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智
(全國人大常委會,北京市 100805)
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陳昌智
(全國人大常委會,北京市 100805)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立足當前渡難關、著眼長遠上水平的重大戰略選擇,不僅會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重要的支撐作用,還將引領我國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在危機中得以歷練和發展的風險投資行業,將成為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的一支力量。要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和運作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政府有意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等關鍵領域或處于種子期、成長期的創業企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專業化、規范化的投資運作渠道;要推動風險投資中介組織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要積極探索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有效拓寬風險投資進入與退出渠道;要貫徹實施創業風險投資人才培養和儲備戰略,培養一大批具有復合技能的風險投資家。
風險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中介組織;場外交易市場
2010年是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基調下,中國經濟將邁向更合理的增長路徑。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而言,經濟轉型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內需不足、外需不振的局面下,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后危機時代占領科技制高點,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與行業,主要包括隨著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產業特征,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選對了就能跨越式發展,選錯了就會貽誤時機。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那些在危機中善于抓住機遇的國家,往往會率先復蘇并占據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立足當前渡難關、著眼長遠上水平的重大戰略選擇,不僅會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還將引領我國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經濟轉型非常重要,需要國家盡快制定相關的產業規劃,各地方也應立足長遠發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自身優勢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2010年以來,民建中央就“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到廣東、陜西等地進行了調研,實地考察了很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探索和實踐活動。這些地方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為當地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奠定了基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兩者的關系是互相支撐、相互促進的。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兩個驅動輪,只有兩個輪子協調動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以創業板的平穩推出為標志,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環境逐步改善,有力地促進了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2009年,在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回暖的情況下,創業板的推出改善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結構,使風險投資有更加靈活的退出選擇,緩解了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也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分享這些企業高速成長成果的機會。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發布的《2009年中國風險投資行業調研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風險投資行業呈現出募資規模穩步回升、人民幣基金保持主流地位,本土機構投資整體規模超過外資,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VC)和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PE)支持的企業迎來上市高潮,上市方式退出比例增加等發展趨勢。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共發生123筆退出交易,較2008年減少了12筆,降幅為8.9個百分點。但從具體退出方式來看,82筆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退出交易數占退出總數的66.7%,較2008年增加了39筆,占比也較2008年的31.9%增加了34.8個百分點。另一些統計數據顯示,在獲得創投機構參股的1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相關創投資金增值13.49倍,巨大的財富效應帶動了風險投資行業的加速發展,使我國成為全球創業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可以說,2009年是我國風險投資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外資一統天下的格局已經被打破,本土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正在崛起,管理水平、品牌效應、退出回報等有很大提升,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投資機構,如深圳市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SAIF)等。
搞好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要依靠企業內在的創新動力,更要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的創新驅動機制。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我國正逐步形成包括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風險投資、技術轉讓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體系。依托科技金融體系各方面的協同配合,風險投資將成為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的一支力量。
第一,風險投資倡導的專業化投資理念有助于檢驗科技創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場價值。實踐表明,一項科技成果能不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風險投資有沒有參與及參與到什么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檢驗手段。經過風險投資的篩選而成功引入風險資本的企業,除了能得到金融支持之外,在治理結構、管理水平、誠信程度等方面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而能夠快速發展。
第二,風險投資可以促進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和機制的創新,提高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政府的財政資金關鍵是要起到引導作用,而風險投資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可以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提供必要的市場動力,實現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共同發力。比如通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可以引導有關社會資本積極投入,有效地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從實際情況看,有關部門也正在抓緊研究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清科研究中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2009年創業投資機構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金額高達18.8億美元,涉及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
隨著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這一投資主題將不斷為創業風險投資提供眾多的投資題材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將成為新時期我國風險投資的重要使命和機遇,而風險投資也必將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
2010年5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為推動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又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引導基金在國際上亦稱為“母基金”(Fund of Funds),是指通過扶持商業性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自身不直接從事創業投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
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具有雙重功效。首先,通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可以有效地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和運作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政府有意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等關鍵領域或處于種子期、成長期等早中期的創業企業。其次,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可以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專業化、規范化的投資運作渠道。這樣,一方面民間資本可以有新的投資渠道,獲得較好的回報;另一方面,民間資本有序參與我國亟待發展的各種產業投資,推動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統籌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通過參股、融資擔保、跟進投資和風險補助等方式,積極扶持、壯大一批風險投資機構。
但必須明確的是,我國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一定不能用于充分競爭領域,不得偏離其克服市場失靈問題的職能定位。
目前,行業自律監管是我國風險投資監管中較為薄弱的環節,應該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具有政府監管所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自律組織比較熟悉風險投資行業的運作;其次,自律組織在監管手段上具有靈活性和預防性。在風險投資發展較好的美國,成立于1973年的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VCA)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團體組織,目前擁有240多家會員。它通過協會章程及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會員運作行為進行規范約束,對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盡管各地已經成立了風險投資協會,但是大多數組織沒有與會員單位建立自律約束關系。因此,要加強對風險投資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引導和管理,促使會員在從事風險投資活動時嚴格遵守協會的章程及其他法規。
場外交易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板塊。場外交易市場(又稱柜臺市場)可以有效拓寬風險投資進入與退出的渠道。在場外交易市場掛牌的非上市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它們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未來前景等在掛牌之前就已經通過產權交易機構的初步審核,并要求其按既定規則進行系統的信息披露。選擇其中某些前景看好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可以大大節省創業投資機構搜尋項目和盡職調查等方面的成本。同時,由于通過首次公開募股方式退出的難度更大,它們更加依賴能夠“見好就收”的次優退出渠道。通過場外交易市場轉讓股權,就是可供選擇的次優退出路徑之一。當前大力發展場外交易,要改造現有的代辦轉讓系統(“三板”市場),加快場外市場建設,構建以“三板”為基礎的統一的全國性場外市場。應盡快制訂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擴大試點具體方案,并付諸實施;研究制定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集中統一的監管制度,明確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管理體制框架;研究設計場外市場建設總體方案;統籌研究多層次市場間的轉板制度。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風險投資是一項專業化的投資活動,要求風險投資家必須具備很高的素質。風險投資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還缺乏大量熟悉創業風險投資的專門人才。我國發展風險投資的當務之急是培養大批具有復合技能的風險投資家。政府應實施積極的風險投資人才戰略,主要包括專業人才的引進、后備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形成三個方面。一是引進人才。可以通過引進資本或者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國外專業人才。這種資本和人才的同時引進會產生溢出效應,促進本土人才的成長。以色列和韓國在發展風險投資過程中,除了引進資本外,實際上引進了更加重要的人才和管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二是培養人才。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作為人才戰略,國家可以考慮首先有計劃地邀請國外專業從業人員到國內對本土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并與其所在機構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同時,有計劃地選派一部分高素質人員到國外進行專業培訓和鍛煉,接受國外先進的投資管理理念,學習其投資決策手段。從長遠來看,也有必要在大學相關專業開設有關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風險投資方面的教育。只有國內擁有了一大批優秀的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業才會有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三是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尊重人力資本,建立風險投資從業人員的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的風險投資從業人員,激發風險投資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激勵機制,如有限合伙制的分配方式、期權等。同時,建立約束機制,包括建立完善、嚴格的項目選擇與決策機制,建立明確的業績指標體系和分配辦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將會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相信,我國的風險投資行業一定會在順應并促進經濟發展的歷史潮流中發展壯大,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一定會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Develop Venture Capital and Cultivate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HEN Chang-zhi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Beijing100805,China)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the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emerging industries.The industry of venture capital that experienced and being developed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will be the most ac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To develop that,first,we should develop the entrepreneurship capital oriented fund,make innovation in the pattern of fiscal investment,guide the social capital to invest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or other entrepreneurship enterprises in the seed or growth stage and guide the private capital to be specialized and standardized;second,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ies for venture capital;third,we shoul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the-counter market and expand the channel for venture capital's entry and phasing out;fourth,we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storage of the talented people for entrepreneurship venture capital and cultivate more talented professionals for 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capital-oriented fund;intermediaries;over-the-counter market
F830.9
A
1007-8266(2010)11-0004-03
陳昌智(1945-),男,湖北省孝感市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主建國會中央主席,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經濟發展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商業管理會計》、《中國近代經濟簡史》。
林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