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運輸一直是國際貿易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由于國際海運市場,特別是海運代理、運輸市場出現的種種操作不規范,相關法律不完善和外貿業務人員風險意識普遍不足等原因,導致許多影響貨物安全的風險發生。這些風險大多與貨代公司有關,以下是其中幾點相關的介紹。
貨代關系與承運關系的區別
出口環節中有一個角色總是頻繁出現,那就是“貨代”,即貨物運輸代理機構。這些機構主要從事為出口商代辦報關、預訂運輸船舶倉位、安排陸上拖車運輸、與承運人(即船公司)聯系進行提單交接或者以代理身份簽發提單等工作。然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一旦發生貨物損壞、滅失、船公司無單放貨等問題,向貨代追究的結果往往不如人意,這是為什么呢?在這里,首先必須明確運輸過程中出現的貨代關系與承運關系的區別。
所謂“貨代關系”,即貨物運輸代理關系,是法律上的一種委托關系,貨代公司根據出口商的委托,辦理有關手續、提供與運輸有關的服務,這些委托事項的法律后果由出口商承擔。也就說,如果在提供服務過程中,貨代公司沒有出現違約或者過錯,那么基于辦理報關手續、代辦運輸以及運輸進行過程中發生的貨物滅失、費用糾紛等問題,都最終表現為出口商與實際負責運輸的拖車公司、船公司之間的糾紛,除了約定或者法定的原因外,貨代公司一般不對這些風險承擔責任。
對于出口商來說,當然期望將貨物交托給貨代機構辦理運輸后,能夠由該機構負責整個運輸過程并對造成貨物損壞、滅失等問題承擔責任。這時候,出口商需要的實際不是貨代服務機構,而是與承運方建立一種承運關系。所謂“承運關系”,是建立在出口商和承運方之間的運輸合同關系,這種關系不但受《合同法》的規范,還受到《海商法》以及一系列與國際海運有關法律法規、國際慣例的規范。
當然,實際實施運輸工作的船公司一般不會與出口商發生直接的業務聯系,他們通常通過多級代理機構招攬業務。既然如此,出口商直接與承運人建立運輸關系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這里必須要先介紹 “無船承運人”的概念。所謂“無船承運人”,是指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以承運人身份接受托運人的貨載,簽發自己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向托運人收取運費,通過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完成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承擔承運人責任的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由于無船承運人的經營范圍通常涵蓋了一般貨代的服務范圍,其在整個國際海運過程中所提供的服務又與一般貨代非常相似,因此一般出口企業都很少理會自己所面對的機構到底是無船承運人還是貨代,但其實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無船承運人對整個運輸過程負責。與實際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出口商一旦與無船承運人直接建立承運合同關系,對出口貨物利益的保障將大大增強。
源于貨代的風險
資質辨認問題
由于一般出口業務人員甚少關注貨代關系和承運關系的區別,因此也甚少關注其經營資質的問題。實際上,貨代公司的經營資質要求較低,因此資信狀況就參差不齊,而且其與出口商交往過程中往往出現五花八門的名稱,比如:某某貨代公司、某某國際運輸公司、某某公司辦事處等。另外,目前市場上存在不少無證照經營的“貨代”,還有很多所謂外資貨代在中國的辦事處,實際上沒有國內取得合法經營資質,出口商應該在選擇貨代公司時特別謹慎。
如果出口商希望建立承運合同關系,就必須與有承運人或者無船承運人資質的公司合作,而更容易找到的是無船承運人。根據我國《國際海運條例》,無船承運人的設立和經營條件都有嚴格規定,要求其取得有關證照。因此,出口商在簽訂承運合同時應當首先確認對方有合法資質,否則即使能夠簽訂承運合同,最終也可能因為簽約方的資質問題導致合同無效或者義務無法履行的不利結果。
貨物.資料的交接問題
由于貨代在提供報關、拖車等服務時,往往又是另外委托報關公司以及拖車公司等提供有關服務,因此,出口商的經辦人員在整個過程中可能接觸到多個不同的服務機構,并將有關資料和貨物交給這些機構的人員。其中拖車公司實施運輸及其和碼頭、船公司在進行貨柜交接時又往往最容易發生貨物滅失、損壞風險,因此,貨物、資料從出口商開始一環接一環的交接手續顯得非常重要,不管是在貨代關系還是承運關系中,交接手續不齊備,無法證明貨物流向以及接收貨物的服務機構往往成為出口商追究無門的關鍵原因。
提單簽發方問題
一般認為,提單由誰簽發,至少就可以追究誰的責任,實際上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一般來說,提單右上方一般會顯示承運人名稱,而右下方的提單簽署方不一定就是承運人,更常見的往往是承運人的代理方。如果和出口商打交道的只是承運人的代理方,海運中的責任并不能直接追究這個代理方,而承運人又很可能是外國船公司或者不知名甚至不明注冊地的公司,追究起來相當困難。
更糟糕的是,提單簽發人不但只是代理,而且與出口商所委托的貨代根本就不是一家,這時風險就更大了,因為糾紛發生時,出口商必須舉證證明提單上記載的貨物就是交給貨代的那批貨物。
如果出口商與無船承運人建立承運關系,而其沒有以其自身名義簽發提單,這也為追究貨物損失責任制造了一定障礙。
風險的防范
出口商應該根據服務需求,與服務提供方簽訂有效協議,其中應當首先明確要建立一種貨代關系,還是承運關系。由于這兩種法律關系所依據的法律規范并不一樣,雙方的權利義務也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明確法律關系、簽訂內容完善、條款清晰的協議是保障貨物利益的第一步。
審核對方資質
在與對方簽訂協議或者建立委托之前,應當認真審核對方有關資質,包括:
(1)對方營業執照中的名稱、日常交往文件中的名稱以及印章名稱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應要求對方在所有文件中進行統一;
(2)對方營業執照中的經營范圍是否包括其所承諾的服務范圍,如果對方超越經營范圍,應決絕合作或者修改服務內容;
(3)注意對方的注冊地,應當盡量與國內具有合法資質的公司合作,避免難以追究境外企業責任的巨大風險,
(4)如果對方自稱無船承運人,應查核其營業執照、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登記證。另外,由于無船承運人必須向國家交通部辦理提單備案登記并交納保證金,而且國家交通部相關網站也提供承運人以及無船承運人的登記查詢,因此也可以通過這些核實,以確保無船承運人的履約能力并保證承運合同關系的法律有效性。
注重各環節交接手續
如果出口商沒有與報關公司、拖車公司直接發生委托關系,而是貨代或者船公司安排的,出口商可以先要求貨代或者船公司以書面方式告知報關公司、拖車公司等機構的名稱,特別是拖車公司所派出拖車的信息(包括車牌號、司機姓名等)。
遇問題及時處理
在委托運輸以及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貨物安全風險或者已經發生貨物損失,或者與貨代、報關公司、拖車公司、無船承運人以及承運人等發生糾紛,應當立即引起注意并及時處理。否則,隨著時間推移,對證據收集、責任區分等方面都會造成越來越多困難,還可能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高額費用(如碼頭、倉儲、滯柜、對外違約等費用)。因此,如遇問題及時開始處理,尋求專業意見的幫助,對解決問題、解決糾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