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強,謝麗娜
(河北省泊頭市中醫醫院內科,泊頭 062150)
筆者根據其組方原則,自2009年1月至今,運用逍遙散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58例,收到滿意療效。
1.1 一般資料 98例門診患者,隨機將其分為2組,治療組58例,對照組40例。其中治療組男28例,女30例;年齡34~66 歲,平均 48.3 歲;病程最長 15 a,最短 3 個月,平均 5.4 a。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8~68歲,平均51.2歲;病程最長14 a,最短4月,平均6.2 a。均以胃鏡及組織活檢確診。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統計方法是卡方檢驗。
治療組予逍遙散加減方治療。藥物組成:柴胡15 g,當歸15 g,白芍 15 g,白術 15 g,茯苓 15 g,生姜 3 片,薄荷 6 g,炙甘草6 g。隨癥加減:若疼痛較重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丹參、檀香、砂仁;胃脘灼痛、泛酸嘈雜可加烏賊骨、貝母、黃連、吳茱萸;胃熱偏盛、大便干結者加大黃、黃連、生地黃;飲食停滯加雞內金、山楂、神曲以消食化積;氣虛乏力加黃芪、白術、黨參;陰虛口干加沙參、麥門冬。1劑/d,分早晚2次服用。對照組服用阿莫西林膠囊,0.75 g/次,3次/d;維酶素片0.8 g/次,3次/d;嗎丁啉片10 mg/次,2次/d。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治療期間停服一切影響本研究的藥物。囑患者少食多餐,忌生冷、辛辣食物,禁煙酒,調暢情志。
3.1 療效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胃黏膜正常,組織病理顯示無萎縮腺體及腸化生。有效:臨床癥狀緩解,胃鏡檢查示胃黏膜病變較治療前好轉,組織病理學檢查示原輕度患者仍有少許腺體萎縮或原中度者達輕度或原重度者達中度病變表現。無效:臨床癥狀未緩解或病情加重,胃鏡檢查黏膜病變與治療前無變化或加重,組織黏膜活檢無論是輕、中、重度患者,與治療前對比無變化或病理組織學病變加重。
3.2 治療結果治療組58例,顯效30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6.2%;對照組40例,顯效15例,有效14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2.5%。
本病病機主要責之于脾胃虛損,脾虛濕勝,進而土虛木乘,飲食積滯,中焦氣滯,化熱傷胃。逍遙散為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合方而成。其中四逆散主陽郁厥逆,為疏肝理氣的祖方,當歸芍藥散主婦人腹中痛,為調理肝脾的祖方,逍遙散結合兩方而成,其疏肝理氣作用不及四逆散;化濕健脾不及當歸芍藥散。但本方取兩方配伍之長,合理搭配,構思巧妙。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郁血虛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生姜燒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故為調和肝脾之名方。隨證藥物加減運用,更保證逍遙散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取得滿意療效。
[1]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S].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