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
關于琴行鋼琴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羅琳
琴行作為社會鋼琴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及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和普及國民音樂素養作出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一些社會音樂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筆者以部分琴行鋼琴教育調查為例,對琴行音樂教育中琴行、鋼琴教師、學生、家長四個環節進行研究與論述。
(一)琴行教育興起及琴行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1.琴行音樂教育的興起與發展
1998年~2003年武漢市漢口育才一村附近的琴行數目為2個,2004年~2009年增加到7個。琴行增加的倍數是六年前的3.5倍。(見表一)

表一:琴行調查表
筆者認為琴行音樂教育的興起與發展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因素:首先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和進步給予教育事業的發展形成了有力的支撐,強化了人們對社會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得社會上興起一股學琴熱、考級熱,社會音樂培訓機構隨之不斷壯大。其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推進素質教育,很多家長將學習藝術作為提高孩子素質的一門必修課去看待。
2.琴行教育中學習的人數及課程發展狀況
1998年~2003年武漢市漢口育才一村附近的琴行學習人數平均每個琴行在10人之內。2004年~2009年增加到每個琴行至少二十人乃至五十人以上。與此同時由單一的教授樂器課程發展到豐富的學習課程和舉辦其他與之相關的一些活動。(見表一)
1998年~2003年,琴行基本上以教授鋼琴作為主要的教授課程,教授課程非常單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加上我國對音樂教育的逐步重視,如今琴行的音樂教育課程不僅僅限于單一的授課,同時加入了聲樂課、舞蹈課、各種西洋器樂課、民族樂器課,這樣不僅豐富了課程資源,同時使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不同喜好去選擇不同樂器去學習音樂。
(二)琴行學習鋼琴學生情況的調查分析
1.琴行學生的年齡
1998年~2003年,4~6歲的學生占學琴總人數的10%,7~10歲學生占學琴總人數的70%,剩下10歲以上的學生占20%。2004年~2009年,4~6歲的學生的比率增加到了30%,7~10歲學生的占學琴總人數的60%,10歲以上的學生的比率減少到了10%。由此可得1998年~2003年中十歲之前學琴人數占學琴總人數的80%,到2004年~2009年,十歲之前學琴人數占學琴總人數的90%。(見表二)

表二:琴行鋼琴教育中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
2.琴行學生選擇學琴的原因及滿意程度的調查
1998年~2003年,學生選擇學習鋼琴的原因里有30%是來自于家長的逼迫,40%是自己喜歡,20%是環境的影響,剩余的10%是來自其他的因素。2004年~2009年,學生選擇學習鋼琴的原因里來自于家長的逼迫的比率增加到了40%,而因為自己喜歡的卻下降到20%,環境的影響增加到30%,10%來自于其他的因素。(見表二)
通過筆者與家長的交談得知,家長逼迫孩子學琴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部分家長認為,在當今一個充滿競爭且競爭激烈的社會,孩子會門藝術是一件必須的事情,同時也能為以后在社會中立足打下基礎。另一部分家長認為原來學琴是征求小孩同意才買了鋼琴、報了鋼琴班,但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小孩要放棄,所以不同意小孩半途而廢。
從學生對琴行鋼琴教育的滿意程度來看,1998年~2003年,非常滿意占10%,滿意占20%,一般滿意占30%,不滿意占40%。2004年~2009年非常滿意占10%,從學生對琴行鋼琴教育的滿意程來看,滿意程度增加到30%,一般滿意占20%,不滿意卻仍占到40% (見表二),不滿意的程度占了較大的比率。原因如下:有些學生認為“老師不夠和藹可親,話語也不生動,不能吸引我的注意?!边€有一些學生認為“上課很乏味,曲子練了很久都覺得不好聽,每次上課都是機械的練習。”
通過以上家長和學生反饋的信息說明,部分琴行的鋼琴教師尚未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從而減少了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
(三)琴行教師情況及研究
目前琴行鋼琴教師的來源大致分以下三類:
第一類老師:受過專業音樂院??茖W、系統的訓練,是專業意義上的鋼琴老師。
第二類老師:曾受過一定鋼琴教育,以教授業余鋼琴學生為謀生方式,是職業意義上的鋼琴教師。
第三類老師:其它音樂專業的教師,曾經接受過短期的鋼琴訓練,也有非音樂專業人士未受訓練因經濟利益驅動到琴行任教鋼琴。
據筆者對問卷情況的分析,1998年~2003年,第一類老師占琴行鋼琴教師人數的4%,第二類老師占琴行鋼琴教師人數的20%,第三類老師占琴行鋼琴教師人數的76%。2004年~2009年,第一類教師占琴行鋼琴教師人數的比率增加到10%,第二類教師的比率為26%,第三類教師占琴行鋼琴教師人數64%。(見表三)

表三:琴行教師調查表
問卷調查顯示,琴行教師隊伍有逐漸改善的趨向。但是后兩類教師還是在琴行教育中占較大的比重,因此琴行鋼琴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以及琴行該聘用怎樣人作為鋼琴老師,尚存不足,這一問題影響到學生學琴的質量。
(四)對學琴家長的調查與研究
1.家長對鋼琴知識了解程度及對孩子學琴的幫助程度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1998年~2003年,家長對鋼琴知識非常了解為零,一般了解的為30%,不了解的為70%。2004年~2009年,家長對鋼琴知識非常了解的仍為0%,一般了解的增加到了40%,不了解的占60%。從家長對孩子學琴的幫助程度來看,1997年~2002年,有很大幫助的占10%,一點幫助的占20%,只是支持的占40%,,毫無幫助的占30%。2003年~2009年,有很大幫助的占10%,一點幫助的占20%,只是支持的占50%,毫無幫助的占20%。(見表四)

表四:琴行學生的家長反饋調查表
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鋼琴知識了解得非常少。從家長對孩子學琴的幫助程度來看,對孩子有很大幫助的家長是占非常少數的,只是支持和毫無幫助的態度卻占了主流。這是因為部分家長因為自己從小沒有經濟條件學習鋼琴造成音樂知識的空白無法輔導孩子。
應該進一步完善對生產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投資者產權保護的維護,降低水利產業投資的風險。同時,進一步規范司法執法,提升執法效率,更為有效地維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降低利益相關者維護合法權益的費用成本、時間成本。此外,通過多元化媒介向公眾大力普及相關的維權知識,防止公眾由于對維權知識的缺乏而導致的侵權案件的滋生和蔓延,著力提升社會公眾對合法權益的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2.家長認為琴行學琴對孩子各方面的促進作用調查
1998年~2003年,家長認為通過學琴對孩子各方面有促進的占10%,一點促進的占40%,沒有促進占50%。2004年~2009年,家長認為通過學琴對孩子各方面有促進的比率增加到20%,一點促進占30%,沒有促進的仍占50%。(見表四)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家長覺得學琴對孩子有促進作用的比率在明顯增加,這說明通過琴行鋼琴音樂的學習使得更多的孩子在各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家長認為沒有幫助的比率卻仍然占有較大的比率。其原因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有性格毛躁的習慣,希望通過鋼琴的學習使小孩靜下來,但是卻沒有效果?!边€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性格過于安靜,對周圍的事物都沒有興趣、不夠關心、缺乏想象,家長希望通過鋼琴的學習增進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是孩子在學習鋼琴之后依舊沒有什么改善。”
通過以上反饋信息說明,部分鋼琴教師未能較好的因材施教,從而未能改善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暴露出的性格弱點和缺點。
(一)琴行管理及教師的引進和培養
1.琴行管理及教師引進
1)琴行在教師的引進中需要重視教師是否具有責任心和愛心。只有對學生負責且熱愛學生的老師,才能使學生熱愛音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領悟到音樂的真諦。
2)琴行應多引進專業意義上的鋼琴老師。
3)琴行在引進鋼琴教師時,應注重教師是否具有較好的演奏、示范能力,因為只有老師在示范時的音樂感動了學生,學生才可能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2.琴行要注重對教師的培養
1)琴行有責任為教師創造和提供學習的條件和機會,經常請一些音樂家、教育家來對琴行教師講學、上課。不僅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同時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
2)琴行為聚集教師互相學習提供場所,使教師在相互討論中不斷進取。
3)琴行應多請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專家為琴行教師培訓和講座,將科學的理念傳授給教師。
(二)教師的專業素養
通過筆者的調查和分析顯示出了部分琴行教師存在一些不足,為此筆者提出相關的建議:
1.鋼琴教師在教授鋼琴時一方面要重視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另一方面要以興趣作為上課的基點。琴行教師還應該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因為音樂藝術的特殊性就在于很多音樂感受并非能用語言來表達,而老師富有感情、生動的演奏正好可以感動學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想要表達的內涵與思想,激發學生想要演奏的熱情和對音樂的喜愛。
2.教師教授鋼琴時應該做到因材施教
1)當遇到一個性情急躁的學生時,老師可以選擇較抒情或歌唱性的曲目,如: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修訂版中《櫻花》《瀏陽河》,布格繆勒《鋼琴進階25曲》中作品100之5《天真浪漫》,湯普森第一冊中的《湖上天鵝》《仙女的豎琴》《莫扎特的旋律》《致西莉亞》,巴赫《初級鋼琴曲集》No.5進行曲,《小奏鳴曲集》中的克列門蒂作品36之1中第二樂章、庫勞作品20之一中第二樂章等,并且用溫柔的語言,耐心地給學生講解,并帶著學生有感情地歌唱曲目中的旋律,使學生在美妙的琴聲、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受音樂,學習音樂。
2)對于性格過于安靜、對周圍事物提不起興趣的學生,教師應在曲目的選擇上注重選取節奏感強、歡快、生動的曲子讓學生去學習。如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修訂版中《扎紅頭繩》《土耳其進行曲》,布格繆勒《鋼琴進階25曲》中的《阿拉伯風》《前進》,湯普森第一冊中的《農民舞曲》《西班牙的節日》《爆玉米花的人》《流線型火車》,《小奏鳴曲集》中的克列門蒂作品36之1中第一樂章,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的No.17《波羅涅茲舞曲》等,老師在教授鋼琴曲時選擇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要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使學生性格變得活潑開朗,熱愛音樂,關心、熱愛美好的事物。
(三)學生的自我要求
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琴過程中半途而廢,來自于自身的原因是不容忽視的。學生自己的畏難情緒、缺乏吃苦的精神與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需要學習者自我克服的。
(四)家長在社會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家長在孩子鋼琴學習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四點論述:
1.家長應正確理解教師教學要求,查閱一些專家關于音樂教育、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并轉換為適應兒童的方法輔導孩子練習。
2.家長要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3.家長的耐心、愛心、恒心會使孩子有決心學好音樂,養成緊持不懈的品格。
4.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音樂,并同孩子一起提高音樂修養,經常與孩子一起去聽鋼琴以及一些與鋼琴有關的音樂會,如:交響樂、聲樂、管弦樂、室內樂、芭蕾舞、歌劇、戲曲等等,使孩子感受到學習音樂是家人共同的快樂,從而增加學習欲望。
華中師大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