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突如其來的“微博問政熱”,總覺得其中充滿炒作、吹捧和包裝出來的虛熱成分,充斥著微博推廣商的夸大其詞和媒體對新生事物的過度追捧。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在溝通模式和傳播科技上的發展,對推進代議民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技術畢竟只是技術,它只能起輔助性的工具作用。無論什么時候,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聽取民意都不能放棄那些最傳統、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深入到真實社會中進行調查和研究,深入基層獲得第一手資料,通過與民眾的直接接觸掌握民意。技術再先進,只能作為這種調查研究的補充;博客、微博之類的網絡問政再能拉近距離,也比不上實地調研與民眾面對面的距離近。
(曹林)
近日發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 (2008~2009)》顯示,2008 年,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已超過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國中可排到第16位。除了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等省的GDP也超過了G20部分國家。“富可敵國”的背后有著“民生淡漠”的隱憂。國家是否強盛,人民是否富裕,其最有說服力的證據自然不能止于那些看起來光鮮無比的經濟統計數據,而應該是國家財富通過制度安排之后所產生的巨大社會民生效應才是。現在,一些經濟強省(市)在GDP總量和財政收入上雖然超過了不少發達經濟體,可是,在公共財政的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方面,卻遠遠不如這些國家。
(莫言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