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體制、政策、年齡等原因,我們如東縣現有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299名,占科級干部總數的29.4%。這些同志在長期領導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改任非領導職務后,存在有力使不上的問題,造成干部資源浪費。我縣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合理使用各年齡段干部,在大力推動在職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同時,加強對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積極構建激勵他們發揮作用的新機制,使其有崗、有責、有為,有效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人民日報》介紹我縣經驗,中組部《組工信息》和《江蘇組工信息》編發專刊推廣我縣做法,《組織人事報》也進行了深度報導。
按需設崗,使其改職不改責。出臺《關于進一步發揮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作用的意見》,圍繞全縣中心工作,科學設定了“黨建工作指導員”、“項目建設推進員”、“招商引資聯絡員”、“企業發展幫帶員”、“城市建設協調員”、“新農村建設督導員”、“社會矛盾調解員”、“司法公正督察員”、“作風建設監督員”、“重點工作督辦員”等“十大員”崗位,明確各崗位職責,并通過輿論引導、典型宣傳等,營造“上崗盡責,有為光榮”的社會氛圍。
科學安排,使其揚長且避短。專門成立了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確定了發改委、農辦等10家單位為“十大員”崗位的牽頭部門,建立了縣委統一調配使用,牽頭部門分塊管理的統分結合管理模式。根據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的工作經歷、專業特長,建立服務全縣中心工作資源庫,通過自愿申報、組織委派、雙向選擇等程序,實現個人意愿和組織需要有機結合,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目前,全縣96%的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走上了“十大員”崗位。
考核激勵,使其肯為更有為。分類制定崗位考核細則,實施月走訪、季交流、年評鑒的目標跟蹤管理。加大獎懲力度,以實績論英雄,對表現優秀的給予評優、記功、明確職務、提升職級等激勵;對消極應付的,通過誡勉談話、降等降級等方式予以懲戒。通過考核,兩名同志重新擔任了領導職務,25名同志提升了職級,另有2名同志被誡勉談話,3名同志被降級。
新機制的建立,有效改變了過去因編制緊張,缺人干事,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又無事可干的尷尬局面,全縣干部資源進一步盤活。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上崗后,已創造了培育黨建示范點32個,解決難點問題3200多起,調處社會矛盾371起,實現招商引資4.5億元,新培植定報企業35家,完成拆遷324戶等業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同時,他們的奮發努力,也極大地激發了現職領導干部的工作熱情,全縣上下呈現出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烈氛圍。
(作者系中共如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責任編輯:廈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