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點陽光就燦爛”,是人們對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形象描述。民營經濟本身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它的成長仍離不開陽光照耀和雨露滋潤。國務院近日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民間投資拓寬渠道、清除障礙,讓民營經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陽光的溫暖。不過,增強民間投資意愿,在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擴大民間資本投資領域的同時,還需要政府出臺有效的政策支持,解決民間投資后顧之憂。比如,在一些投資大、收益低、回報周期長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政府需要加強支持,采取政策性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舉措,創造條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百合)
各大城市房價節節攀升之時,媒體曝出上海擬開征房產保有稅的消息。開征新稅應當開門納諫,征求公眾意見。開征新稅應在形式、程序以及實質性內容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搜集、傾聽與反映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并得到全國人大的表決通過,開征新稅才是合法的。上海有關部門不應只看到開征房產保有稅,政府可以從房地產持有者手中獲得細水長流的、可持續性的稅源,以及對房地產市場和房價也能起到調控的作用。更要研究房產保有稅是否立足國情,適應民意。雖然,對擁有房產等資產者征收財產稅是一個國際慣例,但是我國的國情與國外相差較大不能照搬照抄,更不可關起門“造車”。
(鷹遠)
伴隨全球范圍內環保浪潮的興起,綠色和環保成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綠色生意”一詞也漸趨流行。盡管目前尚沒有權威的定義,但它應該是指一種與生態環境和諧的商業活動。綠色生意沒有統一的商業模式,但是一個基本要求是,企業必須提供綠色的產品或服務。對于企業來說,綠色生意可能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不一定能立即產生經濟效益。富士施樂在日本國內的“資源循環系統”,實現收支平衡用了8年時間。在泰國和中國的“資源循環系統”尚在赤字經營。這說明發展綠色經濟、為環境減負、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人類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于青)
最近這些天不時傳來動車組叫停的報道。動車組被叫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因是票價過高,消費者不買賬,導致經濟效益不佳,甚至嚴重虧損。動車與普通列車相比,載運的頻率要大得多,又加之技術最先進,運行成本應該相對低,在如今運力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本應是公眾出行的最佳選擇,可不知何因,只要冠上了D字頭,票價就翻番,顯得很不正常。高速列車是交通發展的主方向,有利于緩解乘車難這一老大難問題,但其昂貴的票價卻值得思考。背離公眾承受能力的提價,不僅浪費了有限的鐵路資源,也影響了自身的經濟效益。所以,鐵路部門還得重新調整思路,不能盲目地加價提價。
(羅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