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春
隨著交通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建筑物的增多以及煤礦塌方、地震等突發災難事件的不斷出現,創傷已成為45歲以下成人死亡的第1位原因,在人類總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1]。其中嚴重多發傷及其伴發的創傷性休克是導致患者死亡最為重要的原因。現將我院急診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搶救的163例嚴重多發傷伴創傷性休克的急救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63例,男性121例,女性42例;年齡8~75歲,平均37.1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93例,高處墜落傷30例,刀刺傷及其他傷40例。以顱腦損傷為主38例,胸部損傷為主42例,腹部損傷為主者32例,脊柱、骨盆和四肢損傷為主者51例。所有患者損傷嚴重度評分(ISS)均%16分,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
1.2 急救護理 (1)評估傷情。嚴重多發傷患者傷情重,病情復雜多變,并發癥高,病死率高。當患者到達搶救室里,護士應立即簡單地詢問病史,分秒必爭地評估傷情,一般按ABBCS法進行檢查患者,A(氣道)有無堵塞,是否開放;B(呼吸)動作和頻度;B(出血)體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環)脈搏、血壓、末梢循環;S(感知覺)患者意識情況刺激反應狀態。(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異物,防止窒息。同時緊急處理氣胸、連伽胸、急性心包堵塞等危及生命體征,如心跳呼吸驟停者,立即行心肺復蘇術。(3)液體復蘇,改善微循環。液體復蘇是搶救創傷性休克的關鍵措施之一。立即建立兩條或以上的靜脈通路,一般給予乳酸林格氏或膠體液以增加有效循環血量。在抗休克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治療效果,如病情加重,要分析原因,及時處理。(4)手術治療時效常常是決定患者預后的關鍵。對于嚴重多發伴休克患者,護士在搶救的同時應積極做好緊急術前準備,為盡快手術爭取時間。(5)改善并維持心泵功能[2]。在搶救創傷休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密切注意心電監測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可對判斷創傷性休克的循環功能狀態,指導和驗證治療提供重要依據。發現心臟驟停立即行心肺復蘇術。(6)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血氧飽和度、尿量等變化,動態監測和觀察患者傷情變化,進行針對性病因處理。(7)對癥支持治療。包括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預防并控制感染、阻止并發癥的發生。(8)心理護理。突發的意外傷給患者及家屬造成極大的身心痛苦,有些家屬甚至產生過激行為,護士在搶救過程中始終保持從容鎮定的態度,熟練技術,穩重姿態,給予患者及家屬信任與安全感,并取得理解與支持,保證搶救工作順利的進行。
本組患者入院后,通過手術、液體復蘇和其他支持治療措施,成功救治153例、成功率93.87%,死亡10例、死亡率6.13%。其中155例患者進行各種手術治療。
據統計,因創傷而死亡的傷員50%死于創傷現場,30%死于創傷早期,20%死于創傷后期并發癥。國外強調“黃金1h”[3],而我國的院前急救體系尚不完善,因此在急診科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救治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急診科護士對于多發傷患者在創傷早期采用準確且簡便易行的方法評定創傷嚴重程度,積極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將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傷殘率[4]。
嚴重多發傷伴創傷性休克患者如果早期未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和不恰當的確定性手術,將加重“二次打擊”,使機體產生不可逆損傷,出現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MOF等并發癥,因此早期準確救護、早期有效的控制各種原發損傷、早期觀察、維持機體的內環境穩定、保護重要臟器功能,有助于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搶救成功率。
傳統認為,抗休克需進行充分的液體復蘇。但近年研究表明,大量補液并不能增加創傷性休克患者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反而促使液體滲入組織間造成組織水腫,特別是肺間質水腫,或加重出血和機體內環境失衡,目前對活動性出血未控制的創傷患者多采用延遲液體復蘇[5]。所以我們應注意,存在活動性出血的創傷患者應盡快手術治療,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是創傷性休克復蘇治療的一部分,也是伴發活動性出血的多發傷患者救治的關鍵[6]。
[1]王佩燕.設立創傷急診勢在必行 [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8,30(2):125 ~ 127.
[2]屈紀富,文亮,劉明華,等.嚴重多發傷伴創傷性休克的診治分析[J]. 中國急救醫學,2009,29(5):401 ~404.
[3]Carrillo P,Takasu A,Safar P,etal.Prolonged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suscitation in rats doesnot cause subtle brain damage[J].J Trauma,1998,45(2):239.
[4]陳毅軍,趙曉剛,干建新,等.多發傷的急診一期手術處理及肺部并發癥的防治探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1,10(2):90~92.
[5]Cohn SM,Nathens AB,Moore FA,et al.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during traumatic shock resuscitation[J].JTrauma,2007,62(1):44 ~54.
[6]Fitzgerald M,Spencer J,Johnson F,et al.Definitivemanagement of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secondary to blunt trauma[J].Emerg Med Australas,2005,17(5 ~6):494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