銀行同意。
4、產業鏈融資貸款。產業鏈融資貸款就是將與中小企業合作相對穩定、往來頻繁、實力較強的上下游客戶作為核心企業,以此類核心企業作為擔保方,為中小型的目標企業提供的融資服務。此類貸款的核心問題是要認真分析整條產業鏈的行業前景,重點關注核心企業的擔保履約能力,并對貸款資金實行封閉式管理。
(三)“三種意識”創新服務
1、強化“主動服務”意識,致力創新營銷手段。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堅持積極主動的服務理念,摒棄“坐等客戶上門”的老觀念,踐行草根銀行背包下鄉的做法。該行多次進行市場調查和客戶營銷工作,足跡遍布全縣15個鄉鎮、100多家企業、200多戶個體工商戶以及近20家政府職能部門,主動采集客戶的金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新產品。
2、強化“高效服務”意識,著力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充分發揮一級法人決策鏈條短、具有貸款終審權的機制優勢,提高審批效率;二是不斷優化信貸業務流程;三是打造職業化的客戶經理團隊。該行個人類貸款平均用時為5個工作日,公司類貸款平均用時為15個工作日。
3、強化“廉潔服務”意識,全力打造陽光信貸?!傲疂嵰彩歉偁幜Α保@是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全力打造陽光信貸文化提出的口號。在實際工作中,該行要求客戶經理必須在食堂就餐,與客戶的接觸須在辦公區域,對客戶的現場調查至少兩人同行等等。該行工作人員廉潔自律,不需要客戶承擔利息以外的任何費用。
二、桃江建信村鎮銀行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成效
(一)有力地推動了自身業務的發展
截至10月末,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存款余額23394萬元,比年初新增21059萬元,新增額占全縣新增額的15.5%;累計投放貸款17909萬元,貸款余額11187萬元,比年初新增11027萬元,新增額占全縣新增額的9.95%。同時,該行還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客戶群體,主要包括竹木業加工業主、種養殖糧大戶、縣城內的個體工商戶、一大批中小企業等。
(二)有效地支持了農村經濟的繁榮
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的設立,正在逐步改變銀行業金融機構“門難進、款難貸”的形象,桃江的農戶和中小企業已經從該行獲得了近1.8億元的資金支持。該行貸款覆蓋桃江10個鄉鎮、20多個中小企業和80多位農戶,投向了種植、養殖、竹木加工、建材鑄造等地方支柱產業。從去年12月9日開業至今,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直接給當地增加產值3.5億元以上,增加社會就業崗位近700個,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有序地激活了農村金融的競爭
桃江建信村鎮銀行進駐后,縣域內金融機構紛紛調整經營策略,一改過去“等客上門”的觀念,開展主動營銷;并積極改善金融服務質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桃江縣農村信用社把村鎮銀行的進駐比喻成“狼來了”,不僅主動降低貸款利率,還向上級機構申請,將貸款審批權限從1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
自桃江建信村鎮銀行與益陽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開展合作,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后,市、縣政府紛紛認識到以擔保公司為中介這一融資模式的優勢,分別向益陽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注資2000萬元和300萬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金融血液。
(四)有效地提升了村鎮銀行的品牌
隨著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的不斷開展,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緩解農戶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作用逐步發揮,其自身的品牌價值也逐步得到體現。政府職能部門、金融主管部門等紛紛來該行開展調研,并對該行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9月,該行作為湖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的典型,在中央電視臺做了專題介紹,此外,金融時報其它社會媒體也紛紛報道該行開展金融創新、服務“三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報道共10多次。由于有貼近農村市場的金融產品和“廉潔、專業、高效”的服務,客戶對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大大提升,該行的客戶群體正在穩步擴大。
三、制約村鎮銀行開展金融創新的因素
(一)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一是農村征信體系建設滯后。目前,我國農村征信體系建設不盡完善,受信用數據采集困難等因素制約,農村經濟組織、自然人與金融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問題,金融機構獲取相關信息的難度大、成本高。二是相關制度規則缺失。在現有的農村產權制度下,農村耕地使用權、農村住房、宅基地抵押、流轉存在較大的法律障礙,導致金融機構創新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據,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三是農村金融市場誠信環境相對落后。農村市場由于各種原因依然存在惡意拖欠的現象,農村金融市場信貸主體的誠信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農村金融服務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
一是農業保險發展滯后。受自然條件、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影響,農業生產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大,農業生產單位投入成本偏高,收益水平總體較低,而且農業保險發展緩慢,金融機構信貸支農風險較大。二是農村抵押與擔保資源匱乏。受限于現有的農村產權制度,農村企業、自然人一直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資產,客觀上也加大了農村金融服務風險。三是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作用有限。目前,國家僅根據涉農貸款的新增額的一定比例對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補償,這遠不能覆蓋金融機構投放涉農貸款所承擔的風險。
(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固有的局限性短時間不能得到解決
一是服務能力有限。目前村鎮銀行絕大部分都是單點型金融機構,且員工數量有限,而農村金融需求具有小而散的特點,村鎮銀行無法覆蓋所有的服務區域并承擔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如桃江建信村鎮銀行僅在縣城有一個營業機構、信貸人員7人,而桃江有15個鄉鎮、773個村、8163個村民小組,根本無法將業務觸及所有鄉村。二是抵御風險能力有限。金融創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加上農業產業的高風險的特質,更加加大了農村金融創新的風險系數,然而村鎮銀行規模小、短期盈利能力弱,其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
四、對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金融創新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村鎮銀行自身建設,提高創新能力
村鎮銀行要建立符合農村金融市場特點和農村金融創新要求的組織架構,建立統一、清晰的產品創新流程,促進產品創新和客戶需求的緊密銜接;高度重視金融創新人力資源的開發,加強員工金融新業務、新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和素質;注重已成熟產品的維護和改進,定期開展評估,及時總結和改善,并迅速復制推廣,形成金融創新的長效機制。
(二)建立健全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激發創新動力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努力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有效分散農業經濟自身風險;其次要創新擔保機制,完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政府或有實力的企業、個人出資組建農村擔保機構的模式,通過擔保、再擔保、聯合擔保等多種方式,加大對農村融資業務的擔保服務;第三,要加大對農村金融創新的風險補償力度,財政可建立農村金融創新風險補償基金,對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對開展農村金融創新工作成效較好的金融機構,可根據其風險程度和信貸投放量進行獎勵。
(三)健全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創新活力
首先要完善農村征信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農村地區征信覆蓋面,提高征信信息的層次和質量,將農信社所掌握的大量的農村客戶征信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范圍,實現資源共享;第二,加強社會誠信意識的宣傳和教育,引導人們樹立爭取的信用觀念;第三要規范發展各類中介機構,在貸款抵押物評估、登記、過戶、處置等環節發揮與金融機構的銜接作用,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服務成本;第四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公安等部門要嚴厲打擊逼迫貸款、逃廢債務等行為,為農村金融創新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桃江建信村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