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蘇軾
俗話說“好廚師一把鹽”,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里,菜做的好不好、咸淡到不到位,關鍵是看鹽的掌握,可見,鹽在我們烹飪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同一般。“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它將咸咸的味道滲透于人類的體內與日子,把人類的生活調劑得有滋有味。
作為“五味之首,美肴之將”的鹽不僅僅是調味品這么簡單,除了人人皆知的可以食用加碘鹽來防止“大脖子”病,鹽還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如今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吃東西越清淡越好,關于鹽,我們究竟該怎樣取舍呢?
食之無可替代
英語的“拯救”一詞就源于拉丁文的“鹽”。聰明的古人早已經知道鹽是拯救人類的一種神秘的食物,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們體檢時候,常規的一項檢查是查電解質,而鹽的主要成分“Na+”和“Cl-”就是必查項目;醫院里病人輸藥物,大多數都是用鹽水“NaCl”來溶解的;我們人體里細胞外液最主要的陽離子是“Na+”……人不吃鹽不行,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心率加速、視力模糊等……古時候,荷蘭、瑞典等國對于觸犯刑律的人,就規定在一個時期內不準吃鹽,以作為懲罰。可見,無論是從健康還是美味的角度來看,鹽的地位都是無可替代的。
鹽這么重要,是不是要多吃才好呢?其實不然,如果嗜食口味重的食物,會消耗人們骨骼中的鈣,最后人們會因為骨質疏松而失去健康。高血壓病人要限鹽(詳見本期特別企劃),腎病病人如果吃鹽過多會加重水腫和影響血壓,因此也要限鹽……實際上,鹽不能不吃,但過多無益。科學研究表明,人們每天需要的鹽大概是6~8g,夏天流汗水比較多,人體的鈉隨之丟失較多,因此可以適當的比平時稍微多吃一點鹽,或者大量出汗后喝點鹽開水。
看之琳瑯滿目
食鹽在古時就分為許多種類,“天工開物”講鹽分為“海、池、井、土、崖、砂石”等六種,這是從鹽的來源加工分類的,我們食用的主要是海鹽、井鹽、湖鹽等。從食鹽的用途以及添加的不同成分來看,目前食用的主要有加碘的精制鹽、日曬鹽、營養鹽、專用保健鹽、專用調味鹽等。
所謂精制鹽,就是將原料鹽采用真空制鹽工藝粉碎、洗滌、干燥工藝制得的食鹽。日曬鹽就是以日曬鹵水方式制得的食鹽。營養鹽是以鹽為主體,適量添加人體缺乏的營養素而成,現在比較常見的有補鈣、補鋅、補硒、補核黃素、補鐵的營養鹽以及健康平衡鹽等。
目前我們吃的鹽主要是海鹽,而井鹽和湖鹽等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區,例如我國的鹽湖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而盛產井鹽的地方主要是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江西、云南和河南等省份。其中以四川自貢地區最為知名,這也是“川菜”形成特殊味道的原因之一。
用之作用百端
既然鹽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既然鹽現在已經變的種類繁多,那么我們就一起簡單的再盤點一下鹽的用途吧!
提味增鮮,突出風味:魚、肉、禽、蛋、菜等,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核苷酸、琥珀酸、肌苷酸等呈鮮味的某些氨基酸,但這些氨基酸自身的鮮味并不明顯,只有與鈉離子結合形成鈉鹽,才能呈現出明顯的鮮味來。多好、多香的菜肴沒有鹽,也難以提味、增鮮。
要想甜,加點鹽:在純糖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鹽,這種糖鹽混合液比純糖水更甜,且味道醇和可口。市場上賣的菠蘿都是泡在鹽水中的,一方面鹽可以破壞菠蘿里面的刺激性物質,以免損傷口角的皮膚等;另一方面鹽刺激了人的味蕾,再加上菠蘿的味道,對比之下就會覺得甜了。
入腎經,做藥引:中醫里面,鹽是咸味的,而咸屬于腎,所以有的時候將鹽作為藥引來引藥入腎。補腎的藥物,以鹽湯送下,使之歸入腎經,強腎健體。
清潔肌膚,殺菌祛脂:《禮記#8226;內則》云:“雞初鳴,咸盥漱”,意思就是早晨雞叫天亮的時候,要用鹽來洗漱。用鹽擦牙可潔齒、固齒、殺菌。用鹽水沖洗創口,可殺菌防止感染。如今流行的洗浴鹽,主要原料為氯化鈉,此外還含有鉀、鎂、硒等微量元素,洗浴時,用此浴鹽可使皮膚滑潤,還可清潔皮膚,有消炎、殺菌,祛除多余油脂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