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展望2010年科技熱點
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雜志對2010年科學研究的熱點進行了預測,這本自然科學領域的權威雜志著重介紹了以下五項重大科研課題:
1.多能干細胞:這種細胞可以被誘導發育為各種成熟的細胞類型。研究人員利用這一方法可以在個體患者身上造出新的細胞,進而檢查這些細胞是否有生理和遺傳異常,或用它們來試驗可能的治療方法。科學家已從I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癥和另外十幾種疾病的患者身上造出了多能干細胞,2010年或將有更多種疾病的多能干細胞被制造出來。
2.阿爾法磁譜儀:作為一個創新性的太空粒子物理試驗設備,阿爾法磁譜儀(AMS)將在2010年7月交付國際空間站使用。AMS的研制開發工作由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國際小組負責,它將通過探測宇宙射線來尋找反物質、暗物質和奇異微子存在的證據。
3.外顯子組研究:2010年,科學家將對數千個人類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進行測序,希望找到與人類疾病有關的新基因。這些被稱為“外顯子組(exome)測序”的研究,已揭示了神秘的遺傳性疾病的遺傳原因,并有望填補所謂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空白。
4.用生物化學方法戰勝癌癥:為了分解葡萄糖,腫瘤細胞經常從普通的需氧通道轉到另一種被稱為糖酵解的不需要氧的代謝方式。干擾細胞的這個異常新陳代謝已成為很多抗癌研究的主題。
5.人類太空飛行:在美國的航天飛機服役近30年后,奧巴馬總統必須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挑選出下一個能夠載人的運載火箭。他可以采用“阿瑞斯”運載火箭目前的設計,或是改進現有的一次性運載火箭,或是讓商業公司提供一個費用更低的選擇。奧巴馬還將決定是否在未來十年內實現重返月球,以及飛往某顆小行星或是火星的某顆衛星。■
關鍵詞
近地天體望遠鏡
2009年12月26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施密特型近地天體望遠鏡通過專家組驗收鑒定。這標志著中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為及時搜索出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蘇省政府的支持下,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天文儀器研制中心聯合研制了這臺1米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它具備口徑大、視場大、探測能力強等特點,觀測水平在國際同類望遠鏡中居前列。
小行星、近地天體的搜索和危險評估是這臺望遠鏡主要觀測目標。它的任務還包括近地天體碰撞預警、小行星及彗星的深空探測預研究;系外行星系統搜索等前沿科學研究。
曹操高陵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確認。
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這座大墓曾多次被盜,2008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局組織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這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盡管此次認定存在爭議,但上述陵墓的發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專家認為,這不僅可以解決諸多歷史懸案,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標準的年代標尺。
人物
丁勝
2009年歲末之際,美國《科學家》雜志評選出五位本年度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年輕的華裔科學家丁勝位列其中。
現年34歲的丁勝出生于中國陜西,后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北京大學讀到二年級后轉學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并于1999年獲學士學位。此后,丁勝進入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師從著名教授皮特舒爾茨。他在2003年5月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該院的副教授。
2003年,丁勝主持的一項有關干細胞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決定胚胎干細胞生長的化學分子,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月刊》上。
藏羚羊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2009年12月25日,由青海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發起并承擔的藏羚羊基因組序列圖譜,在青海大學醫學院宣告繪制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繪制完成的高原瀕危物種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中國科學家對全球基因組科學的又一重大貢獻。
藏羚羊是中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是研究低氧適應性的極佳模式動物,具有珍貴的進化研究價值。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協作組中國協調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表示,“此圖譜的繪制完成,將為破譯慢性高原病發病機制提供科學依據,并且,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高原居民尤其是青藏高原藏族等世居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