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中學音樂教育體會點滴
■黃倩
利用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育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學生傾聽某一音樂作品時,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的方式感受音樂美,初步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有的音樂會使人立即激動興奮,能給人奮進的力量;有的音樂會使人輕松舒緩,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有的音樂似萬馬奔騰,有的音樂如春風拂面。我國的音樂寶庫中有很多描寫自然風光景色、表現美好愿望、抒發思想感情的樂曲,如《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這些樂曲旋律優美,使人仿佛置身于春風和煦、心心相連、花月相印、漁舟晚歸的動人畫面,此情此景,此音此樂,如何不令人陶醉,如何不使人心靈得到凈化呢?受到這樣的音樂熏陶,學生的理解美、欣賞美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的。
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音樂教育在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音樂能治療人的脾氣和情欲,并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音樂作品大都是抒情而和諧的,聆聽這樣的音樂或者參加音樂活動的訓練和演出,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制力,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減輕學生的焦躁情緒,修養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非智力情感,健全學生的人格。這樣的音樂審美感受,能促進學生的個性自由和身心的和諧發展,完善學生人格。音樂教育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特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他們的人生變得高雅,富于生活氣息。
利用音樂教育,提升學生思想情操
利用音樂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對學生進行理想、人生觀和愛國主義的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內容。愛國主義是一種對民族、對祖國的高尚樸素的情感,它是一種文化、思想和精神。在音樂教學中,用音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間接的形式,適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作品很多,因此,音樂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選的音樂作品的藝術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精心挖掘作品的內涵,運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把愛國主義教育運用到音樂教育之中。比如,上課時教師可以選用《滿江紅》一曲來教育學生,讓學生牢記愛國主義將領岳飛的民族氣節和“收復舊山河”的壯志決心與愛國情懷。學生長期的受到這樣的作品的熏陶,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一定能大大增強。
利用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高尚情操。首先,利用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教材內容應是豐富的、鮮活的,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形式,由淺入深的拓寬音樂教育的空間,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巧妙融入德育內容,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中國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是中學生們早已熟悉的作品,創作于1939年,距今已近70年的歷史。但學生們唱起合唱曲《保衛黃河》,聆聽《黃河頌》時,依然是情緒飽滿,斗志昂揚。學生在欣賞和演唱這些優秀作品時,可以通過體驗音樂升華高尚的情感,撞擊催人奮進的火花——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追求真理。
其次,利用音樂實踐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音樂是表演的藝術,給學生實踐的舞臺,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不斷磨練中充分展示才華,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不斷豐富自身的生活體驗。學生通過藝術節、合唱節的比賽,不但在藝術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會獲得一些重要的人生體驗,如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只有艱辛的付出,才可能取得有意的成績,任何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音樂人百倍努力的心血結晶等。
中學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和關鍵時期,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問題。只要我們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給學生合適的音樂教育,就能使他們沐浴藝術的春風,徜徉于藝術殿堂,領略無限美妙的音樂世界。
責任編輯向保秀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夏區安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