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平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院胸外科 河北邯鄲 056001)
乳腺癌圍術期護理
馬保平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院胸外科 河北邯鄲 0560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見于40歲以上婦女。病因尚不非常明確。目前認為與內分泌、遺傳及飲食有關。女性乳腺最常見的首發癥狀是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活動度小而不易推動,一般無自覺癥狀,臨床表現為乳房腫塊、乳房周圍呈桔皮樣改變,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男性乳腺癌較為少見,約占全部乳腺癌的1%。本組27例均行手術治療,其中簡化根治術18例、乳房切除+同側腋下淋巴結清掃術4例、乳腺單切術5例。現就其治療護理體會如下。
乳腺癌 圍術期 護理
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手術切除不僅對形體有影響,且心理受到打擊。術前心理變化較復雜,主要表現為對癌癥的分認,對手術的害怕,對預后的恐懼。多了解和關心幫助病人,加強心理疏導,向病人和家屬耐心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顧慮,要正確對待,接受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態是治療成功的第一步。
協助病人完善術前檢查,積極配合醫師做好各項術前化驗檢查,如心電圖、胸透、血尿常規肝腎功能、院感五項、血糖等,耐心介紹有關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減少患者恐懼感。有乳頭溢液或局部破潰者,應及時給于換藥,保持局部清潔。
手術部位用胸帶加壓包扎,觀察有無滲血,使皮瓣緊貼創面,松緊適宜,以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如發現肢端膚色發紺、溫度低,應及時放松繃帶。
根治術后,皮瓣下常規放置引流管,以及時引流皮瓣下的滲液和積血,使皮瓣緊貼創面,避免壞死、感染、促進愈合。在護理中要做到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扭曲、防滑脫,指導病人床上活動時保護引流管;觀察引流是否通暢,保證有效的負壓吸引;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的變化并記錄;發現異常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術后常見的為患側上肢腫脹,系患側腋窩淋巴結切除術后上肢淋巴回流不暢或頭靜脈被結扎、腋下靜脈栓塞、局部積液或感染等因素導致回流障礙所致。故術后忌經患側測血壓、抽血、靜脈或皮下注射等。指導病人保護患側上肢。術后3d內患肢制動,患側上肢墊軟枕,取抬高外展位,觀察肢端血運、溫度及有無腫脹。
3.1 功能鍛煉
乳腺癌術后可能發生患側上肢活動障礙和水腫。由于根治術中切除了較多的皮膚和肌肉,胸壁和腋前皺壁的皮膚明顯減少,皮膚張力增高,患側上肢伸縮無力,加上手術瘢痕收縮,上肢活動尤其是肩關節的外展和抬高明顯受限導致活動障礙。手術切除淋巴結的同時也切除了淋巴管,上肢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障礙導致上肢水腫。因此為減少或避免術后殘疾,應鼓勵和協助病人早期開始患側上肢的功能鍛煉。術后3d內患側上肢制動,避免外展上臂;術后2~3d開始手指的主動和被動活動;術后3~5d活動肘部;術后1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進行肩部活動,手指爬墻運動,直至患肢手指能高舉過頭。
3.2 自我檢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第一步:雙手下垂、觀察乳房外形,有無隆起或凹陷,有無橘皮樣改變,乳頭有無回縮、溢液、乳暈有無濕疹。
第二步:雙臂高舉過頭,看乳房外形,有無不規則凹陷或凸起。
第三步:仰臥、肩部墊薄枕,一側手臂高舉過頭,使同側乳腺平鋪于胸壁,用對側手沿順時針方向仔細檢查乳房各部位有無腫物。
第四步:手臂放下,觸摸腋窩有無腫大的淋巴結。
3.3 定期檢查
3.4 根據患者要求建議患者佩戴義乳,術后近期避免用患肢搬動,提取重物,加強功能鍛煉,術后繼續放療或化療,并門診隨訪。
[1]湛永毅,鐘玲.乳腺癌根治術胸壁皮瓣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2,11∶2~215.
R473.73
A
1674-0742(2010)06(c)-0153-01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