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被美國某些人盯上。未來兩三個月,將是中美在匯率問題上博弈的關鍵時期。
美國最近有人放話,說美國財政部將在4月份向國會遞交的半年度報告中,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若這成為現實,美國財政部會啟動和中國政府的談判。談判破裂,美國就可能對中國實施制裁。這肯定會招致中國的報復,引發貿易戰。
美國現在是在恐嚇,還是在試探?不得而知。但華盛頓的風聲的確愈來愈緊,已經有人試圖將此擴大成全球性問題。
美國學者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稱,反對中國立場的國家陣營必須擴大到美國以外,“那些沉默的受害者——發展中國家”也要站出來發言,必須“‘谷歌一下中國”。
有中國專家將近來出現的美國對臺售武等問題形容為“輕機槍的點射”,相對而言,人民幣匯率問題則是“重磅炸彈”。因為匯率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就業和生活,是實質性的民生問題。
人民幣匯率問題處理不好,中國將“傷筋動骨”。在這方面,中國人已有體會。2006年至2007年,人民幣升值6.8%,直接造成部分沿海民企倒閉,不少農民工失業。眼下中國的經濟復蘇基礎還不穩固,更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從目前的情況看,盡管中國內部對匯率問題存在不同看法,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所奉行的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短期內不應改變。
那么,在這個原則下,人民幣匯率究竟可以做多大浮動,才能在符合中國利益的基礎上,規避最壞的結果?這需要做更細致的分析研究。我們同時還要努力分清,哪些是美國人的試探,哪些才是美國的真實意圖?
中國愿意在匯率問題上,和美國人接觸、磋商,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但是,中國要確保自身利益,也必須讓美國人明白,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任何政策調整都必須與發展的步調相一致,決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行事。一旦因此而爆發更大規模的貿易戰,美國也沒有什么便宜可占。相信美國人也不希望出現兩敗俱傷的結果。
當前,面對中美關系在短時間內一個接一個冒出來的問題,最需要的就是保持冷靜。冷靜梳理出中國的利益結構和順序,分清輕重緩急,把我們手中的牌排個先后,做好充分的博弈準備?!?/p>
環球時報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