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照源,陸 暉
(1.浙江大學 城市學院商學院 應用經濟系,杭州 310015;2.英國利物浦大學)
南通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十四個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國最大的棉紡織基地,紡織品出口是南通市的經濟支柱。南通紡織業出口情況在某一層面上決定了南通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向。
所以,研究次貸危機,找出次貸危機對南通紡織出口業造成了哪些影響,進而提出有效建議幫助南通紡織出口業調整、以規避次貸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儼然成為了當務之急。
CMM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最先提出并取得研究成果的CMM模型理論及其應用,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90年代正式發表了研究成果。目前,這一成果已經得到了眾多國家軟件產業界的認可,并且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及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了事實上的軟件過程改進的工業標準。該模型可以用來描述企業或者團體在某些條件下軟件工程過程和實踐如何實施、優化:一任務的實施是有組織的,可以看成是一個過程;二對整個過程的實施和改進能夠系統地進行管理。
為了模型修正的方便,本文將把模型的修正融入到模型維度的介紹當中,且在本文的研究當中,著重研究各維度與時間變量的關系,弱化了變量之間的影響。
1.2.1 變量含義
圖中涉及到的幾個關鍵變量,各變量的含義如下[9]:
(1)行業需求 D
行業需求是指行業項目的數量和資金總額的大小,行業需求受行業規模的影響。
(2)紡織出口項目獲取量G
紡織企業通過應用自身能力從紡織需求外貿市場中識別受紡織需求客戶的選擇而獲取外貿訂單,實現與紡織企業自身的結合,獲取的外貿訂單總經費的數量就是項目獲取量。
(3)利潤率 rp
紡織業出口的項目利潤是研發企業獲取的項目經費與項目研制、運輸費用的差額,是項目獲取后可用的資金資源。
(4)研發能力 x
研發能力紡織企業按照外貿訂單的要求完成項目的能力,包括研發的技術能力、獲取項目的能力以及對獲取項目的管理能力。
以(0,1)區間的數字表示紡織企業的研發能力x,x值最小表示紡織企業研發能力弱,x值大表示紡織企業研發能力強。
(5)消耗率 rd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技術進步與外界環境的資源交換,紡織企業會因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流失、設備老化、不可抗力等因素而造成部分研發能力的喪失,稱為消耗。
(6)有效競爭力X
紡織企業能否得到外貿訂單,不僅僅受自身能力的影響,而且受同行業競爭者的影響。只有經濟上有利可圖的外貿訂單,紡織企業才會參與競爭,只有獲得外貿訂單項目信息的紡織企業才會參與項目競爭。
(7)資源支持 S
對于非獨立的紡織企業來說,競爭中的獲利數量不是決定其能力演化的唯一因素,紡織企業所依賴的社會背景可能通過提供紡織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開發工具、免費技術培訓或者直接的經費支持以增強紡織企業的能力。
(8)競爭獲勝率rc
紡織企業針對其經濟上適應的特定外貿訂單項目競爭獲勝的可能性就是競爭獲勝率。競爭獲勝率決定紡織企業的能力占參與競爭的紡織企業的能力總和的比重。
1.2.2 變量關系
(1)行業需求D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行業需求D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是時間函數。假設基年的行業需求規模為D0,按照增長比率為α2計算,第t年的行業需求規模可以用下式表示:

南通地區紡織業出口市場需求增長率2005年為15%,2006年為26%,2007年為36%,2008年為35%,呈持續增長并小有回落的趨勢。
假設南通地區紡織出口行業內的年可投標項目總金額的初始值D0為1億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則有效的紡織品出口需求的變化趨勢為:

(2)紡織出口項目過去量G的決定方程
紡織出口項目獲取量可以用經費額度表示,與紡織品外出口項目總需求成正比,與項目獲取率成正比。紡織品項目獲取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3)競爭獲勝率rc的決定方程
競爭是否獲勝決定于紡織企業自身能力與競爭對手能力的比較,競爭獲勝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為確定紡織品出口環境有效競爭力的大小,對環境有效競爭力作出簡化。
據統計,公開招標不同類型的紡織出口項目,有效投標者的平均數量為8。因此,外界的有效競爭力均值為:

因此,紡織出口業競爭獲勝的概率由下式確定:

(4)利潤率rp的決定方程
紡織出口業研發某特定外貿項目的利潤率由紡織企業的能力決定,紡織企業的能力影響到利潤率rp的大小。利潤率rp與紡織企業能力的關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根據我國紡織出口行業統計數據,紡織出口業的平均利潤為28%,最高利潤為36%,最低利潤為5%。假設能力越高,利潤率rp越大。因此,權衡后,可以假設最高利潤率為30%,最低利潤率為5%,利潤與能力的關系式如下:

(5)耗散率 rd
由于環境中競爭因素的影響,企業內部人員會發生變化,導致紡織出口業的能力會逐漸自然耗散,據統計,紡織出口業每年的人員變動率為18%。考慮到紡織企業生產設備和技術進步相對較慢,以及核心成員相對穩定的因素,可以假設紡織出口業的每年平均能力自然消耗率為:

(6)資源支持 S
外界的資源支持S可能為一不連續的變量。資源支持一般按照一定的強度并持續一定的時間,形成資源,包括政府資源、地理資源、人文資源等等。外界資源與利潤流結合在一起,構成紡織出口業能力演化的動力。
(7)研發能力x的決定方程
用紡織出口業研發能力x作為企業的狀態變量,單位時間內企業研發能力的變化率和企業研發能力成正比例關系,也與企業可用支持資源量成正比,企業獲取的資源是外貿訂單利潤G·rp與相關區域資源支持量S之和。考慮到整個行業能力的極限值為1,可以假定能力變化呈飽和曲線的形式。據此,可以建立紡織出口業演化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如下:

考慮環境對紡織出口業人員的吸引、新技術的產生以及開發技術和設備的自然淘汰,紡織出口業的能力消散量為rdX。此時,可以得到紡織出口業的能力變化率如下:

這就是紡織出口業能力的演化方程。 將式(2)、(3)、(5)、(7)、(8)、(11)結合,可以得到紡織出口業演化的基本方程組:

確定上式中的系數a1和初始值x0后,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仿真運行,得到系統能力的演化情況。
(1)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次貸危機前后南通地區紡織品出口情況為研究對象,數據跨度從2001~2008年,其中以2006年1月1號為界限。為研究方便起見,筆者將把紡織品出口范圍縮小為成品出口,其中包括:衣著用紡織品、裝飾用紡織品和工業用紡織品。
(2)樣本數據來源所有檢驗數據主要來源于南通市統計局、南通市海關、南通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以及南通地區主要紡織品企業的內部資料。
(3)計算說明
為了簡化計算和分析,本文對模型中的各判別指標做了簡化處理,所有數據都四舍五入到小數點后兩位,各指標值均選取了平均值。其中,本文將不考慮外部資源支持,即設任何時候,系統的外部資源支持S=0。此外,根據南通地區紡織業具體情況,取比率系數α1=0.03,初始值x0=0.5。
在區間2002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中,算取出口平均值如下:

在數據計算中,主要運用的計算及數據分析工具為MS SQL Server7.0。
根據南通市統計局、南通市海關以、南通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以及南通地區主要紡織品企業的內部資料所提供的南通地區2001~2008年紡織品出口數據,筆者加以歸納總結后,將2001~2005年和2006~2008年的數據線性處理,取平均值。
經數據分析后,發現市場需求D與時間變量t間的存在顯著變化關系,與此同時,市場需求變動正是本文主要研究重點,其中設定市場需求D的取值區間為:0-1。通過仿真分別可得到次貸危機前后南通紡織業出口情況的兩條平衡軌道xesl和xes2以及相應的演化軌跡,如表1所示:

表1 南通紡織業出口的平衡軌跡和演化軌跡數據
在時間t≤2時,t取 1值,即2001~2005年區間,系統有一條平衡軌道;xesl=0,t>2時,系統的平衡軌道有3條,即圖中的粗線 xesl、xes2和 xest,其中粗實線 xesl、xes2為穩定平衡軌道,粗虛線xest為不平衡軌道。因此,t=2的時間點,即2006年開始,平衡軌道出現分叉,紡織出口業演化結果不一。
2.3.1 外部變量預測分析
(1)外部變量總體分析
本模型涉及的外部變量涉及:行業需求D、資源支持S以及外界有效競爭力X,其具體估算值如表2所示。
由表2所示結果可以發現,次貸危機前后資源支持S和外界有效競爭力X都未發生大幅變化,其中僅行業需求D發生了變動,從11051.71下降至10512.71。
(2)外部變量異常變動值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次貸危機前后,外部變量中行業需求發生了異常變動,進而我們可以得出:項目需求規模的變化規律也將影響行業的成熟度演化之間是負相關的關系。
假設紡織出口業的年增長率取值如表3所示的Ⅰ、Ⅱ、Ⅲ、Ⅳ、Ⅴ。

表2 外部變量分布表

表3 紡織出口業的行業需求規模增長率假設
通過仿真,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不同初始狀態的紡織出口業生存并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行業需求增長率,也就是不同的行業需求增長率情況下要保持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初始能力。對于初始能力低的行業,處于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的環境中也可以成長為高能力的行業,需求增長越快,演化軌跡發生突變的時間越短。

表4 行業需求影響紡織出口業演化的需求增長臨界值
對于行業需求增長率較高的環境,能力低的行業也能夠依靠獲取項目利潤、增強自身能力而演化成為高能力行業。對于行業需求增長率較低或者市場萎縮的環境,只有能力較高的行業能夠生存發展。
2.3.2 內部變量預測分析
由于次貸危機的爆發比較突然,根據南通地區紡織出口業具體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12月31日,該地區的紡織出口業的內部變量還未曾進行相應大幅度調整,所以,其內部變量看作為固定值。
本文運用行業成熟度模型CMM模型,結合南通地區2001~2008年紡織出口行業數據進行擬合度性檢驗,結果表明南通地區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后,其行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行業競爭力有所下滑。南通地區的紡織出口業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行業結構調整,以規避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進而促使行業的健康發展。
于此同時,本文是對行業成熟度模型CMM的一次成功推廣,證明CMM模型是可以嫁接到除軟件組織外的其他行業中去的。CMM模型所提供的分析思路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對整體分析行業競爭力變化的指導性較強。但由于該模型常用到平滑法對數據加以修改,所以導致模型對于突發情況的突變值敏感度不夠,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環境下因外部性差異具有不同臨界值,需進一步分類研究。
[1]王德祥.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機研究(精)[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志鴻.美國次級房貸債券危機的啟示[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9(6).
[3]束慶年,汪增群.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思考[J].銀行家,2007,(11).
[4]張燕生王海峰等.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宏觀經濟研究,2008,(3).
[5]劉強.南通紡織工業的戰略抉擇[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學,2000.
[6]梁松波.OPM3應用之淺思[J].上海標準化,2006,(12).
[7]單銀根,王安,黎連業.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與軟件開發技術[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
[8]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軟件過程改進指南(英文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9]廖湘岳.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及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啟示[J].求索,2008,(6).
[10]Bill·Fair,孫強,杜臻.OPM3——組織項目管理能力的標尺[J].項目管理技術,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