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初,正是各級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的集中時段。大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報告,后半部分總免不了要講講來年工作的打算和謀劃。根據以往經驗,來年打算和謀劃講的大都是“做什么、怎么做”,而很少有人講“不做什么、怎么不做”。依愚之見,來年的打算和謀劃,不該忌諱這個“不做什么”的問題。
為什么許多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報告存在這種很少考慮“不做什么”的現象呢?愚認為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認識上的模糊和誤解。認為“不做什么”似乎就是“消極懈怠”甚至“無所作為”。惟恐避之不及。二是時下不少地方對干部政績的評價往往只看重他任內“做了什么”,很少涉及“不做什么”,“做了什么”成為述職述廉的主題,“不做什么”則被隱去了。
其實,“不做什么”并不代表“消極懈怠”,更不代表“無所作為”。所謂“不做什么”指的是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不做那些毫無價值甚至是做秀的事;不做那些勞命傷財的事,如此而已。再說,以往對領導干部政績的評價標準只看他“做了什么”。其實并不全面。殊不知“不做什么”的背后,往往體現了一名領導干部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水平,看他平時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能否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要求審時度勢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言行。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勇氣和魄力,沒有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要經常思考“不做什么”是很難做到的。
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求領導干部在述職述廉中講到來年的工作打算和謀劃時,不妨同時想想“不做什么”的問題。這樣做,有利于嚴于律己,關口前移。哪些事做不得、不能做,及早考慮成熟,形成戒律,以防日后心血來潮,后悔莫及;有利于廉潔從政,警鐘長鳴。對一些不該做、做不得的事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思前瞻后,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劉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