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慧
構建小學生態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 劉 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近年來,我們對構建小學“綠色課堂”進行了較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什么樣的課堂才能稱之為生態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富有生命力,就是把課堂內的每一個個體作為一個靈動的生命,把課堂中的一切學習內容都作為促進生命成長而選擇的肥沃的土壤,把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習活動都作為促進生命成長而預設的通道。我們認為,生態課堂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要把課堂看成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經歷,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通過多向、多種類型交流、反饋,引導學生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最大限度發揮兒童生命自然的力量,師生共同在課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享受創造的喜悅與滿足,品味人生的燦爛與魅力。
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認知與需求出發,讓學生帶著興趣、通過體驗把教盡可能轉變為學,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強調對學生自我、自主、自動的尊重,相信學生具有無限的學習潛能,注意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留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維時間。這樣的課堂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激發學生發展和創造的能量,使教育質量和效率出現飛躍。這樣的課堂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不追求統一標準,而是尊重獨特的生命,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狀態,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實現一種“智者加速”的良好局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其生本基礎上的充分的發展。
課堂已不能僅由教師、學生、教材構成封閉的教學系統,必須從課堂的形式、內容、方法等方面擺脫單一孤立的窘境,讓課堂在時間上、空間上向生活擴展和延伸。這樣的課堂把學習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課堂學習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生活化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所學源于生活,通過學習又能更好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處于“悱”“憤”狀態下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種課堂是一個不斷發展、創造的過程,是在精彩預設的基礎上,關注課堂生態活動、各種課堂要素相互作用與活動的交互過程中動態生成的。這種課堂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力爭實現一種師生、生生和諧共處的良好狀態,讓學生在一種寬松的環境中,在教師有效地引導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課堂在有效預設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生成。
在明確了生態課堂的內涵之后,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召開論證會,梳理了桎梏教學發展的無效問題,調整思路,從以下幾個途徑著手構建生態課堂。
強化備課要求,課堂設計要在以下幾點下功夫:(1)課前學生要研究什么。(2)課堂小組如何交流。(3)在學生探究中如何點拔學生思維。(4)哪些地方需要教師講,怎樣講。(5)練習的設計上要分基本題——變式題——綜合題,如何設置。倡導教研組集體備課,用心研讀和揣摩教材,立足于教材的整體編排體系去理解每一個知識點,明確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把握每個部分的地位與作用,準確定位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把教學內容以關鍵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找準課堂的切入點。要樹立大的課程觀,著力于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滲透。同時要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唯有“水漲”才能“船高”。
任何發展應該在充分尊重教師的基礎上來進行,不能拿著我們先進的教學方式強加給所有老師。根據學校現狀我們采取“典型引領,分層遞進”的方式,促使老師不斷研究實踐。除一年級老師加強學生語言表達和學習常規培訓外,在2-5年級的班級中,自主申報了13個班級作為課改“典型班級”,充分尊重了教師的自主發展。選派校干和骨干教師到廣州參加教育研修班,帶回了新鮮的理念跟老師們共享,出示了“生本實驗課”,典型班級的老師們更是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形成了不斷實踐、不斷超越的課改氛圍。聘請了市區教研室老師為全校教師做了“生本教育理論講座”,更深層次的改變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有力的推動了綠色課堂教學改革。
我們為構建生態課堂比較出色的幾位教師錄制了教學片斷,展示學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碰撞的精彩,將這些視頻在各個班級巡回播放,給教師,特別是其他學生以啟迪。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就會以最快的方式方法去模仿,甚至是超越。
我們組成了“生態課堂評價小組”,采取“聽、查、訪、看、結”的方式,首先對于典型班級的課堂進行了診斷。“聽”——進課堂聽課,聽教師調控課堂是否大氣;“查”——查教師教案、作業布置及批閱。“訪”——問卷調查、學生座談。“看”——一看學生課堂表現等學習狀況;“結”——及時評課反饋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課堂是否過關定位評選校級教學能手的必要指標。
我們在不同的年級均針對學生的各項學習習慣做了一定培養,在生態課堂理念的支持下,我們又加強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在培養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先要規定操作方法,比如說哪幾個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各種層次的孩子搭配要均勻,達到相互幫助的目的,然后推選一個能干的組長負責日常事務,比如誰先發言,哪個第二,哪個第三,反正每個孩子都要發言的。在交流時,聲音要小,不要影響其它組的學習。匯報的時候,“讀題”“說思路”“我們小組匯報完畢,誰和我們交流”“誰還有什么補充”四種角色輪流上,同一個孩子這次匯報第一部分,下次就匯報第二部分,再下次就匯報第三部分等等,讓每個孩子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同時,有些班級還開展了小組長專項培訓工作,效果良好。
我們有效利用全校學生家長會,分別由學校和老師分層對家長宣講了“構建生態課堂”的價值和意義,爭取更多社會資源的支持,特別是對于孩子的“課前小研究”要予以指導,要給孩子搭建在家嘗試當小老師的平臺,提升孩子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質和整體水平。家長也給予我們最大限度的支持,很多學生在這樣新型的學習方式中,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感受到自己探求知識所獲得的遠比教師的講授要深刻的多。我們還開展了“課改問卷調查”,家長同志們非常贊同我們的課堂改革,有的還將輔導孩子好的方式方法介紹給全校家長,教學改革在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中逐漸走向成熟。
在以上多途徑構建生態課堂的基礎上,我們總結構建出符合本校特色的綠色課堂“六步教學法”,即課前研究——問題呈現——小組探究——全班展示——教師提升——拓展應用。
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初步了解所學知識,提出質疑,或自己通過書籍、網絡、咨詢請教他人等收集有關資料,或按照教師布置的思考題,做好準備,或動手制作課件,準備課上運用。同時要求學生在自學時要思考看懂了什么,可以設計問題考大家,誰提出的問題深刻誰學得好。
通過學生交流自學情況,教師可以重點在學生中梳理出關鍵的問題,呈現出來。
針對前一環節呈現的問題,小組進行探究學習,教師要參與每一個小組的探究活動,了解他們的思想進程并給與必要的幫助指導。
完成了對學習內容的研究后,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成果,各小組要自己主持講解,組內互相補充其他小組進行質疑和辯論,共同完善,形成全員參與的氛圍。
針對重難點的地方,教師還要注意提升,起到課堂畫龍點睛的作用。
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題,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
我們匯總出的“六步教學法”不是想限制教師的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創新。關鍵要啟發群體異見,關注個體創見,真真正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劉 慧/淄博市張店區東一路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