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詒
在中國,民辦大學一直不登大雅之堂。一些人士和機構也存在民辦大學培養不出什么像樣的專業人才的心理。民辦大學一直在公辦大學與海外教育機構的夾縫中開拓生存空間。
世界很多國家,高等教育都是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平分秋色。經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國民辦大學實際上羽翼漸豐。中國現有近1000所民辦高校和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在校生幾百萬人。雖然僅占公辦高等教育在校生的20%,作為一支生力軍,他們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和民營經濟一樣,中國民間教育機構蓬勃發展,構成中國社會活躍而生動的一部分。他們的活力滿足了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的渴求。中國有13億人口,國民素質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數量龐大,單靠公辦教育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這是民辦大學發展的巨大機遇。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20多年來,形成8萬名畢業生,4萬名在校生的規模。
迄今為止,超過1000多萬學生在民辦大學接受教育。在過去,高考落榜往往意味著灰暗的人生。民辦大學給了他們理想和希望,很多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這1000多萬人才的背后還包括1000多萬個穩定的家庭,相關經濟產業鏈的延伸發展。
育人是民辦高校的終極目標,而就業是衡量社會對民辦大學認可度的重要指標。中國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中國的國際地位日趨重要,從宏觀發展趨勢上看,人才的國際化需求將供不應求。這給予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西安翻譯學院獨特的優勢。很多在華外國企業,大量使用我們培養的人才。在國際就業市場,民辦大學培養的人才同樣有競爭力。為聯合國培養會議翻譯的美國夢特雷翻譯學院的院長,就看好西安翻譯學院這所被譽為“放棄國家學歷,5年不講漢語”的研修學院的優秀學生,親自登門面試將他們破格錄取為研究生。這所學院近年來在全國各種英語大賽中與名牌公辦高校競爭,先后獲得過5項全國冠軍。在將就業市場衍生到海外方面,民辦大學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路徑。
讓更多的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中國還需要多渠道的教育資源。發展中國民辦大學需要更多的推動力。處于夾縫中的民辦大學需要更多的發展空間。除了少數領先的機構,大多數民辦大學還在困境中艱難生存。目前亟待解決的是對生源匱乏的調整。同時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真正給予民辦大學政策上的優惠,減少對民辦大學的偏見和歧視。
一些民辦院校確實出現過一些問題,有坑害學生的,也有欺詐學生的,但不能光看到它存在的問題,不能因為存在的問題而妖魔化民辦大學。更應該看到它光明的前景和普遍的國際格局。
我國已經涌現出許多社會知名度高、師資力量雄厚、畢業生就業質量高的民辦大學,它們是中國民辦教育的希望,也是年輕學子改變命運的地方。中國還有一大批無私奉獻給學生的民辦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心里涌動著創“東方哈佛”的激情。
2000多年前,孔子的私學教育繁衍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今天的民辦教育也同樣為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做出貢獻。中國民辦高校的未來需要社會給予更多認可和助力。▲(作者是西安翻譯學院院長。)
環球時報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