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很好地利用了世貿組織的規則和經濟全球化浪潮,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和本土資源優勢,進出口貿易持續高速發展。但外貿企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多年來促進外貿出口高速發展的一些有利條件正在發生逆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賴以推動出口的勞動價格優勢、原材料價格優勢、土地資源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依靠技術創新、擴大企業規模、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營銷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才是外貿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擴大企業規模
企業在發展中會碰到資金不足、技術有限、規模太小無法取得大型項目等問題,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才能獲得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空間。
通過擴大規模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節省經營成本和費用。統一采購可以降低采購成本,統一技術和研發平臺可以研發高難度的課題,統一銷售可以節約營銷費用,統一結算可以節省財務費用和解決融資的難題。
通過擴大規模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提升外貿企業的運作和管理效率。集團化運作可以用子企業的“長板”彌補其他子企業的“短板”,比如銷售渠道的共享、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借鑒等,從而帶動其他成員企業提高運作和管理的效率。
通過擴大規模還可以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的成本和費用,使企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得到提升。
選準產品經營方向
外貿企業自身的專業特長、人才結構、技術水平、融資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營銷渠道各不相同,而這些因素正是確定企業產品經營方向的重要指標。在選擇產品經營方向時,應注意盡量選擇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創利能力強,創造自有品牌相對難度較小的高端產品,作為市場主打產品。在選擇產品經營方向時,還應注意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和產品的市場容量。
經營方向和產品方向的選擇,是關系到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應該在對國內外市場的周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選準方向。
某大型國有外貿企業集團是以國際工程業務、成套設備業務為核心業務,以國際貿易業務和科研設計及國際服務業務為主要經營業務的大型國有綜合性企業集團。20世紀90年代末,該公司當時的主業,一般機電產品外貿出口業務進入了停滯期,利潤逐年下降,經過嚴謹細致的分析研究,公司領導班子做出了重大的決策:調整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向,將公司的主要資源投入國際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項目開發,公司的組織結構及人力資源配備隨業務調整,力爭3~5年內在中大型項目上獲得突破。
經過經營戰略調整,該公司浴火重生,公司的國際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項目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打造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外貿企業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貿易企業不制造產品,不需要技術,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近年來,一些在國際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業務領域處領先地位的企業成功經驗證明,創建主要設備成套的內控技術標準、掌握不同廠家提供設備的配套接口技術,對促進業務發展、確立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品牌效應是至關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許多后來跟進的國內工程承包企業也吸取了這方面的經驗,逐步開始建立本企業的技術體系。
對收購產品出口和代理產品出口的外貿企業,提升外貿業務的“技術含量”也漸成共識。一批大型外貿企業,已開始將出口產品范圍逐步縮減到幾類大宗的、專項的拳頭產品。并圍繞拳頭產品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建立了內控技術標準,當這幾項拳頭產品出口規模迅速擴大,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比例時,就可以摒棄原有的制造廠品牌甚至國外品牌,轉而打出自有品牌,在行業內形成局部壟斷效應,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一些外貿企業甚至依托自身的技術體系建立了“窗口工廠”。“窗口工廠”是指外貿企業投資建設的規模較小,但技術、工藝、設備先進的工廠,用于向客戶展示企業能力,爭取獲得訂單。當國外客戶來訂貨時,將外商帶至工廠參觀,向外商展示自有技術,產品質檢設備和技術,生產線的先進設備,待簽署訂貨臺同后,即通過招標將產品外包給其他廠家生產。但外包必須嚴格按照外貿企業制訂的技術標準,并在外貿企業派出的技術人員全程監控下生產以確保質量。由于有了自己的專有技術,對外抓住了客戶,對內控制了生產廠家,外貿企業處于非常主動的地位。
建立品牌效應
產品質量是進出口企業的生命線。生產型企業,應該花大力氣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確保產品質量的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標準。
收購出口或代理出口型的外貿企業,應該在建立主要出口產品內控技術及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上,組建專門的產品質量檢驗隊伍負責所有出口產品的質檢工作;組建專門的產品監造隊伍負責對供貨廠商在產品制造過程的質量監督工作。
持之以恒地銷售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務,是企業誠信度的具體體現,能打造企業的金字招牌。而企業的知名品牌一旦建立,就會對企業的營銷工作,新產品的開發、新領域的拓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品牌效應,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多元化經營
國內一些知名企業,如海爾、華為等成功發展的經驗證明,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企業獲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外貿企業的主要業務獲得穩定、快速發展后,所形成的業務平臺效應,品牌效應和業務延伸效應為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果不好好利用這些條件,仍局限于原有經營范圍和經營模式,企業的發展速度則會大打折扣。
開展多元化經營,切忌盲目地,跳躍式地進入完全不熟悉的陌生領域,否則失敗的概率很大。可行的、穩健的做法是,在已有業務的業務鏈的上端或下端延伸的領域尋找合適的機會,這樣既增大了成功的概率,又避免了冒不必要的風險,同時還會對現有業務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適時地開展多元化經營,將與主業形成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從而使企業的實力進一步增大,品牌效應更為明顯,企業獲得快速發展,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強。
在信息時代,一個企業獲得信息的效率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成功的外貿企業,必須在國內建立相應的采購網絡和信息網絡,在主要產品出口地區和國家建立營銷網絡、售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網絡。
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早期低層次的以價格戰為主的形式,轉變到以品牌、質量為中心的競爭上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企業文化逐漸成為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企業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就要做到:確定員工的價值觀。現代企業不僅要實現物質價值,還要實現文化價值,要充分認識企業競爭不僅是經濟競爭,更是人的競爭、文化的競爭、倫理智慧的競爭。企業的最終目標是服務社會,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
以人為本,建立精干高效的隊伍。建立企業長期培訓機制;認真抓好員工的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技術理論及專業技能培訓、經濟知識培訓,著眼于培育卓越的經營人才隊伍和管理人材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