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在京召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原副委員長成思危致信祝賀,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劉國光、張卓元、周叔蓮及著名物流學家徐壽波、丁俊發、王之泰等出席并演講
本刊訊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市場學會、北京物資學院共同主辦,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社、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暨搞活流通,擴大內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層峰會于2010年10月17日在北京物資學院國際交流中心隆重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原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市場學會會長俞曉松致信祝賀。陳昌智在賀信中指出,搞活流通,促進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流通產業在促進生產、發展經濟中具有先導和基礎作用,加快流通產業發展,促進流通產業現代化,降低流通成本,是實現國家擴大內需長期發展戰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他希望論壇建言獻策,為進一步發揮流通產業的先導和基礎作用,加強流通經濟理論研究,發展社會化大流通,推動流通現代化,促進我國流通產業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劉國光、張卓元、周叔蓮,著名物流學家徐壽波、丁俊發,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何黎明,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常務副會長郭冬樂,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王之泰,商務部商貿服務管理司副司長王選慶,日本物流學會副會長丹下博文,日本流通經濟大學原校長野尻俊明、流通信息學院院長百合本茂,北京物資學院領導劉木春、王旭東、龔樹生、沈小靜、翁心剛、王志鳴、趙鳳琴、王文生等中外流通、物流產業理論界、實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高校師生代表300余人出席會議。
上午9時,論壇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由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社社長龔樹生主持,中國流通經濟雜志總編陳建中教授宣讀賀信。
北京物資學院院長王旭東教授致歡迎辭。他說,每年一屆的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為促進流通經濟理論研究、學科建設、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交流平臺,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北京物資學院作為一所以培養流通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等院校,面對中國流通業發展的新形勢,有責任、有義務與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合作,為推進中國流通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何黎明在致辭中提出,要立足國情,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產資料流通模式,完善政策體系,加強行業管理;發展現代物流,實現產業升級;做大做強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集聚流通功能,提升批發市場;構建供應鏈,延伸產業鏈;加強理論研究,重視人才培養。
高鐵生在致辭中提出,搞活流通,不僅僅是對商品而言,也是針對服務而言;擴大內需不僅要增加商品內需,而且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努力增加服務內需;順應經濟服務化趨勢,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經濟服務化對流通理論和實踐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應高度重視。
厲以寧在演講中提出,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搞活農村經濟,通過多種渠道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一是給農村居民發房產證,使其通過房屋抵押、轉讓、出租擴大收入來源;二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服務企業,拓寬農民工的就業渠道;三是穩定農產品價格,使農村居民通過擴規模和降成本提高收入。
劉國光在演講中認為,發展流通產業,實現結構升級,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要用好宏觀計劃調控的手段;不僅要在實踐中切實貫徹十七大方針,而且要在理論宣傳中重新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計劃性,但現在的計劃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導性的、戰略性的、預測性的。
張卓元在演講中認為,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明確幾個問題:第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但包括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而且必須包括使公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第二,適當放緩經濟增速;第三,主要著力于深化改革和調整政策,加快政府轉型特別是財政轉型。
周叔蓮在演講中提出,只有改革分配制度才能擴大內需。要認識我國收入差距問題的嚴重性,并進一步研究有關分配理論;當前收入差距問題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只有積極穩妥地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步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也才能順利實現擴大內需。
丹下博文認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從重視生產者向重視消費者轉變,從產品導向向市場導向轉變,從商流向現代物流轉變,中國也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經濟危機導致了全球范圍內需求的下降,世界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重新認識滿足消費者需求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王之泰認為,“物流發展,平臺先行”,物流平臺發展刻不容緩。我國目前物流平臺的數量少、水平低,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物流平臺尤其是專用的物流平臺短缺的問題。專用物流平臺建設長期被忽視,需要給予特別關注。
王選慶認為,我國在實踐中對流通業重視不夠,內貿市場不規范,內資企業難以和外資企業競爭,零供關系緊張,零售企業經銷功能弱化,電子商務管理滯后、法律法規嚴重缺失,物流企業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低等問題,應盡快加以解決。
野尻俊明認為,物流作為一項綜合性的服務,應力求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僅僅依靠一國的政策力量必然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日本和中國應緊密聯系,互相協作,共同研究,減輕環境負擔,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統。
徐壽波、丁俊發、丹下博文作了專場學術報告。
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劉木春在閉幕辭中指出,北京物資學院愿把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辦成我國流通理論研究的高水平論壇,辦成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學術論壇,辦成為政府制定流通和物流產業政策、進行決策提供咨詢的論壇,辦成為流通和物流行業提供切實服務的論壇。我們要不斷深化論壇主題,不斷深入開展現代流通經濟理論、物流理論研究與創新,為我國物流產業現代化、為流通產業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下午17時許,論壇圓滿完成各項議題落下帷幕。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網、人民網、《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等媒體記者30余人到會并進行了報道。
(本刊記者林英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