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運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圖書館知識管理相關因素的優劣,提出圖書館應如何揚長避短,保證知識管理的有效實施,發揮圖書館知識轉移的效果,從而提升圖書館在知識社會中的地位,扮演好知識服務的角色。
[關鍵詞]SWOT分析方法;知識轉移;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2-0089-03
SWOT Analysis Based on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Tian Jiali
(Library,Nanhua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Guangzhou 510507,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correlation factor by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proposed how the library should enhance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weaknesses,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display the effect of the library knowledge shift,thus promote the library in knowledge society play a good role in acts the good knowledge service.
[Keywords]SWOT analysis method;knowledge shift;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經濟的到來,使知識和智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資源和動力。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就是實現對知識的采集、組織和轉移。采集解決的是知識輸入問題,組織解決的是知識序化問題,知識的轉移主要是關于知識的去向,解決的是圖書館知識輸出問題。其目的是為消除用戶獲取知識的障礙和激發幫助讀者獲取知識。因此知識轉移的效果對圖書館的存在意義和目標定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圖書館應積極轉變管理模式,提供主動的知識服務,提升和擴大圖書館的作用。
1 圖書館知識轉移、知識管理的涵義
圖書館的知識轉移主要是指就是指圖書館運用知識管理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對圖書館的各種內部和外部知識資源進行搜集、整理、組織、輸出等工作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
這種服務就包括:一是提供讀者獲取知識(例如館藏文獻,數據庫資源等)的途徑;二是把讀者所需要的圖書館知識轉移一部分給讀者,以提高讀者獲取、共享和創新圖書館知識資源能力的過程。
圖書館知識轉移的“知識資源”不僅是圖書館存儲的信息資源(如館藏文獻),還可以是指圖書館人員所能夠掌握和利用的知識,也可理解為查找信息資源的途徑、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識。
圖書館知識轉移包括知識、技術、人力、資金等諸要素,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就是知識和人力。知識是轉移的核心內容。人主要包括讀者和館員,讀者是知識轉移的受體,圖書館館員則是運用技術資金等要素進行知識采集、組織的主體。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主要就是對知識資源和人的管理。知識管理的有效實施才能保證知識轉移的順利進行。
圖書館知識管理,是指通過應用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調動圖書館內所有的成員與部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和使用圖書館各種輔助資源,針對圖書館的知識資源進行系統的生成獲取、組織、傳遞、共享、創新及增值,進而充分地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信息與知識需求,提升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過程。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的是滿足用戶需求、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發揮圖書館在現代知識社會中的作用。
2 SWOT形勢分析法簡介
所謂SWOT分析法,是指實力(Strengths)、弱點(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4個要素的縮寫。根據這4個要素對所處環境和形勢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充分認識、掌握、利用和發揮有利條件和因素,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和威脅,達到揚長避短,爭取最好結局的目的。
下面本文將運用swot分析方法來分析圖書館知識管理相關因素的優劣,并提出相應對策。
2.1 優勢(Strengths)
2.1.1 學科優勢
圖書館實踐活動推動了圖書館學的產生,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發展成熟的學科,對于圖書館的各項活動也起著理論指導的作用。圖書館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有理論,又有技術方法,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圖書館學體系是一個復雜系統,其縱橫交錯的多層次結構可描述為3個門類:理論圖書館學,技術圖書館學,應用圖書館學。其中技術圖書館學是理論圖書館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它研究通用的圖書館技術理論與方法。包括采訪學、藏書組織學、圖書分類學、情報檢索語言、圖書館讀者學、圖書館管理學、圖書館建筑學、圖書館自動化等等。對于圖書館工作各個環節都具有理論支撐和指導意義。正是由于有了強大的學科優勢,才使得圖書館能夠承擔起知識導航的角色,為讀者提供優質有序的文獻資源和專業的知識服務。
2.1.2 館員的知識優勢
近年來,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及結構出現新變化,教育體制的改革、社會化辦學的開展,培養了大批的圖書館專業的學生,館員中已取得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有相當比例,同時其他專業的本科生也大量進入圖書館,這為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建設和儲備提供了極大的有利條件。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學科的細化和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學科館員”或者說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專家型館員越來越受歡迎。而他們具有專業的學科背景,和他們的圖書館學工作經驗,使得這部分圖書館員在專業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參考咨詢過程中將發揮積極作用。
2.1.3 技術優勢
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在圖書館領域已經找到了廣泛的用武之地。圖書館的圖書編目、檢索、流通管理、期刊管理、行政管理、圖書館統計,圖書分類,藏書剔舊等工作都通過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系統來完成,實現了圖書館工作的自動化,系統化,大大了提高工作效率。隨著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圖書館借助現代技術為讀者提供越來越多樣化和深層次的服務。
2.1.4 文獻資源優勢
圖書館是社會記憶的裝置,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及保存是圖書館基本職能之一,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優質的文獻資源。作為信息的集散地,它不僅是社會知識信息的存儲中心,也是社會知識交流的中心,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其作用尤為重大。
期基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的SWOT分析Feb.,2010Vol.30 No.22.2 劣勢(Weeknesses)
2.2.1 技術
雖然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系統發展已經比較成熟,隨著讀者的信息需求越來越細化,專業化的時候,現在的信息管理系統的弊端也凸現出來。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主要是為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設計往往缺乏人性化的東西,特別是與讀者的互動比較欠缺,滿足不了主動服務的要求。圖書館領導者過分追求新技術的應用,忽略了相應的管理理念與人文精神的建設,應該把技術因素與人文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主導的環境中培育圖書館的精神文化。
2.2.2 人力資源方面
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結構由于吸納了越來越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些改善,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圖書館仍然擺脫不掉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的,館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
另一方面,在我國圖書館待遇普遍較低,社會地位也不高,導致一些具有高學歷、中堅骨干人員跳槽到經濟效益較好的單位。人事管理依然在圖書館的人力資本經營中占一定地位。特別是手握重權的領導的思想中仍存在獨斷、專橫的傾向,很難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更談不上發掘工作人員的“隱性知識”為工作服務了。
2.2.3 管理理念方面
圖書館的管理仍停留在重“物”階段,不注重館員的作用,把人員當作一般生產要素隨意安排,忽視人的需求。對文獻資源只是當作物品來進行管理,缺乏對其包含的知識內容積極的開發。
2.3 機遇(Opportunities)
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高。知識經濟的概念被圖書館界普遍接受。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作為資本來發展的經濟,是以知識的傳播、增值、應用作為它的商品。知識經濟觀點的提出,使得各行各業都認識到知識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通過深層次的加工,完全有能力生產出有價值的知識產品,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層次。高校圖書館由于擁有人員知識結構的優勢,加上自身的不斷創造改革,將成為知識經濟中的一支生力軍。政府也加大了對圖書館的投入,認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在政策上給與圖書館發展保障,科研人員也加大了對知識管理的關注和研究。
2.4 威脅(Threats)
隨著知識需求的增大,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很多專門的知識咨詢管理機構,他們引進相關專業的專門人才,已占據一定的市場。一些圖書館開展學科館員服務,作為圖書館主動性專業信息服務的新形式,試圖以其為突破口打開信息服務工作的新局面,而用戶的科研信息獲取問題也似乎有望得到徹底的解決,但學科館員在知識結構上與專業用戶科研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其所提供的對口服務必然存在表面化、膚淺化等諸多缺陷。由于所提供的信息服務不能滿足用戶實際需求,致使學科館員對口服務游離用戶的實際科研工作,其信息服務在學科專業性方面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由于這些機構實行人力資源管理,待遇相對較高,企業文化及組織結構也為其員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積極引入的人才競爭機制使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使得圖書館培養的一些專門人才跳槽到這些咨詢機構,導致圖書館優秀人才的流失。
3 策 略
我們知道,優勢+機遇=杠桿;弱勢+挑戰=問題;弱勢+機遇=抑制,優勢+挑戰=脆弱,惟第一種可以做到揚長避短,是進行SWOT分析的理想選擇。SWOT分析的結果表明,圖書館應積極創新,在機遇面前發揮優勢,找到撬起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杠桿。
3.1 管理者的支持與參與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成功推行需要圖書館管理者的支持與參與。管理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往往是影響組織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必須在館內創造一種能激發、增加并方便館員溝通與交流的環境,對員工的知識行為要從各方面給予支持。另外,管理者還要積極參與到知識管理過程中來,成為知識生成、轉移、共享與創新等具體環節中的一員。圖書館知識管理除了要得到圖書館管理者支持外,還要得到圖書館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與參與,爭取更多的資金與政策保障。
3.2 與知識管理相適應的文化氛圍的建立
在圖書館中營造一種充滿信任的文化氛圍,讓館員在圖書館中感受到一種平等感與責任感,自愿為圖書館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忠誠與才能,同時愿意將自己的知識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交流,從而能促進知識擴散與共享;創新是一個組織發展的源泉與動力,圖書館應在館內形成一種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的創新理念。重視個體的獨立性、個性與靈活性,激發每位員工的創新熱情,最大限度滿足個人的創新欲望,通過營造圖書館創新的文化氛圍來增強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活力與機動性。
3.3 人本管理理念的建立
明確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堅持以讀者為本,樹立大讀者觀、大藏書觀、大服務觀。堅持以館員為本,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改變學習內容和考核方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推行繼續教育,調整館員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素質。把館員從簡單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以更多的精力從事深層次的參考咨詢知識發現工作。
3.4 建立信息技術系統,加強現代圖書館的組織結構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加快圖書館網絡化的建設是當務之急,也是實施知識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知識管理提供技術和工具,實現知識信息交流與共享。
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的理想模式是在資源交流共享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信息源并不斷創新信息成果,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生態系統,這就需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作保證。要建立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可共享的組織結構的知識系統,建立有效的知識表示和傳遞模式,確立全館一致的協同工作方式。充分支持個性化、專業化、智能化服務以及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交流。知識析取和運用,充分融合用戶信息資源和信息系統。此時的技術系統不再是基于某個數字圖書館,而是將所有數字圖書館體系融入其中的圍繞用戶和用戶過程的靈活調用各種資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識管理系統,讓用戶共享知識資源,實踐成果,為讀者提供知識交換的機會,最大限度的信息反饋,有利于激發知識的創新。
4 結束語
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是物質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過程中不可回避的抉擇,自覺地吸收和運用知識管理的研究成果并與知識管理系統密切結合直至最終融合為一,是現代圖書館最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圖書館中成功實施知識管理,將創新圖書館的組織模式,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高圖書館員的素質,營造圖書館良好的文化氛圍,將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走知識服務之路,使知識服務與知識創新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小軍,傅曉燕.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構建及其關鍵成功因素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2):15-18.
[2]陳昭楠.SWOT形勢分析法簡介[J].情報理論與實踐,1995,(3).
[3]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張茜琳.對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的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8226;理論研究,2006,(9).
[5]徐海蓉.圖書館生存與發展SWOT分析及其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04,(11):42-44,30.
[6]廉立軍,黃曉鸝,劉志國,等.學科館員科研信息服務SWOT分析與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