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倫/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什么是統計素養,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公認的準確定義。從現階段國內研究文獻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浙江工商大學李金昌教授給出的定義,即統計素養就是人們掌握統計基本知識的程度、統計理論方法水平及運用統計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所具有的統計世界觀,包括統計知識(統計基本素養)、統計方法(統計專業素養)和統計觀念(統計思想素養)三個維度,其中統計知識是基礎、統計方法是關鍵、統計觀念是核心。應該說,這一定義比較系統地表述了統計素養的內涵。但是,這一定義表述及其內涵仍值得商榷。
筆者認為,要給統計素養下一個確切的定義,關鍵是要理解“素養”一詞的含義。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而修養又是指理論、知識、思想等方面達到的一定水平以及養成的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那么,依照這一理解,統計素養就是人們日常的統計修為。具體來說,就是指人們平日在統計知識、統計技能和統計觀念等方面達到的水平及其養成的統計行為習慣的總和。其實質是統計知識、統計觀念、統計方法在人們頭腦中的綜合反映及其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程度,反映人們統計認知水平的高低、統計工作能力的大小、統計數據消費的強弱及其統計工作態度的優劣,是人們統計學習力、統計理解力、統計執行力和數據消費力等內在綜合統計力的外在表現,具體通過人們養成的統計思維、統計行為與統計數據消費習慣來體現。
從內涵來看,包括統計理論方法素養、統計思想道德素養、統計法紀素養、統計能力素養、數據消費素養和統計工作行為素養六個方面。其中,統計理論方法素養是指人們日常了解和掌握的統計知識儲備及其程度;統計思想道德素養是指人們對統計的認知水平及其面對統計利害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水平;統計法紀素養是指人們對統計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及其自覺遵守和執行統計法律法規的意識水平;統計能力素養是指人們在統計思維能力、統計專業技能與統計方法運用能力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數據消費素養是指人們平日對數據產品消費的認識水平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識別、選擇、解讀、使用數據產品的能力水平;統計工作行為素養是指人們平日在統計工作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作風及其差別程度。
從整體上看,統計理論方法素養是基礎,統計思想道德素養是靈魂,統計能力素養和數據消費素養是重點,統計工作行為素養和統計法律法規素養是關鍵。
不難看出,統計素養的高低,就是由以上各個方面的素養綜合體現和反映的。各個方面的素養綜合表現和反映好,意味著統計素養高;各個方面的素養綜合表現和反映差,意味著統計素養低。而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素養不足,則稱之為統計素養缺失。因此,統計素養的高低,關鍵取決于人們的統計修為水平,包括統計智力、統計品質和統計能力,是對一個人所凝聚的統計智慧和統計實力的綜合反映。
綜上所述,統計素養不僅體現一個人統計修為的過程,而且展現一個人統計修為的水平。毋庸置疑,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統計功力,體現一個人的統計智慧,反映一個人的統計品質,是集知識性、專業性、文化性、科學性一體的綜合素養,對能力的提升有著特別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提升統計能力。統計素養是對一個人的統計知識、統計觀點、統計技能、統計態度、統計道德、統計法紀等各方面的綜合反映,凸顯的是一個人蘊藏的統計功力。因此,可以直接提升人們的統計能力,比如統計思維能力、統計方法能力、統計服務能力、統計科研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
——提升認知能力。統計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是人類賴之以認識事物和探索未知領域最強有力的智力工具。科學的統計知識和統計方法,就猶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幫助你識別世間萬物、洞察是非曲直、警惕前路坎坷、預測未來趨勢。進而讓你耳聰目明,頭腦清晰。
——提升生活能力。“統計就是生活、統計就是人生”。世界知名統計學家謝邦昌教授關于統計的精辟論斷其實告之了你:以統計的觀念培養生活的態度與觀念,會提升你的生活能力,比如收入支配能力、選擇判斷能力、分析比較能力、投資理財能力、消費識別能力等,進而改善你的生活質量。
——提升思維能力。系統、全面、嚴密的統計思維遵循著“認識同一律”的基本規律,融合著經驗思維與理論思維、直覺思維與抽象思維、歸納思維與演繹思維、求同思維與變異思維等人類相關的思維方式,凝聚著浩瀚精深的統計智慧,會提升你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你的智力水平。
——提升管理能力。良好的統計素養,可以使管理者增強統計意識,包括統計責任意識和統計風險意識,掌握科學的統計數量分析方法,具有嚴謹精細的統計思維,具備科學的數據管理能力,進而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識別、選擇、收集、整理、分析和消費數據,依托真實可信的統計數據信息進行計劃、控制、檢測和考核,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
——提升領導能力。良好的統計素養,可以使你形成把握趨勢的統計認識觀,培養顧全大局的領導思維;可以使你靈活運用具體形象的數據語言,形成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風格;可以使你堅守“不出假數”的統計職業道德,筑牢誠實守信的領導品質;可以使你具備寬容平實的統計品格,塑造謙和樸素的領導形象;可以使你增強數據解讀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問題的領導水平。而這些都足以提升你的領導影響力和領導決策力。
統計素養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知識的積累、環境的熏陶和實踐的磨礪,涉及統計環境和個人努力兩個方面。應該說,當前我國公眾統計素養偏低,尤其是統計素養的缺失,與二者密切相關。一方面良好統計生態環境的缺失,讓公眾缺乏對統計的尊重和學習統計的熱情,另一方面公眾因缺乏對統計的正確認識,使自己喪失了學習統計的動力,產生了對學習統計的厭倦,彼此相互影響和制約。所以,加強統計素養的培養需從統計生態環境和個人主觀努力兩個方面辯證施治。
就統計生態環境而言,由于其決定著統計的生態條件和發展方向,影響著人們對統計的態度及其對統計的選擇,是影響個人統計素養培養的外因,因此,要人們尊重和選擇統計,必須建立吸引人的良好統計生態環境。而就我國統計環境現狀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著力增強統計的抗干擾能力,提高統計的社會地位,改變統計的弱勢環境,喚起人們對統計的重視和尊重。比如,重組政府統計機構,增強其獨立性和宏觀調控能力,提高政府統計部門及其職員的政治地位;完善統計法制,改善企事業單位統計人員的弱勢地位,吸引更優秀的統計人員從事統計工作;改進統計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政府統計教育投入,完善統計專業及其課程設置,改變統計教育的弱勢狀況,吸引更多的學子學習統計知識、更優秀的人才從事統計教育;大力推動和發展民間統計,鼓勵更多的人從事與統計相關的職業,等等,進而構建統計生態鏈條,凈化和改善統計生態環境,影響和激勵人們加強個人統計素養。
就個人主觀努力而言,由于決定著個人掌握統計知識的程度、對統計的認識水平和個人統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響個人統計素養培養的內因,因此,個人統計素養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而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又取決于對統計的認識程度及其對自身發展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于是,如何提高自己對統計的認識水平及其作用,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就成為了個人統計素養提升的關鍵所在。從目前公眾的情況來看,要重點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訓練:
一是接受統計教育培訓。這是培養個人統計素養的基本路徑,也是當前最為重要的途徑,如參加系統的學校統計教育、在職統計培訓、統計學術講座等,可以增加統計知識儲備,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統計,增強統計意識(包括統計數據意識、統計質量意識、統計法紀意識、統計責任意識等),樹立正確的統計觀念,進而自覺尊重和善待統計。
二是參加統計實踐工作。這是培養個人統計素養最直接的十分有效的重要方法。如參加國家組織的諸如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經濟普查和抽樣調查等各種統計調查實踐工作、參與企業市場調查活動、參與網絡調查設計以及個人統計調查實踐等,可以增強統計感性認識,掌握統計工作流程,提高統計工具的操作運用能力,培養良好的統計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統計工作態度,直接體驗和感悟統計。
三是進行數據消費實踐。數據消費是數據生產的目的,開展數據消費實踐是目的性很強的針對性統計學習實踐,是促進統計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無論是進行投資、決策還是管理,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無論是寫作、科研還是討論,都竭力收集和運用相關統計數據做佐證,努力做到胸中有“數”,養成“集數”(收集數據)、“識數”(識別數據)和“用數”(使用數據)的習慣,進而讓統計為我所用,培養學習統計的興趣,增強統計學習的動力,感知統計的功效,是最容易成功的培養路徑。
四是開展統計思維訓練。科學的統計思維是指運用恰當的統計思想、觀點和方法,從統計視角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統計能力素養的核心。開展統計思維訓練,是提高統計自主學習能力,遨游統計知識海洋,提升統計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注重從統計思想層面認識問題,提高統計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對統計指數的計算問題,不僅從統計計算方法上思考個體指數與綜合指數之差別,而且還從“合成”這一統計計算思想上思考綜合統計指數計算之思路,明白為什么這樣計算的道理。其次,開展統計理論研究,提高統計理論思維。比如圍繞CPI數據質量缺陷等統計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統計理論思考,就容易提升統計思維能力。第三,感悟統計生活,將統計思維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養成統計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最后,堅持運用數據說話,感受統計的魅力,讓統計思維象讀寫能力一樣,成為自己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