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河
我不是運動員,只是皖北煤電集團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和“老外”踢球純屬偶然。在這次偶然中,我們輸了,輸得很慘。也正是這次偶然,讓我發現了我們中國人對足球的態度、理念和認識是存在問題的。
2007年,皖北煤電集團公司委托徐州建筑學院對公司選派的40名員工進行為期3個月的綜合造價培訓。被選派來的都是各礦的技術員,我是其中的一員。培訓把1年的課程壓縮在3個月內,學習強度非常大。班里有一個特別喜歡踢足球的小伙子,多次找班主任,想組織培訓班和該校學生踢一場球賽,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一下,班主任同意幫助聯系。
進入賽場后我們才發現,對手不是學生,而是該校一支磨合多年的教職工球隊,中鋒是一名身高1.9米的黑人“老外”。我們還了解到,這個“老外”以前是英格蘭國家排球隊的隊員,已經50多歲了,現在是徐州建筑學院的英語老師,其他隊員也多是學院的體育老師。再看看我們的隊員,會踢球的就那么一兩個人,都是公司派來學造價的,哪會踢足球。現在想一想,可能當時班主任是從方便管理來考慮的,要給培訓班學員一個下馬威。
比賽結果可想而知,上半場7比0,我們被“老外”一人灌了7個球。這“老外”還真能跑,只要一拿球就非進不可。到了下半場,對方的陣形發生了變化,老外改踢中后衛,我們那位小伙子表現不錯,運用嫻熟的腳法兩次晃過老外攻破對方大門。老外非常盡力,可還是沒攔住,不禁豎起大拇指直喊“OK”,結果下半場2比2踢平了。
晚上聚會的時候,我們請來教職工隊的隊長,他也是該學院的一名主任。酒過三巡,主任道出了下半場“老外”踢后衛的緣由:“老外”和我們的文化習慣不一樣,本想告訴他對方是來培訓的學員,不是球隊,好讓他腳下留情,又怕這樣會讓“老外”看不起我們中國人,所以沒說出來。在“老外”的理念里,上場就是比賽,不存在給面子、留人情的事。上半場他踢進了7個球,這樣踢下去哪行?下半場只好讓他踢后衛了,如果有替補隊員的話,我就干脆不讓他上場了。誰知他踢后衛也那么認真,又堵又截的。你們那位小伙子踢得真不錯,連“老外”都叫好,說明我們國家不是沒有足球苗子。
聽了這位主任的一席話,我真不知該如何回答。其實他的話道出了中國足球的癥結所在:見人要留情面,見官員要給面子,那么見錢能不出現假球、賭球、黑哨嗎?賽場上不是真正的競技,球員的技戰術訓練也就沒什么意義了,因為球員已經不是賽場上的主宰者,輸與贏有人說了算,練不練一個樣,長此以往,中國足球便無法進步。
我相信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沒辦好一件事,往往是因為沒能下定決心。只要下定決心,中國人什么事都能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