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我縣緊扣“堅持科學發展、助推跨越爭先”主題,突出“增加集體積累、增加農民收入”的“雙增”任務展開,有力地深化了農村各項改革,轉變了農業發展方式,推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好地保證了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09年1~10月份,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388元,同比增長14.5%:12個鄉鎮財政收入超過千萬元,153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
一、深入學習研討,理清破解農村“雙增”難題的思路。在學習調研中強化發展責任。在認真完成規定學習內容的同時,結合泗洪發展現狀和基層黨員干部實際,編印“鄉土教材”,并利用“每月兩課”,由書記、縣長分別就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村居黨員干部授課,切實提高學習實踐活動的針對性。把調查研究貫穿于學習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引導黨員干部走進村組訪貧問苦、走進合作社解決難題、走進企業共謀發展;開通學習實踐活動縣委書記熱線、信箱,問計于民,匯集民智。選派優秀鄉村干部到蘇南鄉鎮、企業掛職鍛煉,開展“千名村官進校園”系列活動,幫助農村基層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開展鄉鎮結對競賽活動,努力在全縣上下形成你追我趕爭第一、競相發展創一流的生動局面。進一步創新獎懲激勵機制,把“雙增”列為對干部重要的考核內容,努力激發黨員干部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凝聚共識中理清發展思路。縣委一班人分片召開鄉鎮、村居黨組織書記和群眾代表座談會,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探討“雙增”之策。就泗洪現階段而言,要實現“雙增”目標,必須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必須走差別競爭、特色取勝之路;必須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培育創業文化,激發群眾創業熱情;必須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二、創新工作舉措,拓寬破解農村“雙增”難題的渠道。加快工業突破促“雙增”。把“工業突破”作為第一方略,通過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推進鄉村標準化廠房建設,努力構筑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載體。2009年,全縣新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8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2個,新增就業崗位3.5萬個,形成了“鄉鎮得稅金、村里得租金、農民得薪金、老板省資金”的“四金效應”。大力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規模,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轉移,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轉移就業、發展致富的本領。2009年,全縣已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3,5萬人,新增轉移就業4,7萬人。發展特色產業促“雙增”。放大生態優勢,全力打造江蘇生態旅游第一縣,叫響“淮上休閑之都”旅游品牌。洪澤湖濕地公園、穆墩島風景區等五大景區相繼建成,洪澤湖濕地公園被評為中國十大生態休閑基地,并通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驗收,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沿湖鄉鎮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擴大了群眾就業創業途徑。放大區位優勢,全力打造蘇皖邊界商貿物流中心,相繼建成了總面積150萬平方米的華東金谷農資城、中國泗洪農機汽車大市場等五大專業市場,不斷吸引農民進城經商,成為農民群眾創業致富的重要平臺。放大農業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快規模化養殖基地、千畝連片高效種植基地建設,7個國家級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泗洪,螃蟹出口量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在大中城市設立農副產品直銷店60多家,努力擴大銷售,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2009年農副產品直銷額突破4.5億元。開展全民創業促“雙增”。設立全民創業、大學生村官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三項創業基金,成立創業互助聯盟、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形成扶持、培訓、服務“三位一體”的全民創業推進機制,全縣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總數年均增速超過30%。鼓勵和引導村居干部帶頭創業,全縣村居干部共創辦、領辦各類實體2600多個,60%以上的農村黨員干部、88.9%的村居黨組織書記有自己的創業項目,帶動5.4萬農民走上創業致富之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900多個,為群眾創業發展提供了新的依托。推進脫貧攻堅促“雙增”。突出幫扶到戶,深入推進“4+1”幫扶模式,通過農技員指導、大戶幫扶、鄉村聯絡員跟蹤服務、合作社支撐帶動,對“一有四缺”貧困戶實施生產性幫扶,有7.1萬人實現脫貧。突出整村推進,投入4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全縣63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已有50個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
三、建強基層組織。夯實破解農村“雙增”難題的基礎。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戰斗力。建立村居干部工資動態增長機制和政治激勵機制,每年從有限的財力中拿出7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提高村居干部待遇;每年拿出3~5個公務員招錄名額,面向優秀村居兩委主要負責人專項招考;拓寬村居干部選任渠道,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村居擔任黨組織書記,把優秀大學生村官及時選拔到村居兩委“一把手”崗位: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加大對能人、大戶培養力度。吸收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全力打造一支發展農村經濟、帶民增收致富的生力軍。加強基層服務陣地建設,提高向心力。全面推進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新建村部140個、改建村部87個。深入開展爭創5A級黨群服務中心工作,利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各類培訓近800班次,近年來累計培訓農民近5萬人。同時,開展農資商品、生活用品經營以及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服務,每年為村居增收近萬元。村居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黨員之家、農民之家。加強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提高凝聚力。大力開展黨群民主議事活動,全面推行鄉鎮、村居黨務、政務公開,暢通村民群眾參與管理渠道,確保鄉鎮、村居黨組織工作決策貼近農村實際,維護群眾利益,更好地促進集體積累不斷增加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作者系中共泗洪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戈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