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國家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力地保證了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本文試圖以張家界為例,分析欠發達地區如何把握和落實好當前金融宏觀調控政策,支持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張家界經濟發展與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結合分析
張家界因旅游建市,轄兩區兩縣,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全市2009年GDP僅203.1億元,人均GDP僅12289元。全市發展總體目標是建設世界旅游精品,當前圍繞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已進入“第二次跨越”的關鍵時期,向建立綠色、低碳、宜居的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方向邁進。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將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良好政策機遇。當前制約旅游業發展的一個大的問題是城市面貌落后,為此政府實施了“三年有改觀,五年大變樣”的工程,三年有改觀的目標已基本完成,隨著“五年大變樣”工程的繼續實施,投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張家界的產業發展符合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方向,本地區也在國家扶持“三農”、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等政策傾斜范圍,具體到金融宏觀政策落實方面,主要屬于“有保有壓”調控政策中“保”的對象,這就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基礎和平臺。
當前全市經濟發展來勢較好,2009年GDP增長13.7%,但總體上還處在底子薄、基礎差的階段,旅游業對外部環境的依存性大,經濟發展中抵御風險的能力弱,強基礎、調結構、上水平、不斷提高競爭力,是相當一個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致力點。2010年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比較2010年與2009年貨幣政策,二者均屬“適度寬松”,但內涵存在差異,2010年信貸總量更強調適度,信貸投放節奏更求平穩,結構調整更注重實質,風險防范更加強化。
上述情況和特征表現在金融領域里,將集中體現為信貸供求矛盾和結構調整壓力。在建設世界旅游精品和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政策過程中積累的剛性信貸需求,尤其是去年新開工項目后續信貸需求和今年新開工項目的貸款需求旺盛,但受宏觀調控影響、銀行監管政策約束和政府融資平臺承債能力限制,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受到制約,信貸供求的總量矛盾將會突出,同時,與此相關,中小企業、三農和其他弱勢領域、薄弱環節的融資難或會凸顯,民間融資可能在信貸收縮期和信貸結構調整期再趨活躍等。從發展態勢看,張家界市是旅游新城,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發展速度高于全國,信貸資金需求旺盛,在宏觀調控政策不發生大的變化下,預計2010年全市信貸投放規模為2009年的90%,即全年信貸增長40億元,預計存款增長39億元。
二、經濟金融運行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一)經濟總體水平不高、優質企業主體缺乏等與銀行信貸政策支持間存在一定矛盾
一是受地方經濟總量的制約,由于經濟不發達,市區縣財政收入總量達不到部分銀行機構總行制定的標準,給信貸營銷帶來困難,在全國、全省范圍內來看優質信貸資源相對較少。二是企業貸款條件的制約,經濟快速發展為本地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但總體上大的企業、實力強的企業少,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企業自有資金不足、隱性負債較多等問題,部分企業盲目擴張,不具備銀行貸款條件,同時社會信用環境有待改善,銀行機構對這類企業存在畏懼心理。
此外,由于優質項目和客戶有限,銀行業同業競爭有所加劇,貸款行降低貸款利率、放寬貸款條件,住房消費貸款等個別領域出現信貸資金買方市場,有的行采用免抵押、免保險等方式給予按揭貸款,項目開發貸款行的風險控制難度加大。
(二)社會高息融資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可能造成影響
由于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欠佳,資信等級偏低,地方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又不完善,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難以充分滿足,為解決資金困難,往往尋求社會高息融資。張家界的社會高息融資主要集中于一些中小企業、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支持這些企業的銀行機構反映資金風險防范難度大,尤其是一些個人或合伙經營項目,一旦經營困難或欠債較多,出現外逃,風險很難控制。包括已經暴露的西部萬農、廣和公司等高息融資已給銀行資金造成影響,銀行機構維權成本高、難度大、資產保全難,還有一些潛在的涉及社會高息融資的公司對銀行資產的影響尚未顯現。
(三)貸款投放領域、行業較集中存在潛在風險
目前各項基礎設施以及旅游、酒店行業中的貸款占貸款總量的比例較高,貸款主體主要為政府投融資平臺,貸大、貸集中在全市經濟發展階段中客觀存在,對于政府投融資平臺,在支持和規范發展的同時,需要關注和防范可能的風險。一方面,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為金融機構投資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另一方面,受政策調整、經濟波動、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一旦投融資平臺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或者投融資平臺公司在某個資金環節出現問題造成資金周轉困難或資金鏈斷裂,就會給地方財政造成很大壓力,影響銀行信貸資金安全。
三、有關對策建議
(一)認真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
根據國家確定的宏觀調控政策,按照“總量適度、節奏平穩、結構調整、風險防范”的要求,貫徹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加強貨幣政策效果評估,引導信貸合理增長,促進信貸結構調整,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
金融機構科學安排全年貸款投放進度,減緩貸款季末、月末及月度間波動,避免大起大落。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旅游業提質升級、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民生改善、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資金需求。政府相關部門要抓好項目建設和各類企業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培育,為金融機構提供優質信貸項目。
(二)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資金“洼地”
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環保信息、公用事業信息、工程領域信息等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進一步抓好農戶信用檔案建設,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廣信用報告使用范圍,嚴格落實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繼續開展金融安全區創建活動,開展縣域金融生態環境評估工作,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強化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
(三)創新金融服務,破解地方發展融資瓶頸
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以拓展動產抵押貸款和聯保基金貸款業務為依托, 大力推介適合農村、小企業的信貸產品,認真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支持深化金融改革,重點關注支持農業銀行“三農”服務事業部改革試點,支持農信社深化改革,支持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發行債券和上市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探索引進BOT、TOT等先進融資方式,滿足城市建設、公用事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四)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維護轄區金融穩定
加強分析和評估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關注房地產信貸風險、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信貸風險、信貸集中度偏高及存貸款期限錯配隱藏的風險,在支持和規范政府融資平臺發展的同時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分析信貸周期、經濟周期和產業調整周期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影響,關注和監測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等方面的風險以及潛在的涉及社會高息融資的公司對銀行資產的影響,及時發出預警信號,適時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提示。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岳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