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關鍵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而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各級地方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高低、能否實施科學、正確的領導,把握規律性,富有預見性,體現創造性,則成了提高執政能力、推動一方發展的關節點。結合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南通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筆者感到要提高黨員干部領導水平,促進地方科學發展,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把握方向,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
領導干部要持之以恒地重視學習。實施科學的領導,需要我們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努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科學發展上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理論上的清醒走向實踐中的堅定。南通市這些年通過中心組學習,鼓勵自學,聘請專家講授,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聯合辦學等途徑,大力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在提高黨員領導干部政策理論水平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還要對照十七屆四中全會關于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進一步抓好理論學習,提高各級干部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科學發展觀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一切為了人民的共產黨人的利益觀。黨員干部只有真正確立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執政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自覺貫徹科學發展的要求,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自覺克服短期行為,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自覺地克服形式主義、表面文章,追求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集體的而不是個人的,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政績,讓發展成果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領導干部要聯系實際理清發展思路。思路是實踐的先導。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通市領導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著眼于南通市情和人民的期盼,抓住沿江、沿海開發及蘇通大橋建設等契機,適時提出了“依托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發展思路,促使全市上下努力實現發展理念的轉變,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振奮了民心民氣,提高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威信,使全市出現了干部群眾心齊氣順,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喜人態勢。
提升層次,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領導干部要提升科學發展水平,尤其需要確立以下三種思維方式:
一是系統思維方式。任何地方、任何發展都呈現系統的特點。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堅持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系統思維的精髓,是我們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重要經驗和一貫堅持的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南通為例,近年來市領導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實踐科學發展觀既要“牽牛鼻子”,又要打組合拳,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必須統籌考慮。如該市提出和實施的構建“十大和諧關系”的做法,涵蓋了從黨政機關到鄉鎮村再到各行各業,和諧社會建設做到了全滲透、全融入,一些事關人民群眾最現實利益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較好地實現了發展有序、利益協調、社會穩定的良性互動,保障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是辯證思維方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充滿矛盾又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辯證思維方式就是要通過客觀分析,找到解決矛盾、破解難題的途徑和方法。南通市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矛盾,既關注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又重視發展的速度和效益;既關注社會財富的創造,又注重社會利益的分配和調整;既關注經濟實力的增長,又切實重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既關注開發和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又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通過努力,南通先后獲得了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長壽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為推進科學發展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三是創新思維方式。就是著眼新的任務、新的實踐,不受舊的框框、理念的束縛,堅持與時俱進、敢為人先,不斷研究解決新的矛盾和問題,為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添動力和活力。南通市近年來把提升領導干部執行力和創造力結合起來,提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如在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同時,南通從實際出發率先提出了江海聯動的戰略,開創了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被省委省政府認可并上升為全省戰略。在貫徹中央“五個統籌”的方針上,南通結合自身特點,提出并實施了“八個統籌”,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上,南通及時提出要“危中抓轉機,難中攀新高”的要求,推動了經濟的逆勢上揚。此外,精神文明建設“南通現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調解機制”也均為全國首創。正是這些創造性的實踐,創造性的突破,圓了南通人大橋、大港、大學、大產業的夢想,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注重根本,建立管用的體制機制
健全體現民主集中制度原則的議事決策制度。正確決策是實現科學領導的前提,而要實行正確的決策,關鍵是真正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把功夫放在決策前,切實走群眾路線,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集中各方智慧。尤其是涉及全局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重要干部任用及廣大干部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更要堅持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復醞釀,慎重決策。南通市委在推進民主決策方面先后探索建立了調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黨務公開制度等,并根據換屆后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工作的新變化,進一步改進完善了議事規則、溝通方式、決策程序和落實機制,減少和防止了決策的隨意性、盲目性,提升了決策的民主、科學水平。
建立以績效為核心的層級責任分解和考評制度。黨委政府的思路、目標、任務確定后,重要的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抓落實。而抓落實的重要一環就是以績效為核心實行層級責任分解制度,使大家意識到肩上擔子的分量。南通市從2001年來,不斷完善實施職能目標、共性目標和綜合評議為一體的綜合績效考評方法,形成了一套比較規范的目標管理導向機制,并堅持考評獎懲到位,使全市機關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融入其中,形成了自我加壓、爭先創優的濃烈氛圍,很多機關部門在全省全國被評為先進,機關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南通也因此躋身“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城市”、“最具創新環境城市”行列,并被確定為唯一的全國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地級市聯系點。
建立多元的監督制約制度。加強監督是實現正確領導的促進、保護與校正裝置。要形成一個南多方主體共同構成的監督網絡體系,首先要擴大與暢通黨內民主渠道,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其次要加強同級監督,真正發揮同級紀委和人大、政協的紀律、法律、工作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再次要加強縱向監督,進一步加強社會監督,擴大廣大群眾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南通在這方面也有諸多創新,如在全國率先圍繞規范黨政一把手用財權、用人權、用編權,探索創新了監督形式,實現了黨政主要領導人用人責任審查、經濟責任審計、編制責任審核“三聯審”,進一步完善了問責機制,這一做法已在全省乃至全國推開。以擴大基層民主為突破口,以全面實施黨務、政務公開為載體,大大提高了公眾對公共管理事務的知曉率與參與度,加大了民眾監督的力度。
(作者系南通市政協副主席)
責任編輯:尤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