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深入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系統總結執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全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黨的建設的各項任務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奮斗目標。這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了努力方向,必將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正確理解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本內涵,切實把握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本路徑,是每個黨組織和黨員的重大政治任務。
一、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本內涵
我們黨成立89周年、執政61年、領導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面臨的世情、同情、黨情、社情、輿情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兩個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與科學執政迫切要求實現黨的建設科學化這一重大歷史使命。貫徹落實黨的建設科學化,首要的思想前提是認識其基本內涵。
首先,什么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簡言之,就是黨的建設走上科學化軌道的狀態與過程,它重在通過一系列科學理論、科學制度、科學方法的運用,努力使黨的建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切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完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切實推進中同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提升黨的建設水平、黨的執政水平和黨的領導水平,不斷鞏同黨的執政地位與領導地位。“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內涵是什么?就是要按照科學規律謀劃黨的建設,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進一步說,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執政黨建設的經驗和規律,推動黨建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就要改進和完善黨的各項制度,增強黨內生活和黨的制度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就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如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來提高黨建工作效率,積極探索和運用現代管理學、組織學、心理學等現代科學方法等來加強黨的建設。
其次,黨的建設科學化,必須以認識和實踐的科學性為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這里的“科學”,與科學發展觀的“科學”的含義是一致的。科學,其本義,作為一種名詞,指的是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但作為一種形容詞,引申開來,指的是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遵循健全合理的程序,正確地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處理各項事務的精神和方式。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其實質,就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用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想辦法、干事情。
再次,黨的建設科學化,就是以體現黨的執政和建設的規律性為本質要求。“科學”與“不科學”的根本區別在于是不是遵循和把握了規律。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能在實踐中逐步實現。社會運動的規律是蘊涵在社會實踐之中的,需要人們通過觀察社會運動軌跡去發現、去認識,這是一個觀察一分析一比較一推理的過程,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是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研究執政黨建設實踐,通過縱向的、橫向的比較,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南表及里的工作,不斷認識掩蓋在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之后的事物本質,求得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是要將黨的建設提升到規律的高度來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覺地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具體到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整個環節來看,科學理論要研究黨的建設規律,從而指導黨的建設;科學制度要從整體上體現黨的建設規律,從而保障黨的建設;科學方法要在實踐過程中執行黨的規律,從而推進黨的建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不斷推動黨的建設的創新,努力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基本途徑
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歸根到底是要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
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其首要標志和首要任務就是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即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成果指導黨的建設。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保證。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領導干部不重視和運用科學理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表現為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把學習理論當作裝潢門面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資本,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只有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作指導,把科學理論貫徹到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各個方面,同時作為檢驗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才能保證黨的建設沿著科學化的大道前進。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本要求,做好科學理論武裝工作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基本工作,不斷結合實踐進行理論創新是理論建設的科學化的基本途徑,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理論建設科學化的重要標尺。在現實的黨建工作中,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指導黨的建設,深入研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認真總結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黨建理論創新。
(二)堅持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
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用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制度是理念向實踐轉化的中間環節,具有規范性、強制性、明確性以及穩定性等特征,因此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相比,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要成為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這是一個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目標,必須通過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歷史經驗表明,科學完善的制度能夠調節好黨內關系,指導好黨內生活,規范好領導行為,保證黨的建設持續健康地發展,而制度缺失或不科學則會給黨的建設帶來重大損失,甚至引發災難。只有解決了制度問題,才能切實保持黨的正確領導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切實把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成果轉化為制度成果,使黨內逐步形成一個系統配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網絡,形成一個自律與他律、自覺與規范相統一的機制鏈條。才能抓住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根本。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制度建設,無論在制度研究方面,還是在制度制定和制度執行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整個黨的建設的歷史進程。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制度貫徹落實不好,一些制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這其中的原因相當復雜,但制度的科學化水平不高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不強,已有制度中存在制度缺位和制度漏洞,制度設計缺乏整體規劃與協調配套,制度的落實力度、執行權威和監督效力不夠等等。完善健全的制度體系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礎工作。強化制度的執行力是堅持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的關鍵。不斷進行制度創新是以科學的制度保障黨的建設的根本動力。概括地說,保障黨的建設健康運行的科學制度,應該是體系健全的制度、是強大執行力的制度、是不斷創新的制度。在現實的黨建工作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嚴格遵循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制度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空間,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三)堅持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
方式方法直接關系到黨的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與實際成效。方法得當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得當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獲。當前社會組織結構和活動方式的深刻變化,社會分化和人員轉移,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我們的黨建工作方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能否創新方法,推進黨的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是重要的時代課題。努力改進工作方法,是在新形勢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環節。推進黨的建設,在基本方法論層面的科學方法,就是要求樹立辯證思維,綜合運用五種基本方法。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要將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21世紀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踐緊密結合,具體分析黨執政面臨的世情、國情和黨情。二是比較研究的方法。加強縱向歷史比較,以充分說明黨執政既有歷史必然性,又有現實合法性;加強橫向現實比較,重點比較研究國外執政黨如何處理政黨與政黨、政黨與國家、政黨與社會、政黨與人民這四對基本關系,以開闊眼界,打開思維,更好地從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執政黨建設規律。三是實證方法。要切實改變以往一些黨建研究理論脫離實際的做法,把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在嚴格實證的基礎上,包括嚴謹的史實、準確的數據、翔實的素材和鮮活的案例基礎,善于進行案例分析、典型解剖,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四是堅持走群眾路線這個根本方法,從基層的實踐創新中吸取營養,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建工作方法。五是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把黨的建設方法創新與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機統一起來,將方法創新貫徹于黨的建設各項任務之中,落實到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基層黨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等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在方法創新的現實途徑上,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既要繼承和發展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黨的建設成功做法,又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包括探索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探索運用現代管理學、組織學、心理學等現代科學方法,借鑒外國執政黨建設的有益做法,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作者:徐民華,中共江蘇省委學校科社部主任,教授;劉希剛,江蘇省婦聯婦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