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貿易2010年3月出現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之后僅一個月,市場再次反彈。5月10日發布的2010年4月經濟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381.6億美元,增長39.4%,當月貿易順差為16.8億美元。盡管前4個月,我國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了78.6%,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短暫的逆差不會是今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趨勢之一,而在一段時間內,貿易順差將難以避免。
在2010年3月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持續了70個月之久,這也成為西方國家最常用的支撐人民幣幣值被低估的例子。
關于人民幣匯率的話題在近半年一直是政府間的唇槍舌戰的焦點,而首當其沖面臨匯率風險的進出口企業,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太多自主權。本刊通過電子郵件和走訪的方式對近100家進出口企業進行了關于人民幣升值影響的一組調查。(截至到2010年4月30日)
預計人民幣新一輪升值最快什么時候發生?
受訪企業基本上已經預期人民幣將肯定升值。高達3/4的企業預計市場留給其自我調節的時間將在半年左右。
在受訪企業中,35%的企業預計還有半年就會升值,40%的企業認為人民幣最終升值會在半年之后。i0%左右的受訪企業認為在最近一個月內會出現升值,15%的受訪企業表示這個時間可能會在3個月之后。(圖1)
預計這可能會對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對于潛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企業預計在多個方面會受到影響。超過80%的企業預計利潤將會下降。預計會面臨訂單流失而引發流動資金困難的企業,以及客戶會更改結算方式的企業均占35%。40%的受訪企業預計客戶會延遲下單或者分拆訂單,以及大單變小單。預計客戶會壓低產品價格的企業也達到4成。
調查發現,受訪企業預計人民幣升值會帶來的影響中,最為直接的是利潤下降,形式上主要集中在國外客戶的壓價和下單方式的改變。(圖2)

采購商目前對此有什么反應?
60%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已經有國外采購商開始壓低產品的價格;25%的受訪企業表示,國外客戶開始延遲下單。被國外客戶將訂單分拆成小單的占受訪企業的35%。有10%的受訪企業表示國外客戶要求更改結算方式。而提到國外客戶建議交易通過人民幣結算的企業,僅占5%。
調查顯示國外采購商在中國的采購仍是價格敏感型為主。在受訪企業絕大部分預期匯率調整期為半年的背景下,國外采購商的這些舉措,已經提前讓中國出口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圖3)
哪些因素對企業的利潤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受訪企業中,50%的企業將人民幣升值視為近期對企業的利潤產生最直接影響的因素,超過勞動力成本因素近20個百分點。而原材料成本仍是影響利潤的最重要因素。
人民幣升值開始被企業視作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之一,說明現階段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對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造成了擠壓。(圖4)

現有條件下企業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
近60%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服務為1%及其以下;能承受2%一3%升值幅度的企業約占25%;10%的受訪企業能承受升值3%~4%;僅5%左右的企業能承受4%~5%的升值幅度。5%以上的升值幅度則,所有受訪企業表示自己均不能承受。
受訪企業均來自長三角,集中于紡織、電器制造、五金加工等行業。調查結果說明,這些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極低。(圖5)
企業現在考慮過哪些應對措施?
根據調查,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預期,55%的受訪企業打算對產品進行重新定價;計劃通過金融手段,通過與客戶商量更改付款方式的企業約占30%,15%的受訪企業還計劃通過進行自償性融資改善自身的資金周轉;爭取與國外客戶達成人民幣結算意向,以及期待出口退稅政策穩定、政府增加補貼的企業占比分別為35%和45%。計劃重新選擇出口地和應用自貿區優惠政策的企業分別僅占5%。
從企業選擇應對措施的傾向可見,企業積極采用金融手段或應用金融工具來解決可能產生的資金周轉問題意愿較高。在推行人民幣結算方面,出口企業顯示出了比一年前更強的應用主動性。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即將頒布的實施細則將可能進一步推進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尤其是資本項下人民幣業務的開放,也將刺激國外企業接受人民幣交易。
受訪企業寄望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以及政府追加相關的補貼,表明在企業的利潤構成中,現階段有很大部分來自于國家的扶持政策性補貼。這對于頻頻受到國外企業反補貼等貿易制裁的中國出口企業而言,減少這個比例也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一個挑戰。
2010年是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全面開放的第一年,盡管前期有很多相關宣傳,但受訪企業對于相關優惠政策的了解以及認識程度均不太高。自貿區貿易優勢并沒能成為受訪企業應對經營困難的途徑。(圖6)
從長遠看,企業選擇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
面對匯率壓力,受訪企業表示會通過改善產品來作為長遠發展的應對之道的企業占受訪企業的80%。65%的企業寄望通過內部提高管理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僅10%的受訪企業表示,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預期,會從外銷轉為內銷。但沒有受訪企業表示會休業。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受訪企業仍是希望通過改進產品來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同時挖掘生產環節中的成本節余空間,也是其應對預期利潤受匯率影響的主要方向。轉投內銷市場仍未成為受訪企業的主要應對措施。
人民幣是否會在近期升值成為企業熱議的焦點,從調查中我們能窺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國出口企業在以極低的利潤率大打“價格牌”。低價的競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創新競爭的動力,或許這一輪人民幣“被升值”,會對出口企業產生一種來自市場的倒逼力量,促使企業自我革新,獲得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