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博技術融入北汽自主品牌后,加速北汽整體上市進程的契機來臨
《財經》特約作者 辰時 記者 李紅兵 張旻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以此形容此時的徐和誼,再恰當不過。
“科尼賽克臨陣退縮,反而造就北汽獨享薩博技術的機會。”2009年12月28日20時許,52歲的徐和誼駕駛著他黑色的現代汽車,在北京四環路上一路疾駛。此時,這位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控股)的掌門人似乎仍然沒有從十幾天前薩博收購案中那“驚心動魄”的時刻中完全抽離。
“這次收購完成后,薩博方面主動找我,希望我把他們的生產線、機器廠房還包括地皮都拿走,他們的要價是—— 1克朗。”這位學技術出身的掌門人,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技術的崇拜和狂熱,“不錯,我對所謂的機器廠房和整體收購,一概沒有興趣,我要的只是技術。”
此時,距離2009年12月11日北汽控股正式對外宣布,成功收購瑞典薩博汽車公司9-5、9-3系三個整車平臺和兩個系列渦輪增壓發動機等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只有17天。
而17天后的徐和誼,已經在開始謀劃他的新計劃:將薩博技術盡快植入北汽控股的自主品牌,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北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股份)的整體上市。
“再過幾天,薩博方面派出的20人的技術團隊就將抵達北京,幫助我們以最快的時間消化吸收這次購買的技術。18個月后,融入了薩博技術的北京牌汽車將會正式面世。北汽股份也將爭取在2010年1月正式掛牌。”徐和誼對《財經》記者透露。
徐和誼曾公開表示,北京牌是一個大品牌的概念,在這個大品牌之下,將來會有不同的子品牌。據北汽控股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購買的薩博三個技術平臺,未來將會換標應用在北汽控股已規劃的B70、B80、B90三款自主品牌的汽車身上。
股權配置緊鑼密鼓
事實上,自從2006年徐和誼就任北汽控股董事長,推動北汽整體上市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夢想。只是由于北汽自主品牌概念缺乏,徐和誼一直壯志難酬。現在,隨著全新薩博技術的即將植入,北汽打造自主品牌的力度及其帶來的知名度已經不言自明。
顯然,在對上述薩博技術成功實施“一鍋端”之后,不失時機地加速北汽的整體上市進程,已然成為徐和誼的最佳契機。
《財經》記者獲悉,在北汽控股內部,正在就北汽股份的股權配置等相關問題做最后協商。
而據相關業內人士的分析,如果徐和誼效仿上海汽車集團公司(下稱上汽集團)在2004年成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公司(下稱上汽股份)的做法,那么即將掛牌的北汽股份將持有北汽集團所有與汽車相關的全部資產,而北汽集團則將直接控股北汽股份。
此前,為了實現海外整體上市,上汽集團于2004年成立了上汽集團股份公司(下稱上汽股份),并于當年12月30日成功掛牌。上汽股份持有上汽集團所有與汽車產業相關的資產,其中包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整車企業的中方股權。
但此后,上汽集團海外整體上市進程并不順利。當時很多證券分析師都認為,上汽海外整體上市缺乏賣點,主要原因是沒有自主品牌。“中國汽車海外上市的惟一賣點正是品牌。” 民族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曹鶴對記者說。
為彌補自身短板,上汽花費巨資收購了英國羅孚汽車,并打造了自主品牌的榮威汽車。2007年,上汽又兼并重組了當時與上汽競購羅孚資產的南汽(南京汽車集團),從而造就了當年中國汽車企業最大的一起兼并重組案。
綜合上汽集團的過往經驗,業內人士認為,北汽股份掛牌很可能也意味著北汽整體上市或將包括三個思路,即A股、H股或A+H股。
“打造自主品牌平臺,一方面增強了北汽在國內大汽車集團中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北汽上市后吸引投資者。畢竟,成功收購薩博技術后,北汽已經大大增強了海外投資者的信心。”曹鶴對記者分析說。
2008年年初,北京市政府決定原則通過組建北京汽車集團股份公司,實現北汽汽車資產整體上市的方案。此后,北汽一直在致力于理順旗下復雜而龐大的資產,并全力投入股改。
目前,北汽旗下重要的汽車資產包括合資企業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奔馳),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主要有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福田)、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 (下稱北汽有限),以及零配件平臺北汽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海納川)等。
其中,中外合資公司的中方股權均為北汽集團直接擁有或控股。而北汽海納川作為徐和誼到任后重點打造的零配件平臺,股權已經十分明晰。
由于歷史原因,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北汽福田和北汽有限的最大股東并不是北汽控股。經過徐和誼的艱苦努力,北汽控股對北汽福田的股權調整總算得以如愿。如今,北汽控股已經持有北汽福田37.74%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北汽有限的股權關系亦一直被視為北汽集團整體上市的難點,但最終也在徐和誼的運作下,北汽控股采用增資擴股的方式,于2008年底把北汽控股在北汽有限的股權成功擴大至51%,成為控股股東。
至此,到2008年年底,北汽整體上市前的資產關系已經基本理順。隨著北汽股份在2010年1月的正式掛牌,北汽整體上市將再次提速。
三道門檻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使是在北汽股份成功掛牌后,北汽的上市仍有一段路要走。
北汽當前正在進行的股權配置問題極其敏感而且復雜。雖然通過股改,北汽已經絕對控股了北汽福田和北汽有限兩家自主品牌的汽車公司,但一旦將其納入未來的上市公司,又將涉及到北汽福田的其他股東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首鋼總公司等相關公司的復雜利益分配問題。
至于北汽有限,其另一股東北京汽車裝配廠(占股比例為49%)與北汽控股的利益如何分配也將是一大難題。
在北京現代的中方股東中,利益關系更為復雜。2002年6月,由北汽控股、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際電力開發投資公司、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陽光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等五家股東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中方投資主體與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即韓國現代汽車)合資成立了今天的北京現代。隨后,在中方股東中,又相繼吸納了首鋼總公司、東方控股公司等國有及民營企業。
這其中,雖然北汽控股持有41.58%股份,是控股股東,但是面對股東數量如此之多,背景各異,利益訴求也各不相同的眾多關聯方,北汽控股如何協調各方利益,說服它們在股權配置方面達成一致,顯然絕非易事。
第三個難點則是,北汽控股如何說服奔馳和現代這兩家外方合作伙伴,使其同意將合資公司中的中方股權 (兩家合資公司的中外股東持股比例均為50∶50) 納入未來的上市公司。
如果這部分中方股權不能置入未來的上市公司,恐難激起投資者的興趣。因為自主品牌概念題材雖好,但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合資汽車公司也是大多數投資者感興趣的。
從上海汽車和東風汽車這兩家公司的經歷看,要最終說服外方股東,其過程是何等之艱。此前為外界熟知的是,在上海汽車運作整體上市的過程中,其外資合作伙伴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就公開表示不予支持,尤其是不同意將合資公司中的中方股權裝入上市公司。為此,上海汽車的高層不得不全部出動,與大眾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的中國區高層分別進行反復溝通和協商,才最終取得了對方的理解。
原因何在?曹鶴認為,主要是合資公司的外方股東對未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抱有顧慮。這些外方股東大都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他們在中國合資公司中的業績也需要合并報表后對投資人公開披露。 他們擔心,由于雙方利益出發點、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規則的差異,有可能引發沖突,并由此帶來潛在的利益糾紛。
而對于北汽控股來說,其兩個外資合作伙伴,無論德國奔馳汽車公司還是韓國現代汽車公司,都是世界汽車行業中的強勢企業,要說服它們,難度可想而知。
對上述難題, 北汽控股一直避而不答。2009年12月30日,一位給記者提供股權配置消息的北汽控股內部人士亦對記者承認,“這都是很敏感的問題,股權配置正在進行,非常復雜。至于外方合作伙伴,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談,過程自然也不會簡單。”■
資料
北汽大事記
1.1958年6月20日,中國第一輛轎車“井岡山”開進中南海,而“井岡山”正是“北京牌”的前身。
2.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公司簽約,成立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1984年1月15日正式營業,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汽車合資企業。
3.1996年8月28日,北汽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是最早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國有控股公司之一。
4.1998年6月2日,北汽福田在上交所正式上市。
5.2001年10月,北京現代項目啟動,2002年4月29日,北汽與韓國現代汽車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6.2002年5月28日,北汽與韓國現代汽車簽訂合資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10月18日,合資公司成立揭牌,12月23日,第一輛北京現代索納塔下線,創造了中外合資汽車企業中當年合資當年下線的歷史。
7.2003年7月1日,北京吉普領到新的營業執照。當年,北京吉普與克萊斯勒公司合資合同到期,此前的2001年3月份,雙方就2003年到期的合同,簽署了延長30年的合資合同協議。
8.2004年5月3日,北汽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簽署了在中國生產奔馳C級和E級轎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基礎協議書,宣告了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公司成立。當年12月6日,新工廠奠基。2006年12月22日,國產奔馳E280和E200K新車上市。
9.2006年12月,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10.2007年8月2日,“北京勇士”軍用越野指揮車下線。
11.2007年8月26日,北京汽車零部件股份公司——北汽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2.2007年9月14日,北京汽車摩托車有限公司把在北汽福田公司和北汽有限公司的六個優勢零部件企業的股權轉讓給北汽,支持北汽整車及零部件平臺建設。
13.2008年4月20日,北汽自主品牌“北京”牌轎車亮相北京車展。
14.2009年12月11日,北汽與通用、薩博達成協議,收購通用旗下瑞典薩博汽車公司9-5、9-3系三個整車平臺、兩個系列渦輪增壓發動機及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
本刊記者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