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瑋(河北省廊坊衛生學校 河北廊坊 065000)
淺析零售藥店在藥品銷售中存在的問題
田瑋
(河北省廊坊衛生學校 河北廊坊 065000)
由于醫保制度的改革,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地實施,給零售藥店帶來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分析零售藥店在藥品銷售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處理存在的問題。
非處方藥 零售藥店 藥品銷售人員 藥物不良反應
隨著我國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醫藥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全方位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將給傳統的醫藥零售業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就傳統零售藥店在銷售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是世界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非處方藥是指由國家藥監部門公布的,不需要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有了“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的觀念,這給藥品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在銷售過程中由于藥品的特殊性出現了不少問題。患者僅可自主地選擇非處方藥,但很多從藥人員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為追求經濟利益而隨意銷售處方藥。現實中經常可以見到不需要處方也可以在零售藥店買到抗生素等處方藥。
非處方藥不需要醫師處方即可以買到,患者雖具有很大的自主選擇的機會,但多數愿意咨詢銷售人員以獲得專業的用藥指導。如果銷售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全面就容易不合理地推介藥品,輕者加重藥品不良反應,甚者造成嚴重后果。以感冒藥為例,多數治療感冒的藥物屬于非處方藥,具有退熱、止疼的作用。如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的藥品商品名有百服寧、泰諾止疼片等,而感冒復方制劑多含對乙酰氨基酚和撲爾敏,有白加黑、日夜百服寧、感康等。患者出現頭疼、發熱就建議買百服寧等服用,為緩解流涕、打噴嚏又加用感康等,甚至可以見到有些銷售人員為更快減輕患者癥狀自行加大藥量或縮短用藥間隔,這很容易造成對乙酰氨基酚的重復和過量使用,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有些零售藥店的銷售人員雖是藥學及相關專業畢業,但很少接觸臨床學科,缺乏臨床藥學的相關知識。實際銷售過程卻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豐富的臨床藥學知識才能勝任。如老年患者因血漿蛋白偏低,體水較少,脂肪較多,肝腎功能自然衰退,而導致老年人對各種藥物反應特別敏感。當遇到老年患者特別是合并有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時更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給藥方案。
非處方藥雖然質量穩定、療效確切、較為安全,但畢竟也是藥品,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如沒有給予注意,就容易導致不合理的聯合用藥,嚴重的甚至可以出現蓄積中毒等危險。比如大多銷售人員知道某一藥物的作用,但是在聯合用藥時卻容易為追求治療效果、藥學知識掌握欠缺出現盲目甚至錯誤的聯合用藥。比如雙黃連、復方雙花口服液等不宜與乳酶生同時服用,因其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乳酶桿菌的活力,使乳酶生藥效降低或喪失。
現在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都很濃,很多人愿意提前服用藥物治“未病”。很多藥品銷售人員也認為可以服用藥品特別是非處方藥或保健品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雖然藥品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但是不當使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大多銷售人員知道體內缺鈣可以引起佝僂病及手足抽搐癥等疾病,補充鈣鹽可以預防。經常見到銷售人員盲目給患者大力推介補鈣藥物預防缺鈣,覺得補鈣百利而無一弊。其實補鈣也是因人而定,生長發育較快的嬰幼兒可以適當補充,但因鈣劑吸收會刺激胃酸分泌,如過量補充會造成患者出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
國家藥監部門允許非處方藥在大眾媒體做廣告,特別是現在信息社會,藥品廣告鋪天蓋地隨處可見。在很多廣告中藥品療效被極大地夸大,象“止癢從此不求人“、“補鈣還是藍瓶的”,再加上著名人物在廣告中極其煽情的表演,不但很多患者面對眾多藥品無所適從,連很多專業人士都在不自主的跟著廣告走。比較經典的例子是四環素造成了很多人出現牙齒和骨骼發育的異常。新藥、進口藥因臨床使用時間短,有些不良反應因時間關系不能表現出來,且價格貴,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很多藥品銷售人員能做到問病售藥,但沒注意到應告訴病人應詳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了解藥品的服用方法、儲存條件等知識,以便正確服藥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因大多患者沒有藥學專業知識,特別是碰到一些老年患者時更要詳細囑咐藥品服用方法,剩余藥品如何儲存,藥品效期,藥品常見及少見的不良反應處理問題等。比如藥品銷售人員在銷售藥品時告訴患者藥物需要1d服用3次,但是他沒注意到患者是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結果這個老年人想當然以為是三頓飯后服藥。這樣服藥效果肯定不理想,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中毒反應。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藥品零售行業地發展,零售藥店要想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做到:(1)嚴格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辦法銷售藥品;(2)定期舉辦從業人員知識培訓,提高藥品銷售人員的業務素質,做到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售藥,不濫用、誤用非處方藥,不盲目推介“新、特、貴藥”,特別是要注意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3)在藥品銷售過程中注意樹立企業 形象,提高售后服務水平。
R19
A
1674-0742(2010)06(c)-0188-01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