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鎮毗鄰高淳新區,全鎮總面積50.62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35567人。近年來,我鎮在發展農村經濟、整治農村環境、推進民主管理上,堅持“三管齊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培育形成了武家嘴村、江張村等新農村建設典型,其中武家嘴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在“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評比中連續十四屆位居榜首。
一、在發展農村經濟上下力氣,全力追求農民共同富裕
突出典型引路,以先富帶后富。武家嘴村是我鎮新農村建設省級現代化示范村,村民依靠水運造船業快速致富,被譽為“中華民間造船水運第一村”。2008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709.9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萬元。為積極發揮好武家嘴村的典型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以點促面。2007年3月,我們將雙紅村、黃家村和武家嘴村黨組織進行聯合,率先在全市成立第一家聯村黨委——武家嘴聯村黨委,將3個村資源優勢疊加,以強帶弱,以強促弱,在項目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重點扶持,為3個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聯村黨委成立后,雙紅村將集體資產50萬元參與到武家嘴集團入股投資,每年可獲得固定分紅10萬元。武家嘴船舶制造廠主動與雙紅機械廠結對,使該廠年產量翻了一番,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武家嘴村與黃家村聯合實施的“青山千畝聯村經濟林果”基地項目,已投入1800萬元,目前已完成農業科技園接待中心建設,建成8米寬體鋼架大棚80畝。草莓、瓜果生產均取得較好效益。雙紅村將開發雙紅新村的800萬元土地資金參股到武家嘴集團,每年至少可得到分紅80~160萬元。武家嘴集團內各項目招工都優先考慮在雙紅村錄用,2008年雙紅村集體收入達到6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800元,在全鎮15個行政村中排名第五。
突出區住優勢,致力經濟發展。引導鼓勵與縣新區緊臨的丁檀、古柏等五個行政村充分利用在新區規劃范圍內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全力融入新區、依托新區、服務新區,與縣新區融合、對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既可使部分村民進企業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加快勞動力轉移,又可有力帶動這幾個行政村配套產業迅速擴大,為農民增收拓展了空間。目前這幾個村80%以上的適齡勞動力共計2000多人轉移到新區內工業企業務工。丁檀村將鎮磚瓦廠占用的100多畝土地進行復墾,以土地人股縣開發區內企業,集體每年可增加股金收入7萬元。同時還引進高淳包裝材料廠、柴王油泵廠項目,總投資300萬元,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段曲頭村利用緊臨開發區優勢,投資45萬元新建標準廠房1000平方米對外出租,引進總投資200萬元的機械制造、紙業包裝兩個項目,同時積極拓展市場,擴大業務范圍,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2萬元
突出發揮特色,注重產業富民。水產養殖是我鎮的傳統特色產業,團結圩水產養殖場是我鎮水產養殖集中區域,有水面3000多畝、農田25000多畝,涉及全鎮2/3的行政村、一半以上的人口。2000年開始,鎮里將農戶集中起來,交由養殖總場對外發包,進行特種水產養殖,較好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6年,新一屆黨委班子看準這一富民特色,在團結圩總場內立項實施金陵螃蟹文化園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800萬元,建成了中心路、橋梁、水系、用電通訊配套等基礎工程,疏浚了河溝,完成了環境綠化美化,基本形成“池塘成方、樹木連網、渠道相通、道路相連、涵閘橋配套齊全”的現代化養殖基地。2萬畝螃蟹養殖面積中,養殖50畝以上的農戶達123戶,占養殖戶的32%,養殖30畝左右的農戶262戶,占養殖戶數的68%:1500畝蟹苗繁殖面積也集中在20多個養殖戶手中。由于配套功能完善、條件優越,養殖效益不斷提高,2009年全場畝產值達9000元,畝利潤達5000元,蟹苗繁殖基地畝產值可達2萬元,畝利潤達1萬元。
二、在整治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全力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加快農民集中小區建設。對新區周邊的古柏、雙紅、段曲頭等行政村,采取集中力量新建農民集中居住區的方法,立足于構建人口相對集中、生產生活方便的新型空間結構,以城帶鄉,引導農民逐步集中居住到新村小區,確保新建房屋建在規劃點上,切實扭轉“只有新房、沒有新村”的現象,做到布局優化、村莊綠化、道路硬化、建設美化、衛生潔化。目前正在新建的四個農民集中居住區是:古柏鎮農民拆遷復建小區,計劃總投資1.3億元,占地面積12006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7幢共30000平方米住宅樓,可安置200多戶農民入住;楊莊村農民拆遷復建小區,總投資1765萬元,占地面積22678平方米,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竣工;雙紅新村小區,總投資4560萬元、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目前“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進入正式動工建設階段;湯家城拆遷復建小區,計劃總投資552萬元、占地面積7670平方米,目前已開工建設。
高標準建設鎮村道路。對地理位置相對較偏的其它行政村,著重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環境衛生整治,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2006年以前,我鎮尚有丁檀村、袁村等行政村未實施道路灰色化,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怨聲載道。2006年以來我鎮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以道路建設為重點,總投入3120萬元,其中鎮投入1400萬元,先后完成雙高路景觀大道、古檀大道延伸段、韓村東至蛇山、武家嘴風光帶等道路63公里。縣新區投入3億多元,先后建成了荊山路、花山路、古檀大道、花園大道等35條道路,總長度達60公里,形成了“六縱四橫”主干道路格局,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備,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高質量整治村莊環境。按照“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的要求,狠抓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把鎮村環境衛生整治與“全國優美鄉鎮”、“衛生鎮、衛生村”創建相結合,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作為突破口,著力美化農村人居環境。丁檀村緊靠雙高路,臨近縣新區,村集體經濟一般,無法拿出大量的資金來改善村容村貌,鎮黨委班子將該村作為掛鉤點,由鎮里投入200多萬元,為該村澆筑了灰色化道路6.5公里,填埋糞坑56個,建公廁2個、戶廁115個、建垃圾箱5座,并在村主干道路兩旁、閑置空地上都栽上了樹木花草,還修建了村民建身廣場,使該村環境面貌為之一新。
三、在健全民主管理上動真格,全力促進農村鄉風文明
完善農村各項民主管理制度。結合農村實際,建立和完善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項制度,不斷規范村務決策、村務公開、村務管理,嚴格執行民主理財制度,全面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健全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努力實現村級管理民主、村務“陽光”運行、干群關系密切、農村社會和諧的目標。
推行村務公開。各村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了2~3個公開欄,村務公開逐步從公開結果向公開過程轉變,從公開總數向公開明細轉變,從公開內容單一向多元化轉變。2009年,所有村村務均公開了4次以上,韓村、丁檀村等村圍繞新農村建設中的河塘疏浚、建綠化帶、建公廁等工作進行了全程公開,唐翔村等村對團結圩田畝承包費、古柏村對征用土地費進行了點題公開,得到老百姓的歡迎。2008年我鎮對村級財務進行了全面審計,并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制訂和落實了整改措施,對涉及調整的5名村黨支部書記全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真正做到了以制度規范事權、管好財權。通過實行民主管理。進一步增強了村級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抓好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創新選人用人方式,注重從經濟發展一線選拔人才,把會致富、肯干事、有能力的人選拔、吸納到村干部隊伍中來。今年以來,全鎮新選拔6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每村建立了一支以致富能手為主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全鎮絕大部分村干部創辦了實體項目,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大大增強。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促進鄉風文明為重點,扎實推進和諧農村建設。以“五星文明戶”、“信用戶”創評為載體,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以此推動村風民風根本好轉。如武家嘴村結合創建,全村“五好家庭”“新風戶”爭創率達100%。
(作者系中共高淳縣委常委、古柏鎮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尤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