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儔
轉基因在農業上的應用,從來沒有停止過激烈的爭論。之所以提出糧食安全別被轉基因綁架,是因為世界大豆起源地、擁有世界最多栽培(野生)大豆種植資源的我國,竟不無遺憾地淪陷于國外轉基因大豆。1995年前我國還是大豆凈出口國,幾年工夫,竟恍而惚兮被轉基因大豆扭轉了乾坤,僅2000年就進口上千萬噸轉基因大豆,現在大豆對外依存度80%以上,成為當初“占小便宜”現在“吃大虧”的最好注腳,以至于大豆及其制品的供應及價格漲落受制于人,人家“感冒”我們“發抖”,豈不是被別人牢牢綁架了?
21世紀伊始,國內外一些“趣味相投”者出于利益大于責任的考量,遂更加雄心勃勃地窺視著我國大宗糧食作物──玉米和水稻。比如,美國的孟山都公司2001年至今在廣西以“免費”的形式推廣了上千萬畝“迪卡”系列轉基因玉米。2009年2月綠色和平組織和第三世界網絡組織聯合發表的《誰是中國轉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稱:中國正在等待商業化種植三種轉基因水稻;正在研發五種轉基因水稻;涉及包括拜耳、孟山都在內的多家大型跨國公司的專利。2009年12月1日我國的“生物安全網”公布“2009年第二批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上,幾種“轉基因水稻”赫然現身……門戶洞開之際,足令更多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中國有近2/3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畜牧業的精飼料80%以上靠玉米。因此,水稻、玉米的產量與質量對中國糧食安全,具有一“穩”定天下之功!
奇怪的是,外國人似乎總能“吃準”一些中國人的心態,居心叵測針對我國進行“轉基因水稻、玉米”的商業化操弄,目的不是想方設法幫助中國實現糧食的絕對安全,而是處心積慮掌控中國糧食生產的命脈,攫取最大的政治與商業利益。他們的算盤打得很響:縱然中國有超高產的“兩雜”(雜交玉米、雜交水稻),他們推出具有“國外專利”的“轉基因水稻、玉米”,把“轉基因水稻、玉米”之遺傳基礎“嵌進”(專業術語也叫著“轉育”)“兩雜”中去;最終制約“兩雜”的發展走向;從而達到左右中國水稻、玉米的育種、生產和銷售的目的……到頭來被他人“卡”著脖子,仰人鼻息,那將是13億人民的災難!
我們姑且不說“轉基因水稻、玉米”對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姑且不說長期食用“轉基因水稻、玉米”對人、畜安全的影響,單就筆者的水稻遺傳育種專業知識而言,不論國外商業化研究機構如何操弄、國內一些頂著“科研”桂冠的商業化人士如何“積極響應”,都抹殺不了中國是世界“稻”的發源地這一基本事實,可資利用的水稻多樣化遺傳資源其實很廣泛。
因此,絕不能隨“轉基因水稻、玉米”之魔笛起舞,更不能自亂陣腳。要制止某些利益集團一心為國外公司賣種子賺“大錢”,置國家糧食安全于腦后的錯誤行為。▲(作者是原貴州省政協委員。)
環球時報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