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試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口試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還可以促進教師的“教”。
關鍵詞:英語;口語測試;評價;激勵;促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教學評價有這樣的建議:“終結性評價應采用不同類型的綜合性和表現性的評價形式,以口試、聽力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由此可見,口試是英語學習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我校自開展課題實驗以來,對英語口試進行了近兩年的實踐與探索,教師親身感受到了它對英語教學起到的促進作用。
一、口試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自信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英語口試是以激勵性為基本原則的,也就是說,通過口試,要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喜歡說英語,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我們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取得成功,對于準備不充分或一次表現不理想的學生,會再給他們一次“說”的機會。并特別關注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口試的過程成為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經歷。如,我班的思南同學,筆試成績很少及格的她,對增加口語測試有心理負擔,擔心成績不理想,作為老師的我也擔心會因此打擊她的學習積極性,對她格外關注。在平時的課堂上我提醒她從大膽開口模仿、大聲讀書做起,對她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給予大力的表揚,讓她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有了快樂的體驗,她的發言由被動變成了主動,這時,我又悄悄地告訴她,可以將她在平時課堂上的表現作為口試成績的一部分,但應做到認真聽課、積極參與活動,這大大激發了她開口說的熱情,課堂上有了表現意識,有了說的欲望,漸漸的越說越有自信。這樣的改變,使她的英語學習步入“激勵—提高—再激勵—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在期末測試時,不僅口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筆試成績也及格了。口語測試使學生在不斷激勵中提高,在不斷提高中獲得成就感,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自信心。
二、口試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知識與能力,即英語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關系。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都是語言能力的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掌握了必要的語言知識可以促進語言技能的提高,語言技能提高了又會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學生“說”的能力尤其薄弱。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學生可以正確地默寫單詞,流利地拼出其字母,卻讀不準單詞;有的學生對句式結構背得很熟,卻說不正確。雖然他們有較豐富的詞匯、語法知識,但口語能力相當滯后。這些學生也能坦然面對,因為,期終不考口語,中考、高考也不考,也就是說,口語能力滯后對他們的升學沒有絲毫影響。可是,如果將口試納入評價范疇,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的學生一貫比較重視考試,考什么學什么似乎已成了思維定式。學生在思想上重視了,口語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回想第一次向學生宣布開展口語測試時,學生先是一臉的詫異,之后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樣測試,許多家長也打來電話,詢問應如何準備等相關問題。可見,學生及家長對口語明顯重視起來。現在,通過幾次口試,學生也親身體驗到英語口語對英語學習有幫助,對英語成績的提高有幫助。
三、口試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初步的基礎。作為學生的英語啟蒙老師,更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大聲朗讀、堅持早讀、聽錄音、背誦、記憶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等良好習慣。可是,在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少數學生讀英語時不愿意出聲,有的只張嘴不出聲,這就是最基本的朗讀習慣沒有養成的原因。英語是有聲的藝術,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重讀等技巧,培養語感,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為了幫助學生養成這一良好習慣,我在課堂上采取了分角色讀、快速讀、打上節奏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課后,要求學生每天朗讀英語十五分鐘,并作為一項家庭作業來完成,朗讀后還要請家長簽字,可是有些學生及家長并不重視。開展口語測試前,每天都有不完成的情況發生,還有找別人簽字、模仿家長簽字的現象發生。開展口語測試后,這些不良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觀,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讀書時能聽到聲音了,能堅持讀英語了,聽錄音時愿意模仿了。課題組的教師也反映,課堂上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發言的聲音變大了,發音也越來越準確了。
四、口試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開展英語口試,對英語教師的教學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我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堅持了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原則,把語言知識的學習建立在語言實踐活動之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做到了盡可能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較真實的環境中參與教學活動等。課題組的教師圍繞這些問題,經常研討、交流,如在教學五年級第五冊第五單元Helping at Home的第一課時,就進行了多次試教、研討、修正,通過多次的打磨,我們改變了習慣上先集中教學詞匯,然后教學對話,再操練鞏固的模式,將對話教學與詞匯教學有機結合,在課前日常會話中切入主題,在詞匯教學中聯系對話,在對話練習的實踐中反饋詞匯。運用多媒體、實物、圖片等直觀手段創設了不同的情景,將語言知識放在較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觀看學生在家幫忙的視頻,設計談論怎樣在家幫忙做家務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語言實踐中來,主動地運用語言知識,鍛煉了語言技能,提高了口語能力。通過開展口語測試,教師也進一步理解了英語教學的要求,更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對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使教與學相適應。
當然,我們的口語測試還處在一個實驗階段,在不斷的實踐中定會發現更多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讓語言的學習回歸交際的本質。
參考文獻:
孫長順.新教材疑難問題研究與解決:小學英語[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68-181.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鳳陽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