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侯 冬云
構建教研組組織文化促進有效課堂行為
■陳英侯 冬云
教研組是教學實踐的共同體,教學研究的合作群體,每位成員都應有現代人的合作意識,教研組依靠一股無形的力量凝聚每一個成員,這股無形的凝聚力就是教研組組織文化。
教研組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組教師思想、觀念、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教研組教師的師德、教風、人際關系、心理氣氛和文化生活,是整個學科教研組的一種精神。在集體生活中,這種精神約束力首先來自于制度,因為制度的力量是無窮的。制度即規矩。具體地說,就是業務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科學聽課效率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骨干教師考評制度、優秀教研組考評制度等等。在這些制度面前,教師們從不適應到適應,從被動到主動,將平時在教學中的所思所想都演變成共同研究的教學問題。
共事文化即做人文化。也即當同事、伙伴遇到困難,出現問題受到挫折時,組內成員的鼓勵與幫扶;當同事、伙伴取得成績時,大家的祝福和喝彩……如此反復,組內的凝聚力就會不斷增強。事實早已證明:凝聚力就是工作創新力。這種凝聚力,集中體現在校風、教風、校園文化和學校精神等方面。
一是制定目標,建立共同愿景,使全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進有動力。在每學期初,我校各教研組長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向大家說明,在爭創先進教研組、參與學校活動、組內活動等方面,有怎樣的安排,達到什么目標,大家如何配合,進而提出明確要求。學校要求教研組對工作計劃的實施情況,開展經常性和階段性檢查和小結,學期末進行總結評比。
二是通過活動促交流。在學校一系列教研活動中,大家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通中凝聚,促進凝聚力的鞏固和提高。
學習文化也就是倡導一種向學、勤學、善學的教研風尚。這里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看書學習,從課本上學習,還指善于從同事、同伴學習;不僅指從他人那里學習,還指善于在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
首先,成功的組內教研活動需要達到深度研討才能有收獲。這就要求每個成員必須充分表達個人的真實觀點,這是和諧民主的文化氛圍的基本保證。對于教研組工作內的研討教學活動,課前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備課;課中仔細聽課;課后組織大家評教。課后評教工作往往分三步走:第一、由上課教師對公開課的教學內容、任務、設計思想和實踐情況等作詳細說明;第二、由組內其他教師各抒己見,每個人發表諸如“我上這堂課我會怎么處理”的觀點,對課堂進行剖析;第三、在人人參與、互研互學的交流、探討過程中,教師的認識層層深入,形成共識,給出最優化建議,促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取長補短中不斷提高。
其次,組內的專家引領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在教研活動時提倡“百家爭鳴”式的爭論,允許共識與個性并存,并允許教師持不同觀點,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提高。最后,由專家對教師們進行指導。
第三、同伴互助,共同進步。在語、數教研組有好幾對“一幫一”師徒關系,師傅毫無保留地傳,徒弟毫無拘束地學,青年教師隨時可以聽課學習,老教師也樂意聽青年教師的課,并及時指出優缺點,在相互切磋之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教學骨干,擔起教學重擔。
除了正式的教研活動外,可以說我校各組成員在工作中都在進行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檢查考核……隨時交流、探討在備課、教學實踐遇到問題。例如我校數學教研組的教師集體備課都很具特色,備課時,大家能共同精選例題,做到資源共享,這樣就提高了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并且每學期我們都組織一次教研活動進行教案的互相交流、學習和展示,大家在不斷完善中中達成共識,彼此欣賞,在互助中取長補短。
做事文化即倡導一種想做事,認真做事,用心做事,孜孜以求成就事業的做事文化。所謂“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做成事。
我們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地簡單重復,而是教師自覺反思、重建。反思就是研究,就是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因此,在學校開展的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八個一、一師一特技、節節課好、作業管理、備課組建設等等無一不要求教師認真做事,用心做事。我們明確要求各組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中困擾自己的問題,自下而上地匯集組內本學期的研究專題和校級研究的問題,自覺地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探索能解決自己問題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等要素,促進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重建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通過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方法(見《安徽街小學課堂評價標準》),以促進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和水平。教師們通過反思,實現從被動發現問題到主動發現問題滋生點的轉變,為教師工作的實質性改變服務,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升。
構建教研組文化,為教師主動發展提供了平臺,是基于學校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校本教研制度、以課題為紐帶組成的研究共同體。我們將繼續加強課堂有效性課題的研究,重視教研組的資料建設與管理,加強教學資料、教學統計材料、教研資料、教研組活動材料的積累和整理,建立和完善教研組工作檔案,逐一記載各項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教學教研成果,及時做好一學期、一學年的教研工作總結,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本組特色的教研組校本資料檔案(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教學案一體化、學生課時練習、各類公開課、各種活動材料、興趣小組、考試成績、獲獎情況、活動會議記錄等)。在立足于學校實際開展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分工合作研究推進,沿著“課例解剖、同伴互助、教學反思、行為跟進”的教研思路,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武漢市硚口區安徽街小學)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