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澤
淺談李可老中醫運用針灸理論診治急危重癥疑難病的經驗
郝明澤
針灸 急危重癥 疑難病 李可 經驗
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聊城252601)
李可老中醫自學成醫,臨證50余年,自創破格救心湯等方劑28首,以治療急危重癥和疑難病而著名,但其運用針灸理論診治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的經驗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其所著《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1]中,有醫案230例,其中涉及針灸理論者就有41例。筆者不揣淺陋,試簡析如下。
腧穴的作用之一就是協助診斷,只是觸診不同的腧穴意義不同。實際上,診寸口脈就包括診太淵、經渠二穴。早在《素問·三部九候論篇》就提到三部九候診法:“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上部,有中部,有下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張仲景則對“省疾問病”,“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的現象提出過批評。
李可老中醫深得古圣之旨,診治急危重癥在寸口脈難憑時,常按診下三部作:(1)趺陽,又稱沖陽脈,乃沖陽穴所居處,位于足背脛前動脈搏動處,沖陽屬足陽明胃經原穴,用以候脾胃;(2)太溪,為足少陰腎經輸穴、原穴;(3)太沖,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此三脈可以推斷患者是否尚有生機。若三脈尚屬細弱可辨,便是生機未絕(見閆祖亮“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腦危象”案、張春花“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醫案),即使三部唯太溪根脈微弱可辨(見吳云凱“風心病心衰垂?!卑浮⒑掠啦帮L心病垂?!卑?、王季娥“暴崩出血不止”案)或細而不亂(見梁大仁“重癥結核性腹膜炎合并膽囊炎”案)也是為一線生機;若趺陽脈尚清晰可辨,則可知胃氣尚存,也有一線生機 (如治王秋梅“產后陰黃重癥”案)。
李可老中醫臨證50余年,診脈10余萬人次,其診下三部趺陽、太溪、太沖三脈以“視死別生”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學習。
李可老中醫針刺治療許多急危重癥,常用的的方法是以三棱針點刺或重刺十宣、十二井、雙耳尖、十足趾、百會、大椎等出血,有時選雙尺澤抽取黑血,點刺素、人中、合谷、涌泉等,多用于瀉熱宣閉或醒腦開竅;對陰寒直中者則用灸法,均為成功辨證施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如治查富保真心痛案,患者病勢兇險,予中藥急救同時,毫針重刺素、左中沖,于內關行提插捻轉,約10min,痛止。再予中藥調治而愈。治王成章之子高熱驚風危癥,“急以三棱針點刺手足十指(趾)、十二井、雙耳尖、百會、大椎出血,患兒大哭出聲,全身汗出,四肢回溫,以毫針飛針點刺涌泉、合谷、人中,雀啄術刺素約1min,患兒蘇醒,抽搐亦止”,再予中藥調治而愈。治吳紅英小兒大腦發育不全癥案,“三棱針點刺十宣、十二井、雙耳尖出血,毫針雀啄術點刺素、雙合谷,患兒汗出,大哭出聲而醒”,繼予中藥治療而愈。治溫禮鎖之子小兒暴發型腦炎案,患兒命在頃刻,急以三棱針重刺十宣、十二井、十足趾、百會、大椎出血,雙手中縫穴刺泄黏液,黑血。毫針雀啄術瀉涌泉,點刺素、人中、合谷。針后病孩全身透汗,嘔止,蘇醒。其他尚有治療康寶琦之女學芳疹毒內陷案,吳潤芝小兒痄腮過用苦寒病結案,張翠英青霉素過敏后血崩案,任蘭汝闌尾膿腫合并腸梗阻案,郭玉梅急性子宮內膜炎案,景宏元膽石癥膽絞痛案(針刺清瀉膽經郁火,予陽陵泉透陰陵泉),靳志雄縮陽癥案(灸關元)等。
李可老中醫擅長用灸,灸具有艾條、艾柱、紙煙頭、蠟紙筒等;灸法有隔物灸、直接灸(著膚灸),隨證而治,靈活多變。如治王秀玲剖腹產后二便閉結案,用“吳茱萸、油桂各5g研粉填入臍中,艾條灸之”;李繼光之叔老年高位腸梗阻合并疝嵌頓案以“大艾柱灸神闕半小時”;治段桂蓮縮陰癥合并雞爪風案:四診未畢,患者突然再次發病。乃急灸雙乳根穴,小艾炷(麥粒大)著膚灸關元穴,強針人中、內關(雙)而解,再予中藥調治而愈。張坊林母直腸癌術后尿閉案,進頭煎湯藥后“以艾條溫灸氣海、關元半小時,已有尿意,續進二煎,又溫灸40min,4h許尿通而愈”;治靳志雄縮陽案時,四診未畢,患者病癥突然發作,“倉促之間,急令患者臥床解衣,即以手中之紙煙頭對準關元穴著腹火灼,約2s,立解其危?!?/p>
治王秋梅產后陰黃重癥案,李老則采用了蠟紙筒灸黃法,并且詳細介紹了該法操作技術及來源。李老總結此案,“如此棘手重證,短期得以解危,得力于灸黃法非淺”,并諄諄告誡說,“中醫寶庫,蘊藏極富,勿以‘民間小技’而輕忽”,認為該法“用于各種黃疸皆有奇效,不妨一試”。
目前,中醫學界還是未能避免“存針廢灸”的現狀:很多醫院的針灸科或診所都是“有針無灸”。幾千年的灸法正瀕臨滅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真總結學習李可老中醫用灸經驗(以及其他醫家用灸經驗),讓這種古老的治療方法為人類的健康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有重要意義。
古今有較大成就的醫者,對針、灸、藥多不偏廢。李老治病也總是當針則針,當灸則灸,當藥則藥,或針灸同施,或針藥并用,或三者齊下,目的只為提高療效。針、灸、藥同施案例如前面提及的段桂蓮縮陰癥合并雞爪風案、翟孝良面癱誤治壞病案、吳淑貞腸痙攣案等。針藥并用案最多,如上述針刺急救案都是結合藥物治療的,另外如治張翠蘭中風閉癥(腦溢血)案、治溫寶興中風脫癥案、治張亞康中風偏癱(腦血栓形成)案、治長女李萍疹毒內陷案、任蘭汝闌尾膿腫合并腸梗阻案等也是針藥并用。灸藥同用者如上面“灸法靈活多變”所提到的案例。
李老這些成功案例促使我們反思:今天中醫治療,針、灸、藥多有偏廢,治病療效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鑒于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針灸藥三者或單獨應用或聯合應用的優勢,努力提高臨床療效。
刺血療法又稱刺絡療法,是用三棱針、皮膚針等器具刺破病人身體上的一些淺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李老用刺血療法時多與普通針刺并用,目的也多為救急,如之前提到的部分醫案。李老在治療劉守財妻急性膽道蛔蟲癥并發急性胰腺炎案例中指出:“針刺與放血,在止痛、止嘔、退高熱方面起到了頓殺病勢的效果,為辨證用藥掃清了障礙”。刺血療法涉及醫案還有郭玉梅急性子宮內膜炎案,女嬰楊慧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案、郭天成之子急性扁桃體膿腫案,田汝增之長孫疫毒痢案,趙瑞華疫毒痢案,溫志堅痢疾脫癥案,王德卿之女唇疔走黃案等。
李老總結治療疫毒痢時指出:“針刺放血療法,其解毒退熱醒神之效,不可輕視”。在總結治療王德卿之女“唇疔走黃”案時,李老又特別說明:“刺疔法,為我省已故針灸大師尚古愚先生傳。尚師云:‘頭面部疔毒,忌刺局部,以免感染,造成膿毒敗血癥。遠端循經刺血,血出病退?!瘜以噷因?。”
李老治其母食道癌險死還生案,用藥同時“每日午時以梅花針叩刺胸背疼痛部位,以及相應之華佗夾脊穴。重叩出血后,以走馬火罐拔吸瘀血,意圖使血流暢通。經絡表里相通,外部充血,則內部病灶周圍之瘀血、水腫自然減輕。3日后,疼痛大為緩解,停用杜冷丁可入睡。散刺出血法,首先攻克晚期癌腫疼痛關……針藥并施至第15日,試服牛奶1小杯,順利服下,攻克了梗阻關?!贝撕笠灾兴幷{理,“終于帶癌生存10多年”。
午時為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盛之時,人身背部為陽,華佗夾脊穴緊臨總督諸陽之督脈,督脈通于足太陽膀胱經,而間接通過背俞穴與體腔內臟發生聯系,此時以梅花針叩刺胸背疼痛部位,以及相應華佗夾脊穴,重叩出血后,又以走馬火罐拔吸瘀血,無疑充分調動了人身陽氣,使血流暢通,而獲良效。在時辰治療學方面,李老這一案例提供了寶貴經驗,給我們開啟了新的思路。
統而觀之,李可老中醫的針灸學說涉及了診脈(穴位)以“視死別生”、針刺(灸)刺血急救、靈活應用灸具灸法、針灸藥并重以及擇時針灸等,這些成功的經驗,必將對我們提高臨床療效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有待我們進一步總結和繼承。
[1]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M].山西: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
R249.8
A
1004-745X(2010)09-1543-02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