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商務廳課題組

保 稅港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國家對外開放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08年2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高起點加快梅山保稅港區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對于構筑浙江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
一是保稅港區是我國對外開放漸進發展的產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經歷了由沿海向內地、由東部向中西部梯度推進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立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90年代又設立了保稅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進入本世紀以來,改革開放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國家建立了以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等為代表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時設立了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保稅港區等特殊功能區,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和層次。
二是保稅港區是保稅區發展轉型的結果。1990年6月以來,國家批準設立了15個保稅區。保稅區經濟效能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社會貢獻度繼續增強,拉動了區域經濟增長。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后,保稅區原有的政策優勢和功能優勢相對弱化;而現代物流業的迅速興起,要求保稅區實現功能轉型。2003年12月,國家批準區港聯動試點,設立保稅物流園區,實現保稅區與港口一體化運作,為保稅港區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加快推進國際港口航運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2005年12月10日,國家批準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上海洋山保稅港區。之后又批準設立了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寧波梅山、廣西欽州、廈門海滄、重慶寸灘、張家港等保稅港區。據海關總署對目前已封關運作的上海洋山、大連大窯灣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統計,2008年進出口合計為16.89億美元,其中出口5.59億美元、進口11.31億美元,貿易方式主要是保稅港區倉儲轉口貿易額。
三是保稅港區彰顯區域開放的重要價值。保稅港區實現了“四位一體”的功能。即:作為港口的口岸運輸功能;作為保稅區的綜合貿易保稅功能;作為出口加工區的保稅加工功能;作為保稅物流園區的國際中轉、倉儲功能。為全面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創造了條件。
保稅港區確立了新型的海關監管模式。海關改變傳統的以合同為單位的保稅備案制度,確立以企業為單位的“以報代備”的管理模式;改變了傳統保稅核銷制度,確立“以查代銷”的保稅港區新型核查機制;改變了傳統保稅加工重紙質合同的靜態管理模式,確立以企業為對象的“動態管理”新型監管模式。通過信息化平臺,提高了監管效能,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
保稅港區提升了港口的國際競爭力。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為例,一直來東北亞國際冷藏中轉業務都由韓國、日本港口主導,保稅港區設立以后,企業看到了大連在冷藏物流業務上的巨大市場潛力,推動大連向國際資源配置型港口轉型,向建設國際樞紐港方向邁進。
保稅港區實現了保稅區與港區一體化運作。帶動了區內港航經濟和加工貿易為主要特色的多種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進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整合,產生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提升了區域國際化水平。
四是梅山島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國際航運位置看,梅山島地處國際錨地,瀕臨國際主航道。這條主航道包括大西洋—地中?!K伊士運河—紅海—西亞—印度洋—馬六甲海峽—日本海—北太平洋—美國西海岸,承擔了國際貨物貿易量的60%以上,全球60%—70%的集裝箱運輸,是主要國際中轉港的集中地。包括梅山港區在內的整個寧波港經蝦峙門航道,與國際航道相距不足50公里,航運區位條件優于上海、天津和大連,符合國際中轉大港發展的自然條件。
從腹地航運看,寧波港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部,南北航線、江海聯運的“T”字形交匯處。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中軸線,擁有作為國內、國際航運樞紐必須具備的位于扇面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水深條件在國內港口中得天獨厚,可滿足萬噸至數萬噸級巨型船舶進港的需要,是我國沿海主樞紐港之一和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長江三角洲工業發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貿物資運輸的主要中轉港之一,具備了建設國際深水樞紐港的基礎條件。
從延伸經濟分析,包括梅山島在內的寧波港直接經濟腹地主要是長江三角洲,間接腹地則包括長江以南中西部地區。梅山島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江南面中西部地區作為梅山港區的間接腹地,其持續的間接發展能力,將推動整個區域國際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
與其他保稅港區相比較,梅山保稅港區也有一些劣勢:一是基礎比較薄弱,不像國內有的保稅港區是在原有經濟園區的基礎上升格而成,完全要從頭開始開發建設;二是從地理位置上看,梅山到距離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太近,是我國目前地理位置間距最近的兩個保稅港區,雖然可以做到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但如果協調不好,容易增加內耗;三是梅山島處于寧波北侖主港區和舟山港的南側,地理位置略顯偏離,如果交通等配套設施沒有及時跟上,容易形成邊緣化的局面;四是面臨著如何與主港區分工協作,合理分配經濟腹地貨源,共同發展的問題。
第一,梅山保稅港區的戰略定位。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的戰略目標應是:浙江深化對外開放和實施“港航強省”戰略的先行區,區域資源配置中心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功能區,國家建設一流自由港的先行試驗區。
努力形成包括基礎功能、核心功能和配套功能的功能框架體系。基礎功能:包括倉儲、運輸、裝卸、理貨、配送、貨運代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的物流基本服務,不斷強化物流基本服務功能。核心功能:承擔起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高科技出口加工等五大核心功能,這是梅山港區發展的主體支撐。配套功能:主要包括金融、專業、商務和管理服務等配套服務,這些配套服務功能將為保稅港區基礎功能和核心功能的發揮提供重要的內涵式支撐。
努力成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物流中心。把梅山島建成太平洋西岸國際物流中心有其天然有利條件:其一,梅山島為一獨立島嶼,孤懸海上,不需要與其他地方隔開,便于封閉式管理。梅山島依靠天然良港,除了發展轉口貿易外,還可以提供倉儲、分撥和包裝等服務。其二,梅山島是寧波-舟山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避免功能雷同形成內耗,應構建合理的分工協作體系。其三,梅山島面積大,便于全方位的規劃和發展。
進一步優化總體規劃和功能布局。目前,梅山保稅港區的集疏運通道、輸電線路建設方案等還是其他交通、電力網絡設施的附屬工程,建設進度難以控制,今后的服務效果也會受影響,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對保稅港區周邊區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進行統籌規劃和協調,并兼顧周邊地區的開發建設。
科學定位梅山島在寧波大港的地位。從寧波—舟山港全局著眼,統籌規劃開發建設;在產業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聯動等方面重新進行功能整合;處理好梅山與周邊港區的功能分工,合理安排產業、區域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最終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注意環境和生態保護。努力建成生態港區,加強區域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妥善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第二,梅山保稅港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梅山保稅港區的建成,將對長江三角洲、浙江省和寧波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
提升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競爭力。梅山保稅港區的建成,將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助于上海亞洲國際樞紐港的加快形成,有助于我國在全球國際樞紐港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開發,將加快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梅山保稅港區的建成,將與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形成較好的互補機制,產生“雙輪驅動”效應。這兩個保稅港區具有不同的輻射和服務區域,其中洋山港是上海和江蘇沿江各大城市,并輻射蘇北、安徽等省;梅山港的重點服務區域是環杭州灣各市及浙中城市群,并輻射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這將提升整個長三角區域的港口競爭力、開放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提升浙江經濟國際化水平。從區位角度看,梅山保稅港區位于寧紹臺平原的中心線,金麗衢地區的最近出???,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突出。它的建立將帶動浙江省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推動加工貿易和國際物流業轉型升級,促進加工基地向服務貿易基地和物流基地轉變,提高出口加工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提升寧波港區的國際地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集裝箱干線樞紐港雙中心之一,梅山保稅港區建設將大大增強寧波—舟山港服務范圍和服務功能,有利于實現寧波港和上海港在功能上、體制政策上協同發展,提升上海和寧波港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競爭力。梅山保稅港區建設,有利于北侖港與梅山島整體開發,可以實現北侖基礎產業和保稅港區的互動,有利于促進寧波國際物流樞紐的建設,帶動寧波地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寧波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競爭力。

集全省之力、全省資源將梅山保稅港區建成我國一流的自由港區,突出現代國際物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適度發展一般貿易,優化科技出口加工,打造對臺經貿先行區。
——突出現代國際物流。發展現代國際物流業,將推動浙江省產業結構升級。要重點發展國際物流業,包括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形成立足寧波、依托浙江、服務長江三角洲、輻射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國際采購和國際配送中心,形成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資源配置中心。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是衡量保稅港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一是航運服務。大力發展航運代理、航運交易、航運咨詢等相關服務,建立港航企業集群、航運市場要素活躍、配套服務完善的航運綜合服務區;爭取船舶保稅注冊政策,使之成為我國“第二船籍制度”的船舶登記地。二是金融服務。大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提升國際結算、外匯交易、金融服務功能,爭取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三是中介和信息服務。積極開發適合港區發展的技術研發、融資輔助、知識產權代理、檢驗檢測、法律咨詢、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建設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中介服務平臺。四是生活休閑服務。建立適合港區的主要人群需求的居住、餐飲、旅游、休閑功能區,積極開發國際郵輪基地。五是商貿服務。發展與港區配套的商務會展、商貿流通業。
——適度發展一般貿易。梅山島優越的區位條件,廣闊的經濟腹地,決定了其具有發展一般商品貿易的有利條件。在寧波—舟山港的范圍內,對一般商品出口進行合理再分工,可以考慮將北侖定位為鐵礦石、石油等生產資料進出口港,將舟山定位為機械等重型設備進出口港,而將梅山島定位為輕工產品進出口港,或省內產品進出口港。大力拓展國際中轉和國內中轉業務,有重點的發展轉口貿易。積極爭取國外輪船公司在港區開展捎帶中轉業務,拓展和延伸港區的服務腹地;同時,在鞏固和擴大省內集裝箱貨源的基礎上,把開拓間接腹地特別是長江沿線、東部沿海地區的集裝箱貨源作為重點。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口加工功能是保稅港區的一項基本功能。要吸納產業層次更高的制造業,以引領出口加工區的產業升級。提高加工貿易項目科技含量,以高端加工制造和研發為重點,重點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生態友好型的電子信息、汽車配件、家電等整機項目。著力培養優勢產業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建設長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科技出口加工區,全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高出口加工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向研發、物流等高端產業延伸。
——打造對臺經貿先行區。近年來國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兩岸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兩岸“三通”的逐步實現,寧波已成為大陸對臺開放的63個直航港口之一。加強浙臺經貿合作必須率先突破原有格局,形成新的承接載體。要將梅山保稅港區打造成新一輪對臺經貿合作先行區,成為新形勢下兩岸經貿合作政策的先行試驗區,形成對臺合作的新機制、新優勢。
——積極探索建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建設臺灣商品總匯和兩岸購物主題公園。注重與臺灣協作共建梅山保稅港區,吸引外商特別是臺商到梅山投資合作。對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貨物進出港區實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直通放行”通關模式,努力爭取成為繼廈門之后的臺灣農產品進口貿易口岸,開辟運輸臺灣水果等農產品的船舶快速查驗通道。
圍繞“實現首期封關運作”的階段性總目標,以項目建設為重中之重,全力促進選商引資,全力實施投資環境營造,為爭取建成全國一流保稅港區開好局,起好步。
根據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確定近期和遠期工作目標。近期目標:首期封關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首期戰略性、功能性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基本投資創業和商務運營環境初步形成;港區水陸域開放獲得批準;完成口岸臨時開放準備;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各項保障更加健全。遠期目標:2020年梅山港區基本建成,集裝箱吞吐能力500-600萬標箱,保稅港區全面封關運作。為此,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著力優化規劃體系。深化戰略研究。深入開展產業培育應用性研究,完成產業規劃及產業目錄編制;加強區域核心競爭力研究;完成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推動文化發展規劃研究。積極推進與國外高層次規劃設計機構在規劃建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聘請國內外高級規劃設計人員組建規劃決策咨詢專家組;在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的指導下,抓好各功能區塊的控制性詳規和各專項規劃編制,完善各層次規劃體系;抓好外圍及周邊規劃銜接;建立項目變更、專家咨詢、公眾參與、聽證論證等規劃工作機制,增強規劃的嚴肅性和執行力。
第二,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加快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在建支撐性項目建設進度,主要是梅山大橋主體結構、2座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工程、行政商務中心、梅山大道一期和鹽田大道一期等。全面開工建設保稅港區封關運作的基礎設施、監管設施和其它配套設施,確??凇鷻凇⒉轵炂脚_、信息化平臺等監管設施,及港口支持系統、物流基地、保稅倉庫等項目如期開工。啟動政府投資項目庫建設;加快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提前開工建設;加強項目前期審批和服務管理。規范建筑市場,加強招投標監管;確保項目質量,加強項目質量監管、文明施工和標準化管理,創建優質工程;保障建設安全。
第三,有效開展招商選資。策劃、包裝和培育一批依托保稅港區功能政策優勢、發展潛力較大的優勢項目。拓展項目信息來源,建立并不斷充實招商項目信息庫。重點突破功能型項目招商,鎖定一批重點行業和企業,組建專業化招商組,開展主動出擊、上門招商,著力引進綜合物流交易中心項目;抓好稅源型項目的引進。深化CIS系統導入工作,建立品牌推廣策略和科學體系,研究提煉具有梅山特色的核心價值和精神理念,提升開發建設軟實力。
第四,努力營造投資環境。積極推進水陸域及口岸開放申報工作,爭取梅山港區的水陸域開放早日獲得正式批準;創新口岸監管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形成聯合辦公、聯合查驗、信息共享、設施共用的新型監管體制;啟動電子口岸平臺建設;確定并抓緊實施口岸監管機構進駐方案。制定《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管理條例》;按照服務型政府的內涵和要求,強化服務意識,制定服務標準和流程,落實投資項目跟蹤服務責任制,為投資者提供全程代理的優質服務;發揮投資促進服務機構在協調解決投資者困難問題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向交通部門申報省重點扶持物流基地和省部共建物流基地;積極爭取在離岸金融、“捎帶”業務等方面的試點;積極引進金融保險、會計咨詢、商貿服務等配套項目,為進區企業提供基本投資商務運行的良好環境。
第五,維護區域和諧穩定。做好征地拆遷、政策處理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格履行建筑審批管理制度。調整農業結構,探索土地流轉,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促進村莊整合、集中居住和服務配套的農村新社區的形成。促進公共事業發展。
第六,加強開發建設保障。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提高教育培訓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赴境(內)外學習國際(內)先進自由港區(保稅港區)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知識經驗;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加強與有關商業銀行的戰略合作,建立多渠道融資格局;加強預算管理,發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掌握重點稅源企業動態,提高稅源管理水平。稅收方面,做好出口貨物退稅、進區貨物免稅、進區貨物保稅、區內貨物交易免稅、出區貨物免稅;海關監管方面,大力簡化入出保稅港區貨物的通關手續和流程,提高通關服務效率;檢驗檢疫方面,對輸入、輸出保稅港區以及經保稅港區轉口的應檢物,按照簡便、有效的原則實施;實行比較靈活、寬松的外匯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