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成
(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北京市 101149)
鄂爾多斯市經濟高速成長的基本原因及困境分析
童年成
(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北京市 101149)
鄂爾多斯市經濟高速成長得益于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以及將這種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戰略和策略。但其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一業獨大問題明顯,加之通道制約和水資源制約,今后應本著“在發展中注重轉型,在轉型中實現發展”原則,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利用資源優勢搞產業多元化,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鄂爾多斯;高速成長;經濟起飛;困境
近幾年,鄂爾多斯市的發展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筆者作為鄂爾多斯市的一名熱切關注者,特別是在鄂爾多斯市掛職的學者,以既是局中人又是旁觀者、既是一名實際工作參與者又是一名理論研究者的視角,探究鄂爾多斯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目前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發展的潛力。
鄂爾多斯(意為眾多的宮殿)市位于內蒙古西南部,西、北、東三面黃河環繞,南臨古長城,與晉、陜、寧三省毗鄰,轄7旗1區,全市國土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62萬,其中蒙古族17.5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早在3.5萬年前,古“河套人”就點燃了文明之火;明朝天順年間,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駐牧河套,始稱鄂爾多斯;1649年,清朝設伊克昭(意為大廟)盟;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撤伊克昭盟,設地級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文化底蘊深厚,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里匯合交融。
鄂爾多斯自然資源富集,俗稱“羊、煤、土、氣”。羊是指羊絨,擁有被譽為“纖維寶石”和“軟黃金”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羊絨制品加工產量約占全國的1/3、世界的1/4,已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煤是指煤炭,煤炭預測總儲量7630億噸,探明儲量1696億噸,占全區的1/2、全國的1/6。土是指高嶺土,有高質的制陶土,還有杭錦土、烏審土等稀有非金屬資源。氣是指天然氣和煤層氣,已探明儲量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地儲量的1/3,有全國最大的整裝氣田——蘇里格氣田,煤層氣的儲量也極為豐富,遠景儲量可達4萬億立方米。
鄂爾多斯歷史上曾經貧窮落后,8個旗縣中有5個國家級貧困縣,3個自治區貧困縣,是當年內蒙古最落后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鄂爾多斯市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制定一整套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戰略,使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十五”以來,鄂爾多斯經濟以平均每年31.7%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61億元,同比增長23%,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21位,人均GDP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財政收入達到365.8億元,增長38%,總量、增速均居全區第一位,一般預算收入162.1億元,增長37.1%,位居全國地級市第16位;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16:60:24 調 整 為 2009 年 的 2.8:58.3:38.9。
1.鄂爾多斯市的自然狀況和總體特征可概括為“地廣人稀,資源富集,環境脆弱,經濟起飛”。前三句說的是鄂爾多斯的天與地,規劃鄂爾多斯未來、設計鄂爾多斯發展藍圖均離不開這“天與地”,否則就難免脫離實際,違反規律。近十多年尤其是近五年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從根本上說是得益于這片“天與地”。
2.鄂爾多斯近些年實現“經濟起飛”,直接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成長和人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所帶來的對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倒過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沒有中國經濟崛起,就沒有鄂爾多斯市的大發展。中國現在被稱為“世界工廠”,加工業規模居世界第一,這種特殊的經濟結構造就了對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提速,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同樣大幅增加。正是這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得以能源資源富集著稱的鄂爾多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如果不從總體上看清這個大背景,就難以真正明了鄂爾多斯近些年突然紅火起來的真正原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人對中國面臨的戰略機遇期是否還繼續存在表示了擔憂。中央經過反復研究后認為: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因為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還沒有完成,并且我們的優勢并未喪失,因此,中國經濟再保持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高速成長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以上判斷成立,那么可以推斷:鄂爾多斯再迎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高速成長是有把握的。
3.鄂爾多斯的大發展從根本上說,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離不開黨中央和自治區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鄂爾多斯的每一項成績都是在中央和自治區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取得的,也是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自治區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結果。沒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引,就不可能有“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穩定第一責任,堅持項目第一抓手,堅持民生第一追求”的興市理政理念,就不會有“結構轉型、創新強市”,“城鄉統籌、集約發展”戰略的形成……很難想象,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能在領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和駕馭力。
4.鄂爾多斯有諸多優勢,起核心作用并相對突出的有三大優勢。一是資源優勢;二是區位優勢;三是文化優勢。對于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已有共識,而對于文化優勢則理解不一。鄂爾多斯現在重視文化旅游,利用文化因素(民俗文化)拓展經濟發展空間,這是可行的,全國其他許多地方也在這么做。然而,鄂爾多斯的文化優勢絕不僅限于此,鄂爾多斯的文化優勢更重要的體現為“鄂爾多斯精神(理念)”。試想,類似鄂爾多斯市擁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地區在全國范圍內還有很多,為什么沒有第二個“鄂爾多斯速度”出現,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人把“鄂爾多斯精神”總結為“窮則思變的‘拼搏精神’,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一諾千金的‘守信精神’”。如果到鄂爾多斯領略一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百折不撓而雄霸天下的英雄氣概,看一看達爾扈特人800年守靈而燈火不滅的信用人格,就不難理解這“鄂爾多斯精神”的內涵。在今天的鄂爾多斯,有和諧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商業規則:領導有“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和“高標準、嚴要求”,領導之間崇尚互相補臺而不拆臺;廣大干部思想解放,富有激情,銳意改革,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執行力強;百姓滿懷希望,充滿自信,不尚空談,說的少做的多,言而有信。去街面上的投資公司或典當行辦一筆存款或貸款業務,也許只需一個口頭承諾或一個便條就一切“OK”了,這就是鄂爾多斯人的信用與效率。
對于鄂爾多斯人來說,還有一個可以自信的砝碼,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地下資源是億萬年形成的,區位優勢是不可移動的,“鄂爾多斯精神”是千百年來文化沉淀的結果,因此,其他地區要復制鄂爾多斯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是難以做到的。
5.鄂爾多斯比較徹底的企業轉制和平穩有序的煤礦整合為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基礎。鄂爾多斯市用股份制方式和民營化導向干凈利索地完成了國有企業轉制。國有企業成功轉制為鄂爾多斯留下了三大遺產:一是建立了先進的企業制度;二是卸掉了歷史包袱;三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致富觀念。鄂爾多斯當地的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是難以和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如央企)相比的,但鄂爾多斯的企業有得民心、符合人性,合潮流、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制度,切合鄂爾多斯本地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鄂爾多斯市的央企和地方企業共生共榮正說明了這一點。很多地方直至今日仍糾纏于國有企業破產與下崗職工再就業安置的問題上,一二十年來沒完沒了,浪費了太多的寶貴資源,耗散了政府太多的精力。從這一點上說,我們不得不驚嘆:鄂爾多斯大膽而超前的企業轉制(包括煤礦整合),實乃有先見之明。鄂爾多斯作為我國北方一個內陸地市,其改革觀念和超前意識完全可以與沿海發達地區媲美。
6.鄂爾多斯的發展模式可概括為“以資源換投資,以投資帶發展,以發展促和諧”。一個地區的發展,核心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表象為地區GDP的持續增加,本質為地區生產能力的擴張,而生產能力擴張在技術一定的前提下主要依賴于投資(尤其在經濟發展初期),即固定資產投資。鄂爾多斯這些年在招商引資時提出“今天的增量就是明天的存量”很有水平,除了鼓舞干勁以外,點出了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和本質。
如何增加投資,特別是更多更好地招徠外部投資,是每個地方政府都在著力推動的工作,也是一個難點。凡是招商引資搞得好、經濟發展快的地方,無不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絕招。鄂爾多斯市的優勢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就是資源。鄂爾多斯市的資源(如煤炭)具有“四全其美”的特點:一美曰儲量大,儲量大則有規模效益;二美曰開采條件好,開采條件好則意味著采掘成本低、安全事故少;三美曰質地優,質地優則既不愁銷路又能賣出好價錢;四美曰區位優勢明顯。這四點集中在一起,使鄂爾多斯市的資源優勢足夠稱得上是“頂級資源優勢”。
那么,鄂爾多斯市的絕招是什么呢?概括地說,就是一整套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產業)優勢的戰略和策略。這些年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家紛至沓來,到鄂爾多斯淘金,多半是奔著資源而來的,這正說明了鄂爾多斯市資源優勢的魅力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戰略策略的成功。未來還應堅持這一戰略策略,繼續用這一戰略策略使鄂爾多斯市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有了經濟大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鄂爾多斯市這些年投入大量資金搞城市建設、民生工程和環境保護,堅持富民與強市統一、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統一。現在人們評價鄂爾多斯是:經濟高速增長,民生大幅改善,生態持續好轉,這正是鄂爾多斯市在發展與和諧關系上描繪出的一幅美麗畫卷。
1.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是結構問題。鄂爾多斯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一業獨大局面明顯,實施結構轉型應是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實施結構轉型不僅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需要,更是提高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水平、為鄂爾多斯市長遠發展著想的需要。“在發展中注重轉型,在轉型中實現發展”,應成為指導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一條基本原則。
鄂爾多斯市產業發展的思路可概括為:一是不斷推進產業延伸,由上游產業(初級產業)向中游產業和下游產業(深加工產業)延伸,包括向相關的第三產業延伸,即“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二是利用資源優勢搞產業多元化,這是保證鄂爾多斯市結構轉型成功的關鍵,在實踐中既要鼓勵本地企業向非煤產業投資,也要大力引進外地非資源類企業來鄂爾多斯市投資;三是在產業延伸和產業多元化基礎上搞產業優化升級。
在結構轉型上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前預計到:鄂爾多斯的優勢產業是資源類產業,這個產業有投資、有競爭優勢、有市場,而非資源類產業(結構轉型和產業多元化所推動的產業)對鄂爾多斯來講,可能有投資(通過資源吸引投資),但不一定有競爭優勢(因鄂爾多斯在技術、人才資源方面相對較弱),也不一定有市場(非資源類產業市場競爭激烈)。轉型后的鄂爾多斯經濟將更加復雜:現在鄂爾多斯的經濟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說主要是個“抓生產”的問題(抓投資、抓技術改造等),相對簡單一些,而將來鄂爾多斯的經濟工作恐怕越來越多的是“抓經營”的問題(抓品牌、抓市場等),其難度會越來越大。因此,把鄂爾多斯的結構轉型特別是向產業多元化方面的轉型問題,應盡量想得復雜一些為好。
在產業布局上,沿黃河沿鐵路線打造一批重點工業園區,這是根植于鄂爾多斯“天與地”基礎上因應城市化和工業化互動的現實選擇。同時,放開視野,積極融入三個經濟圈:一是呼包鄂經濟圈,一是呼包銀(銀川)榆(榆林)經濟圈,一是黃河中上游國家戰略性綠色能源和新型化工經濟圈,這是未來大勢,站在國家和自治區高度審視并推出有關區域發展政策,自然會成為一項戰略選擇。
在鄂爾多斯所有產業當中,煤炭業在相當長時間內會維持支柱產業地位,對這個產業要堅持四條原則不動搖:資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環境污染小。
把煤炭產業做足,把非煤產業做大,把優勢產業做強,既“保快”又“增強”,應作為鄂爾多斯產業發展一個總的要求。
2.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的制約和挑戰因素。現在鄂爾多斯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投資活躍,生產潛力巨大,“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是全市上下共同的愿望。然而,鄂爾多斯經濟發展(尤其是鄂爾多斯的優勢產業即資源類產業的發展)在現實中面臨諸多制約和挑戰,這些因素歸納起來有“兩硬”和“兩軟”:“兩硬”是通道制約和水資源制約,“兩軟”是環境限制和土地限制。
一個地區經濟持續成長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投資;二是生產運作的支撐條件(最終凝聚為產業競爭力或制約力);三是市場。對鄂爾多斯的優勢產業同時也是支柱產業來說,投資不成問題,市場也不成問題,恰恰在生產運營的支撐條件上出現了“卡脖子”問題,即上面講的“兩硬”、“兩軟”已成為制約鄂爾多斯支柱產業發展的瓶頸,如果說結構轉型是鄂爾多斯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那么,突破支柱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則是鄂爾多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破解難題的基本思路,一是向上千方百計爭取政策(特別是差別性政策)支持,一是向內調整產業發展方略,變初級加工為深加工,變遠距離運煤為大范圍送電,變地上運輸為天上送和地下輸等等;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世界上有諸多難事,但事在人為,一定要繼續發揚“鄂爾多斯精神”,在新的起點上,攻難克艱,實現新的輝煌。
3.鄂爾多斯的高消費和“三率”(工資率、利息率、租金率)飆升帶來的物價偏高問題。近些年,大量企業涌入鄂爾多斯投資,短短幾年時間,數以千億計的資金砸向這個總共只有160多萬人口的城市,除帶來經濟繁榮以外,還帶來了迅猛增長的需求,特別是高消費的需求。與此同時,鄂爾多斯外來用工工資水平大幅飆升(據調查高出北京地區15%以上),民間資金拆借利率畸高,房屋(尤其是商業地產)租金率居高不下,作為價格基本組成部分的“三率”都居高位。此外,鄂爾多斯地廣人稀,單位時間和單位(營業)面積的顧客流量有限,規模效益欠佳。因此,物價在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下出現偏高狀況就不言而喻了。
物價偏高有諸多不利:不利于宜居城市建設(宜居城市除了環境優美、社會文明以外,還必須物價便宜、生活舒適,否則人們的痛苦指數就會上升),不利于商業服務業發展(并且容易導致消費外流),不利于人才引進等等,最大的不利恐怕是容易導致地區競爭力下降,從而出現未富先衰的癥狀。歐洲發展史上曾出現過一種“荷蘭病”,即因荷蘭發現天然氣資源而使資源富集地“一夜暴富”,隨之工資、租金、物價等飆升,出現了產業“排擠”現象,由此導致了其他產業(非資源類產業)衰落。因此,鄂爾多斯的結構轉型尤其是向非資源類產業轉型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4.鄂爾多斯發展中的諸多“兩難”。一是所謂“雙刃劍”問題。古語云:人怕出名豬怕壯。現在鄂爾多斯名聲在外,好的一面是容易招來投資,受到上級關注,不利的一面是壓力大,容易招致苛責。鄂爾多斯經濟雖然起飛了,但僅僅是剛剛起飛,于是,各種財稅返還減少了,負擔增加了,支持減少了,任務增加了。自治區最近強調“不再在全國爭GDP增長速度第一”,而強調“富民與強區并舉”,這對重塑鄂爾多斯的發展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增長和發展畢竟不是一回事,強調發展比強調增長更高瞻遠矚,更得民心,鄂爾多斯應該好好領會這一精神。
2.權責不對等問題。一方面,鄂爾多斯的煤炭產量已接近全國的1/8,生產的能源85%以上供全國消費,事實上已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在環保指標安排、用地指標安排、黃河用水指標安排、鐵路運力安排等方面卻與鄂爾多斯所擔當的國家能源保障大任不相稱。現在新出來一種觀點,主張“碳生產(碳排放)地區以后要征碳稅”,那么,我們有理由提出:碳消費(能源消費)地區應該讓渡一部分碳排放(環保)指標給能源供給地區以換取能源供應。鄂爾多斯現在需要好好整理一套理由充分的表述:鄂爾多斯肩負著國家戰略性綠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防止荒漠化和建設生態安全屏障基地、少數民族邊疆穩定示范地的重大職責,為了能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鄂爾多斯理應獲得自治區和國家在有關政策方面的重點支持。事實上,國家這么大,各地區的分工職責又那么不同,因地制宜,保持政策的適度差別性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科學的。
另外,鄂爾多斯如果再以老少邊窮地區作為爭取國家有關政策支持的理由,不僅不合時宜,而且也沒有太大的說服力,這是鄂爾多斯市各級各類政府部門當前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
3.科技與人才發展相對滯后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實踐得出的科學論斷。如果說鄂爾多斯的發展有什么不協調的話,那最大的不協調就是科技和人才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創造“特區速度”的深圳曾引來全國人才“孔雀東南飛”,今天的深圳穩穩確立了國際現代化城市的地位,如果沒有經年來大量人才的聚集,那是不可想象的。今天的鄂爾多斯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必須把樹立科技和人才立市思想作為建設“雙百”城市的基本戰略。因為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最終是要靠科技進步來支撐的,一個城市的文明最終是要靠千千萬萬個高素質的文明人來支撐的。
總之,鄂爾多斯的經濟已經起飛了,鄂爾多斯人正走在致富的康莊大道上,然而,還必須冷靜地看到:鄂爾多斯的發展起步比較晚,基礎相對薄弱,管理還比較粗放,政府領導經濟發展的經驗還不足,整個發展系統還存在諸多“軟肋”,許多東西是短時間內靠資金堆出來的,不精細、不成熟,人員素質跟不上發展的需要,消費觀念有待完善,金融、物流、教育、科技等明顯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在成績面前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要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我們堅信,鄂爾多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本文受北京物資學院流通經濟管理與數量分析研究基地資助。
About the Causes and Dilemmas o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rdos
TONG Nian-che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 rapid growth in Ordos benefits from it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And the advantage in resource,geographic position,culture and the tactic and strategies turning these advantages to economic advantage has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Ordo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dos,such as the mono-structure,the constraint of channel and water resources.So,in the future,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ransformation while developing,and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while transforming",expand the industrial chain,improve the added-value,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promot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rdos;rapid growth;economic rise;dilemma
F127
A
1007-8266(2010)11-0065-04
童年成(1965-),男,湖北省黃岡市人,北京物資學院經濟系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現掛職任鄂爾多斯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和國際金融。
林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