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浩程
“合肥正在大力推動‘兩個集群’、‘兩個走廊’建設,肥東應抓住這個機遇,最主要是要營造好自己的環境,同時積極地與中心城市主動對接。”
20 10年6月,以“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縣域突破”為主題的“肥東發展高層論壇”在合肥召開。論壇上,來自安徽省內外的官員、學者不僅總結了肥東近年來發展的經驗,而且對肥東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希望與建議。本刊特采擷其中精彩之處,以饗讀者。
《決策》:當前安徽正面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戰略機遇,肥東應在哪些方面搶抓這方面的機遇?
吳勁松(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在各地都非常重視產業轉移,不過大多面臨三個問題:一是與沿海地區相比投資環境還有一定差距;二是部分物流成本較高;三是配套條件有待完善。
針對這些情況,肥東要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廣開招商區域。現在很多地方一談到承接產業轉移,首先想到的就是長三角。這不是不對,安徽的區位決定了我們需要與長三角保持密切聯系。但在中西部看來,安徽既在長三角區域內,又擁有比長三角更低廉的成本優勢。比如西安的企業,在它們看來,如果落戶肥東,就更容易占領長三角市場。所以,到這些地方去招商,效果會更好。
優化物流建設。肥東交通硬件非常好,擁有高速公路、水運、機場等,但同時應繼續在軟環境上下功夫,這將是提高肥東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解決好資金難題。資金問題在招商引資中也是個重要因素,如何實施金融突破工程對招商引資非常重要。我認為,中小企業應該有相匹配的中小銀行來支撐,所以肥東可以考慮多引進銀行系統,以化解企業資金難題。另外還要想辦法鼓勵企業上市。
優化區域布局。這幾年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城市周邊的縣越來越強,布局越來越向城市周邊擴展,所以肥東的布局可以沿著合肥市周邊進行。
《決策》:那么,肥東應如何借力合肥承接產業轉移呢?
吳克明(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合肥正在大力推動“兩個集群”“、兩個走廊”建設,肥東要抓住這個機遇,最主要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承接環境,同時積極與合肥對接。
對接不是完全依靠,肥東在對接合肥時還應樹立縣域自主開發的意識,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面向東部承接產業轉移是打造特色產業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樣的例子在蘇北很多,蘇北很多縣域沒有中心城市帶動,但靠承接產業轉移同樣發展非常快。
所以對肥東而言,最重要的是優化發展環境、進行產業謀劃、主動招商、合理規劃,這樣既能有效承接合肥的擴散,又能夠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
《決策》:作為合肥141組團的一部分,肥東如何依托合肥加快城市化步伐?

以“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縣域突破”為主題的“肥東發展高層論壇”在合肥召開。
陳淮(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肥東要建成合肥副中心,首先需要借鑒此前我國城市化中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其中,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包括:一是要進行體制創新,浙江、江蘇等地縣域經濟的發展與其最初的體制突破密不可分。二是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中小城市發展中,農民的積極性與資本的積極性是同等重要的。三是要重視人才的作用,要引進和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而我國城市化這么多年的教訓則包括:一是缺乏遠見性,總是以為城市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缺乏更長遠的預見性。二是對本地居民利益重視不夠,很多地方現代化的設施完善了,但其原住民卻淪為了就業最低層次的一個群體,給城市化留下隱患。三是在城市化過程中,不注重引入產業機制。誰也阻擋不了我們享受現代物質文明、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腳步,但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審慎選擇本地的產業結構。
結合這些經驗和教訓,肥東的城市化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不均衡發展戰略。肥東的城市化不可能在所有的鄉鎮同時推行,重點應該在數個有潛力的鄉鎮率先進行,形成輻射、帶動、示范效應。
其次要注意利用政策、創新政策。今后一個可以重點利用的政策與制度是中心鎮建設過程中的土地制度,以及其背后的宅基地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如果利用好,會對城市化產生極大的推動。肥東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一些制度創新,以搶得政策先機。
最后要讓農民在城里住得起。目前有些城市建設在一開始就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讓農民工住不起,這是發達國家走的路,我們要堅決回避。
《決策》:在今后,肥東應如何博采眾長?又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
儲東濤(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肥東可以借鑒江蘇縣域發展的經驗。其經驗包括:第一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一個縣沒有工業,工業不強怎么也不可能發展壯大起來。第二是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這個戰略最早是日本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對方開放。第三是堅持推進城市化,江蘇縣域經濟的發展抓住了城市化的機遇。第四是實施科教人才戰略。一定要依靠科教,一定要依靠人才,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
結合江蘇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肥東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在鞏固發展傳統支柱產業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產業等高科技產業,創新新興產業發展;打破行政壟斷、開放經濟領域,真心實意地支持、創新民營經濟發展。
同時,在融入合肥時,肥東還應向東看,實施東向戰略,與江蘇經濟融為一體,也就是說從江蘇、上海、浙江等地招商引資,招商引智。
吳克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肥東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什么?如果今后還在談工業強縣、談加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進程,不是不對,但太寬泛。肥東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應該更為明晰,而要明晰肥東今后的發展思路或者主調,有幾個因素必須考慮的。
首先,十二五的主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所以肥東應把科學發展觀領會吃透,結合到發展思路中去,特別是中央今年一再提出來轉變發展方式,實際上就是要求創新一條縣域發展的路子。
其次,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肥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什么產業才能夠長遠的占領市場?什么能在區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什么能穩定的發展而不是經常的波動?這些問題肥東需要考慮清楚。
三是要關注未來發展環境的變化。肥東不能僅僅局限于合肥,肥東難道與蕪湖沒關系嗎?與南京沒有關系嗎?從肥東高鐵站到南京只要40分鐘,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隨著肥東交通條件的巨大變化,肥東所能獲得的資源已經不僅僅是肥東、合肥,而應包括100公里、幾百公里的圈子,甚至更大的范圍。
最后一定要考慮清楚什么產業才會到肥東來。舉個例子,為什么昆山能發展半導體工業而東莞不能?這是因為在昆山,企業家可以住在上海,浦東機場建成后集裝箱運輸出口更方便。這些都是東莞缺少的。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在縣域發展中一定要清楚什么產業會真正的在當地生根開花、結果壯大。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肥東今后的發展可以走一條“產業集聚、城鎮崛起”的路子。
產業集聚最主要是通過一兩個大企業,帶動相關企業集中。所以肥東應舉全縣之力,有意識、有規劃、精心的謀劃,有針對的進行招商,招大商,形成產業的集聚。在城鎮崛起上,肥東的條件不錯,因為有合肥現代化大城市發展的契機。但合肥肯定不會走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之路,也不會走港島式的擴張之路,所以肥東應該重點發展新市鎮。新市鎮是指在尚未開發的地方進行大開發的一種思路,肥東可以爭取作為合肥在這方面的試點。
總之,對于肥東而言,關鍵是要走一條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縣域經濟需要整體謀劃城鄉統籌、和諧社會和低碳發展,需要謀劃新的城市化、工業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