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輝 郭玉成
(1.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200438)
本研究運用部分心理指標綜合監測上海女子散打隊優秀運動員賽前身體機能狀況,目的在于:1)進行散打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監測指標的實驗測試,探索監控心理疲勞有效指標;2)探究女子散打運動員在賽前不同運動負荷下部分心理指標的變化,以及各指標間的相關性;3)評定各指標對運動員賽前運動性疲勞的敏感性。
上海女子散打隊參加2007年全國錦標賽的8名健將級運動員,(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2.1 集訓階段劃分與訓練安排
將賽前一個月集訓期間分為三個訓練階段:第一階段以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以及技術練習為主;第二階段以專項素質和對抗性技戰術為主;第三階段以技戰術為主,減少對抗性練習。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有關監測運動性疲勞的資料期刊查閱、專業書籍借閱以及中國期刊網檢索,了解目前國內外對于散打運動性疲勞的監測手段、實驗方法及其發展趨勢。
1.2.3 測試法
對8名優秀運動員在賽前30天及賽后3天進行測試。
A.測試指標
閃光融合值 (FFF)、心境量表 (POMS)、運動員心理疲勞問卷。
B.測試儀器
天津產JGW-B1視覺閃光融合頻率儀。
C.測試步驟
1)將賽前1個月的集訓期間分為3個訓練階段,每階段各指標測試3次,賽后3天各指標測試1次。
2)每次測試的時間為周一清晨。
1.2.4 專家訪談法
對散打訓練、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專家進行咨詢研究相關問題。
1.2.5 數理統計法
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使用SPSS13.0進行標準差、非參數檢驗及相關分析。
2.1.1 不同負荷下女子散打運動員FFF測試結果
與分析

表2 FFF測試結果
本研究中測得的女子散打隊運動員FFF基礎均值是29.01±0.88Hz,與標準值相比較為輕度疲勞,原因可能是FFF值域在散打項目中偏低。在賽前訓練期每階段周一測得的FFF均值與標準值相比較為中度疲勞;賽前各訓練階段與賽后呈顯著性差異,P<0.05。
上海女子散打隊賽前集訓期間,運動負荷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第二階段為主要訓練負荷量階段,賽后三天無運動量。在賽前第一集訓階段逐漸加大訓練負荷量后,運動員的FFF值呈現逐步下降趨勢,運動員自述身體感覺有些疲勞,但并不影響心情和精神狀態;第二集訓階段訓練負荷繼續增大,是集訓期間的大運動負荷期,運動員FFF值此時也處于最低值,運動員自述身體感覺疲勞,精神不佳,頭暈嗜睡;在賽前最后一周,當運動負荷減小時,運動員的FFF值增大,說明主觀疲勞有恢復現象,而運動員卻自述身體軟弱無力,但訓練前通過充分的準備活動后,即可調整出較好的精神狀態,且運動能力回升,動作速度、力度、技術的成功率有顯著提高。
2.1.2 不同負荷下女子散打運動員POMS心境量表測試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對運動員賽前集訓期間各階段心境狀態的參數檢驗發現,在分量表 “緊張”組第二集訓階段與第三集訓階段及賽后存在顯著性差異,Z=-2.539,p<0.05;“憤怒”組在第二集訓階段與第一集訓階段、第三集訓階段、賽后測試中呈顯著性差異,p<0.05;“疲勞”這一組呈緩慢上升趨勢,賽后突然下降,第二集訓階段與賽后測試值呈顯著性差異,Z=-2.555,p<0.05,這與運動負荷量的走勢相符?!熬Α苯M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第一訓練階段測試與第三訓練階段測試呈顯著性差異,Z=-2.043(a),p<0.05。精力值測試的最低點在5月21號,而此時的運動量處于賽前調整階段,說明精力的降低產生晚。“慌亂”這一組上,第一集訓階段與第二集訓階段呈顯著性差異Z=-2.032(a),p<0.05,第二集訓階段與賽后呈顯著性差異,Z=-2.539(a),p<0.05。TMD值先上升后下降,第一集訓階段與第二集訓階段呈顯著性差異,Z=-2.103(a),p<0.05,第二集訓階段與賽后呈顯著性差異,Z=-2.521(a),p<0.05。
運動員從一般賽前訓練到賽前集訓第一階段的積極情緒指標沒有太大變化,消極情緒也并未因運動負荷增大升高,這可能是由教練員的鼓勵和運動員對比賽充滿期望的結果。隨著第二階段運動負荷的持續增大,雖然運動員的緊張、憤怒、抑郁、慌亂得分顯著提高,但積極情緒的得分仍較高。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上海女子散打隊8名優秀運動員的整體心境狀態趨勢圖基本符合摩根的冰山剖面圖。

表3 女子散打運動員POMS心境量表各階段測試結果M ±SD

圖1 女子散打運動員POMS心境量表各階段趨勢
2.1.3 不同負荷下女子散打運動員疲勞問卷測試 結果與分析

表4 女子散打運動員疲勞問卷各階段測試結果M±SD
成就感的降低分值在-7~13之間,情緒、體力耗竭和對運動的負評價分值在5~25之間,分數越高,說明疲勞程度越高。女子散打運動員疲勞問卷各分量表賽前、賽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狀態,成就感的降低基礎值與第二集訓階段呈顯著性差異,Z=-2.384(a),p<0.05,第二階段與賽后呈顯著性差異,Z=-2.555(a),p<0.05;情緒、體力耗竭基礎值與第二集訓階段呈顯著性差異,Z=-2.555(a),p<0.05,第二階段與賽后呈顯著性差異Z=-1.973 (a),p<0.05。

表5 賽前部分監測指標間相關系數

圖2 FFF與TMD變化相關性趨勢
FFF值與TMD呈中度負相關 (r=-0.47,p<0.01),表明當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疲勞時,其大腦工作機能下降,會引起運動員的TMD得分上升,消極情緒增加。兩者之間呈低度負相關曲線。
3.1.1 優秀女子散打運動員FFF值在賽前集訓期間呈下降趨勢,并在賽后回升,表明負荷的增減會影響運動員的中樞疲勞。閃光融合值能夠有效地反映出運動員賽前的疲勞狀態。
3.1.2 優秀女子散打運動員TMD值在大負荷周與小負荷周出現明顯差異,說明POMS心境量表對監測運動性心理疲勞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夠有效地反映賽前運動員心理疲勞。
3.1.3 優秀女子散打運動員FFF值與TMD呈中度負相關。
3.2.1 使用FFF、POMS心境量表監測運動員心理疲勞狀態可達到無創監測效果。
3.2.2 可將FFF、POMS心境量表與部分生化指標結合使用監控運動員心理疲勞狀態。
3.2.3 在進行心理疲勞的監測時,要結合訓練以外的因素,如生活、學習等帶來的影響,并長期進行跟蹤監測。
[1]馬啟偉.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0,175~177
[2]張力為,等.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大學體育出版社,2004,10
[3]祝蓓里.POMS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 [J].天津體育學院報,1995,10(1):35~37
[4]秦學林.視覺閃光融合頻率在擊劍運動員機能評定中的應用研究 [J].體育與科學,2006,27(5):77~79
[5]宋劍君,等.對四川省散打隊賽前訓練生理、心理部分指標的監測 [J].搏擊?武術科學,2006,3(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