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農村地區,金融產品少、服務質量和效率仍然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等問題突出,值得關注。文章以桂陽縣為例,剖析農村金融服務現狀,探討農村金融服務創新面臨的困難及問題,以期提出在農村進一步推進金融服務創新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 創新
近年來,以央行為首的整個金融業都把金融服務創新提升到相當重要的戰略高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強化金融服務的措施和手段,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央行服務為基礎,其它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為支撐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本文以桂陽縣為例,剖析農村金融服務現狀,探討農村金融服務創新面臨的困難及問題,以期提出在農村進一步推進金融服務創新的對策。

一、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的現狀
(一)服務領域日益廣泛化。隨著金融電子化等現代服務手段在基層的逐步推廣運用,金融服務在縣域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據調查,桂陽縣企業和個人對金融需求呈現逐年增強的態勢,金融服務領域和對象不斷拓寬,對主要服務群體和對象的覆蓋率達到40%以上,最高的達到了95%(見表1)。
(二)服務內容日益社會化。一是提供法定性的社會化服務。如貨幣發行、經理國庫是法律賦予央行的專有服務職能。各級人行特別是基層人行在央行職能調整后不斷采取措施優化幣種結構及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反假網絡等;不斷強化國庫服務體系,建立了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國庫服務效能大大加強。二是提供基礎性的社會化服務。2006年來,桂陽支行按照人總行統一部署在轄內推廣運用了大小額支付系統和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還特別推出了農民工銀行卡等特色服務,切實為部門、企業和群眾提供快捷高效的結算服務。三是提供公益性的社會化服務。近年來,桂陽支行協助政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金融安全區創建活動,強力推行系統化、規范化、信息化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到目前為止,全縣共創建信用鎮3個、信用社區3個、信用企業50戶、信用農戶45363戶、誠信經營戶500多戶。

(三)服務手段日益多樣化。一是金融產品不斷豐富。為解決中小企業和“三農”貸款難問題,各金融機構從實際出發,量身定做了一批適合本地企業和農戶的信貸產品,如農村信用社為滿足涉農經濟領域不同層次,不同主體的資金需求,制定推出了“黃金客戶”、“鳳還巢”、“及時雨”、“公司+基地+農戶”、“農資經銷商+農戶”等10多個貸款品種。二是業務創新不斷推出。據統計,桂陽縣商業銀行近年來推出的中間業務,少則3個,多達10個(見表2)。
(四)服務方式日益便捷化。近年來,縣域金融部門從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切實改善服務方式和質量,服務日益便捷通暢。一是大量運用現代信息處理手段,金融電子化程度加快。據對桂陽縣銀行業電子業務發展情況統計,自2007年來,全縣39個鄉鎮地區大小額支付系統網點陸續開通,安裝ATM機19部,置放POS機28部,簽約POS特約商戶23戶,新發行銀行卡34000多張,發展網上銀行客戶254戶,金融機構支付結算、代理及銀行卡業務量大幅增加,呈逐年增長態勢。二是實施服務窗口延伸,方便客戶辦理業務。如開展“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讓農民工“城里存錢、家中取現”的愿望變成了現實。

二、存在的問題
當前,縣域金融部門在創新金融服務制度、機制和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體制不順,創新遭遇“三道壁壘”。
1、部門壁壘。各單位由于分工過細,創新時各自為政,形成條塊分割和部門壁壘,致使資源配置難以優化。如在央行內部,賬戶管理系統與征信管理系統的服務對象都是企業,但因內部機構設置不同而被人為割裂。
2、制度壁壘。目前,金融服務方面的相關制度建設包括內部服務標準完善規范和社會性金融服務法規的制訂出臺明顯滯后,使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如人行開展征信系統建設,對非銀行信用信息的征集,一則缺乏采集法規依據,二則一些部門出于部門利益考慮,對人行采集工作不很配合,造成征信體系建設工作推進緩慢。再如由于涉農保險、擔保等風險保障體系缺乏,農業風險難以化解,致使涉農貸款創新困難重重。
3、人才壁壘。一是縣域金融機構既懂金融專業知識又精通電子化技術的人才很少,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十分薄弱,推行的創新產品都是“舶來品”;二是由于創新存在風險,上級金融機構為減少風險發生,對基層機構在服務創新上的一些行為和舉措嚴加控制,基層創新的自主性被抑制。
(二)機制不活,創新面臨“三不匹配”。
1、供應需求不匹配。一是多數創新工作是由上級向下級嫁接而來,真正立足縣情,自主創新的過少;二是創新服務設立的門檻和條件過高,超過了市場預期,與實際情況脫節;三是創新服務沒有得到市場認可。如農發行為支持新農村建設,近年特別推出了多個涉農貸款品種,但由于涉農貸款主體難確定等原因,部分貸款品種至今仍停留在桌面上。
2、主體客體不匹配。一方面,金融部門在推出一種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時,很少向社會進行公開宣傳,造成服務客體認知度低;另一方面,金融創新服務客體認為創新是銀行的事,對銀行創新工作鮮有了解,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
3、軟硬環境不匹配。銀行卡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金融創新服務,當前在農村地區推廣運用就存在三個難題:一是基礎建設滯后。如農村多數鄉鎮ATM機缺乏,如果全部配備,農村信用社將難以承擔巨額的機具購置、通信系統聯網及信息集成處理中心的硬件配置等方面的運行成本;二是運行環境不暢。如銀行機構間聯網連接以及交易實現問題、跨區域業務整合及業務發展進程的糾紛處理與工作協調問題,目前還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模式及配套規范的運行機制;三是網絡管理困難。農信社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綜合業務核算系統,但信息化程度低,與商業銀行相比差距不小;加上網點分散、業務流程控制手段缺失,參與銀聯網運行的風險控制難度較大。
(三)意識不強,創新凸現“三個缺乏”。
1、缺乏差異性。目前,縣域金融機構服務創新沒有體現比較優勢和服務個性,往往一家銀行推出什么新產品,另一家銀行迅速跟進,在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機制方面表現趨同,不僅造成金融資源浪費,而且影響金融服務效能。
2、缺乏品牌效應。縣域金融機構在開展服務創新過程中,習慣于滿足金融服務手段和產品的一般性推廣運用,沒有把打造拳頭產品,提供精品服務放在顯要位置,導致真正為社會認可的服務品牌還沒有建立,社會效應未能體現。
3、缺乏長效機制。目前,縣域金融服務創新活動基本上是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缺乏統一的組織領導,加上部門、單位內部沒有形成合力,創新風險監控滯后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將使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的持久性很難保證,金融整體服務水平也難以真正提升。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溝通。一是要切實加強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的領導。成立由政府牽頭、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并由人行、金融機構、財政、稅務等經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金融服務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服務創新工作;要認真制訂轄內金融服務創新整體方案,確保服務創新工作有序進行。二是要積極主動和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為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的順利推進創造良好氛圍。三是要加強對金融機構創新工作的指導。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品種,提高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同時要正確處理服務創新與風險防范的關系,認真落實風險控制和防范措施,保證服務創新工作的安全開展。
(二)整合金融資源,形成創新合力。對單位內部分散的業務系統進行整合,實現業務系統的互連互通。如以人行內網為平臺,加快實現現代支付系統、結算管理系統、征信管理系統等系統間的聯系,改善業務系統間相互分割的狀況,形成一個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建立部門間信息收集、處理的正常工作機制,將分散在各部門有用的業務信息在一個系統平臺上進行整合,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要建立與公眾網絡的聯系通道,利用大眾網絡的透明性和普遍性,廣泛開展服務創新的推廣應用宣傳,使創新成果更好地應用和服務社會。
(三)突出創新重點,提供精品服務。縣域金融服務創新在內容上要突出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技術創新,在方向上要重點開展特色服務創新。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研發新的金融產品,對與區域內產業和項目發展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給予重點關注;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金融信息化、電子化建設步伐,以技術創新促進金融服務創新;積極開展特色服務創新,打造精品服務和拳頭產品,在區域內形成“一行一品”、“一地一色”的特色服務品牌;增強服務工作的主動性,通過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社會各界對金融服務的現實需求,搞好服務創新項目的前瞻性、針對性研究開發,變供給型服務為需求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四)完善服務體系,確保服務實效。一是構建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在現有支付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改進個人支付結算服務,改善農村非現金支付工具環境,推廣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二是構建功能完善的征信服務體系。以金融服務產生的信息為基礎,及時采集納稅、合同履行、個人身份、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更新和完善征信系統數據庫信息;三是打造集中方便的金融服務平臺。整合一線業務、窗口服務,統一對外服務柜臺,實行一站式標準化服務;深入開展金融法規、政策、業務、產品和金融知識等宣傳活動,提升金融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四是完善農業風險保障體系。著力推進農業保險,提高農村經濟的抗擊打能力;建立農業產業基金擔保體系,為農村經濟主體和農戶提供融資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愛龍,李曉東.新農村支付服務環境亟待優化[J],《金融時報》,2009-3-19
[2]羅玉冰.對當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金融,2009(4)
[3]王東勝.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關鍵穴位[J],農村金融,2009(2)
[4]李影,蔡玉勝.農村金融體系創新:回顧、借鑒與對策[J],農村經濟,2009(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郴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