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輝
近日,谷歌揚言退出中國,是極不明智的做法。作為一家從事商業運營的公司,谷歌應該正視自身的角色,好好補補商業課與文化課。
從戰略管理與國際營銷的角度來看,谷歌公司忘記了最為基本的商業理論。谷歌真應該在如何進行戰略決策與國際營銷方面好好“補補課”。谷歌應該認識到,跨國公司開展商業活動,應該遵循駐在國的法律,遵循駐在國政府的管理。社會主義中國是法制國家,有自己的法律與管理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作為跨國公司中的巨頭,谷歌連基本的商業原理也不明白,這實在是讓人感到驚愕與遺憾。
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谷歌也犯了一些低級錯誤。即便是美國的戰略管理與跨文化交流專家,也會說,適應性文化是一個戰略實施者的最佳助手。迪斯尼在日本經營得很成功,在法國開始經營時卻弄得灰頭土臉,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尊重與適應法國文化。谷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表現并非很好,恐怕也與其不能適應中國文化有關。可以說,谷歌技術理念新,但是文化思維還停留在商業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早期階段。早期的商業全球化某種程度上是美國化,而早期的文化多元化實質上是美國文化框架下的多元本土化。也就是說,早期的美國公司可能在海外市場上以商業美國化與美國文化便能獲得成功。如今,任何一家跨國企業都不可能在不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下獲得成功。從這方面來看,谷歌還需補補中國文化課。
再說企業社會責任。如今,全球的企業都在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中國對互聯網中有損國家與人民利益的內容進行查處,是與企業所強調的社會責任相一致的。難道谷歌的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光喊喊冠冕堂皇的口號嗎?!
谷歌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在競爭中并不占優勢,財務業績也表現不佳。市場占有率目標具有戰略業績目標的性質,是有別于財務業績目標的。公司以戰略業績目標為重,還是看重財務業績目標,是公司戰略決策應該思考的問題。谷歌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當然有做出自身戰略決策的權力,但是,如果谷歌將商業性的戰略決策與中國互聯網管理措施相掛鉤,則無疑暴露了其自身戰略管理方面的低能與失敗,有為其在中國市場上競爭失利、經營不佳推卸責任之嫌疑。
針對這一事件,中國外交部14日有間接性的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擊行為,中國像其他國家一樣依法管理互聯網,有關管理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發言人同時強調中國歡迎國際互聯網企業在中國依法開展業務,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中國政府鼓勵互聯網的發展,也努力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中國政府的這一表態是堅持立場的、禮貌的、恰到好處的。谷歌公司應理解中國方面的立場與善意,應該盡快冷靜下來,不要做出輕率決策。
總之,作為一家從事商業活動的公司,谷歌應該正視自己的角色,冷靜地分析自身的經營狀況、市場環境與戰略方向。即使從商業角度考慮要退出中國,也不應該東拉西扯,為自己的競爭失利尋找借口;否則,就是對股東的不負責,就是對企業與員工的命運不負責。美國的政治家與企業界也應該認清這一點。▲ (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
環球時報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