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峰
?
關于藝術設計專業中素描教學的思考
毛曉峰1,2
1.景德鎮陶瓷學院 2.閩江學院
素描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借用純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藝術設計專業的需要。利于開發設計思維、激發創造潛能的針對性素描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所必需的。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素描課程應該讓學生從寫生走向創造,從理性思維走向感性思維,使素描課程這種基礎能力的培養能更好地同后續的設計課程相接軌。
藝術設計 素描教學 設想
徒手素描是一種傳統的繪畫表現形式,它是從感知和經驗中得來的。素描同其它形式的繪畫一樣是通過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將作者的所見、所知、所感、所思用二維的形式表達出可視的形象。素描作為獨立畫種的存在,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當時常應用于油畫創作的素材收集或創作構思的表達。素描過程是一種訓練,通過這種訓練,視覺的敏感性、對形式、節奏及抽象的感覺上的區別能力都得到發展。所以,素描教學不但被應用在純藝術創作的基礎訓練,同時也成為藝術設計專業中的重要基礎訓練課程之一。
素描在廣義上可理解為紙面上單色的繪畫表現,如我國傳統繪畫中的白描、線描。但在狹義范圍上的素描則指的是紙面上的繪畫要有形體、結構、光影、空間、質感等諸多因素的表現。所以,雖然作為東方藝術代表之一的中國繪畫巳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把素描作為一種繪畫練習用于美術教育卻只有近百年的時間。首先把素描作為一門課程引入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是上世紀初以徐悲鴻、劉海粟為代表的留法畫家學成回國后創立藝術學校產生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與世界的美術交流集中在以前蘇聯為主的少數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上,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一批留蘇畫家陸續歸國后執教于各大美術院校,并引進了前蘇聯的美術教育模式。1955年契科夫素描教學體系在美術院校確立了主導地位,并廣泛應用于純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訓練中。契氏素描教學體系有其科學、系統的一面,也有對主觀創造的有所限制的不足,特別是用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訓練方面,并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所以,近年來各個院校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嘗試引進其他素描教學方法予以補充,探索一條適合于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素描訓練的道路。
現代設計運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各國的發展不盡相同,道路也是曲折的。從300年前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工業產品的大批量機械化生產有了專業藝術設計的需要,獨立的藝術設計專業化教育始源1919年德國包豪斯藝術學院的建立。經過近百年的探索、發展,各國已逐漸形成自己比較完善的設計學科和設計教育體系。
素描作為一種練習,是一種感受及表達的過程,最重要的內容包含觀察、感受、表達以及對畫面效果進行審美評價等幾個方面。對于設計專業來說,在攝影及電腦成像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技術成像再現景像已達到真實入微的程度,素描這種基礎造型能力的培養是否已失去了價值,是許多學生關心的問題。由于人類的感觀尚存有許多可挖掘的潛力,所以包括素描、色彩等寫生類型的課程練習依然具有存在的意義。首先一定量的素描練習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造型感受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一定造型的技術再處理能力,如素描寫生中構圖、透視、虛實、表現技法等方面的要求就與設計創作中的一些能力有相通之處。
素描練習之初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構圖,這是人們對一件作品最初感受的關鍵。我國南齊時期的著名畫家、評論家謝赫在他所著的《畫品》一書中提出的“六法論”就把“經營位置”列入其中之一,而“經營位置”指的就是畫面的合理構圖及布局。通過不斷的對構圖認識、安排的訓練,有利于提高今后設計中對作品各部分分配的直覺判斷,也有利于設計中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這于設計“三大構成”中注重構圖布局的“平面構成”練習有許多共性之處。
正確觀察和表現透視是素描練習中的另一個要素、透視作為西方繪畫原理之一,首先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所重視,是人們對三維景象“近大遠小”經驗的體會。因眼球的生理構造特點造成三維景象在二維平面上產生“近大遠小”的成像實際上也可理解為一種視錯覺(物象并不因遠近位置的改變而產生大小的變化),這種視錯覺能在二維平面上營造三維空間的進深感,所以在藝術設計中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透視規律或采用反透視設計,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達到出奇制勝目的。
素描練習中的虛實效果處理實質上是寫生中的觀察引起主觀感受或畫面把握經驗的表達。因為寫生對象作為三維實體,在所有的構成部分實際上不存在虛實的差別,而以素描作為表達方式在描繪對象時,為強調部分結構有意識地調整其明暗或輪廓清晰度,所以素描寫生中的虛實處理能夠體現出作者對畫面把握的經驗及對描繪對象不同構成部分認識的表達,同時也是對畫面節奏安排的表達。這樣的主觀表達經驗也正是藝術設計中主觀表達的基礎。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對設計作品各部分的色調對比程度進行調整或折面、曲面轉換來突出重點部分的造型。
表現技法包含材料、工具選擇及使用方法兩方面的內容,在素描練習中,表現技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最終效果?!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說明,為了達到一定的畫面效果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然而同樣的材料和工具在不同的使用方法中卻會呈現不同的畫面效果。所以素描練習要善于發現不同材料、工具的表現特點,并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熟悉來掌握和發揮不同材料、工具的優勢。這樣的思維模式運用到設計創作中同時也能起到創新設計的目的,同樣的一個設計方案通過選擇不同的材料、工具及加工方法可能會出現眾多的設計效果,然后通過綜合的評價,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予以實施,是從設計走向產品最常見的一種模式。
相對于純美術(國、油、版、雕)專業來說,大學階段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程的安排時間較短,一般在一、二年級有三個階段課程的安排,每個階段有60~80課時的寫生量,在這有限的課時量中有針對性地安排不同階段、不同要求和目的的素描練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準確造型無論對于純美術或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能力。由于我國藝術院校在招生錄取中都有專業基礎測試,所以所有學生在入學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訓練并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所以在這個階段的素描練習不僅僅是對之前訓練的延伸,而是要在此前的基礎上改變習慣性觀察角度,培養出對熟悉事物產生全新感受的能力。
石膏像作為寫生對象被眾多院校使用于素描課程,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作為教具的石膏像往往是歷史上經典大師雕塑的復制品,其本身就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通過寫生能直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其次,石膏像因通體潔白又長時靜止不動有利于學生長期的深入觀察和表達。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個階段的石膏像素描寫生應采取俯視、仰視、近距離強透視等非常規角度進行觀察和表現,提高寫生的造型難度,改變習慣性的觀察和表現思維模式。
素描課程的景物寫生雖不同于色彩課程中的風景寫生和花卉寫生,但它們在作用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取舍能力,培養視覺敏銳能力。所以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程在第一階段培養準確造型練習后,應轉入主觀感受和思維能力的提高。當學生首次面對自然角如實驗室或建筑工地一角時往往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寫生該先從哪里入手,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抓住重點進行有取舍的深入。這個階段的素描要求不需要太多的明暗調子,主要以線為主配合少許明暗的結構素描表現形式,是集觀察、感知、思考于一體的素描練習階段。
這個階段為非寫實性素描寫生及設計構思素描稿練習。在非寫實性素描寫生中要鼓勵選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對寫生對象采用夸張、變形甚至抽象的方法進行表現,主要鍛煉學生通過探索不同的村料、工具及表現手法經過思考表達出個性的形象及風格,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至于設計構思素描稿練習,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將自己的設計構思在圖紙上形象而又準確地表達出來,在表達過程中,同樣在材料、工具、表現手法上不拘一格。
所以該階段的素描課程實際是讓學生從寫生走向創造,從理性思維走向感性思維,使素描課程這種基礎能力的培養能更好地同之后的設計課程相接軌。
由于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設置出現較晚,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及課程設置一直都在探索之中,所以早期的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長期借用純美術專業的素描教學模式,因此在學科專業越來越細化、明確的今天,對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改革就顯得尤為迫切。利于開發設計思維、激發創造潛能的針對性素描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所必需的,同時也是各類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的方向。適合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能有助于學生進入后期的專業課程學習,并在今后的設計中創作出既符合美學特征又有獨特個性、風格的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