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珊云
澳大利亞普通高中學業評價:框架、程序與報告制度
● 何珊云
隨著評價“統一化”進程的繼續,澳大利亞各個州越來越多的學業水平測試項目進入全國評價框架,課程科目數量日益增多,涉及到的學生年級也日趨向高年級發展。但受地方分權管理體制的傳統影響,澳大利亞高中階段的學業水平測試依然處于全國統一評價框架之外,其中最為重要的高中證書考試的管理權力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州一級教育部門手中。全澳8個州、領地根據本地高中教育發展經驗和地方需求,相應建立了各自不同的高中證書考試體制,如昆士蘭州的教育證書 (Queensland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維多利亞州的教育證書 (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和應用學習證書(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Applied Learning)等。[1]其中,位于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NSW)擁有全國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統,該州的高中證書考試(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HSC),不僅是全國范圍內,也是世界范圍內認可的高中學業水平認證項目,充分反映了國際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的發展趨向,在開發、運作與管理上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我國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改革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創建于1967年的HSC是新州高中階段的證書考試,具有授證、監控、選拔的功能,即為頒發高中畢業證書提供依據,為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系統、學校監控學生學業成就水平提供證據,為TAFE(職業與繼續教育)、高等院校、第三方等選拔學生提供依據。
自HSC作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正式引入到NSW的高中教育以來,“質量”與“公平”一直是HSC改革發展的目標。1967年,HSC正式運作第一年,只有18,000名考生參加考試,考試科目只有29門。[2]隨著中等教育的發展以及能夠更好地應對澳大利亞高中教育在新時代中面臨的挑戰,新州教育部在《他們的未來》和《塑造他們的未來》兩份報告的基礎上,于1997年頒布HSC改革白皮書 《保障他們的未來》,對HSC進行了其形成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革,并在2000年開始實行新的HSC課程、評價與報告框架。
HSC的管理機構是新南威爾士州教育委員會(NSW Board of Studies)。該機構是在《1990新南威爾士教育改革法》框架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育機構,直接向州教育部長負責。除了HSC的管理外,還負責:[3]制定公立和非公立的幼兒園到學校12年級(k-12)的課程綱要,管理初中10年級的會考,通過制定、交流和實施教育政策,促進教育質量改進,對評價政策和程序的提供意見,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等。
作為NSW高中學業認證項目,HSC的考生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公立學校和非公立學校的學生,接受遠程教育和NSW的TAFE(職業與技術教育)的學生,也包括接受家庭教育的學生。學生只需“具有初中畢業證書或教育委員會認可的其它同水平證書;在公立學校或經過認定的非公立學校就讀,或是在TAFE機構或是教育委員會認可的其他州學校就讀的學生;完成必要的高中課程;按時注冊”,[4]就可以參加HSC考試。
HSC的評價框架基于其高中課程框架,并分為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采取紙筆測驗、表現性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
新州K-12課程共分為6個階段,其第6階段為高中階段,包括11年級和12年級。高中階段的課程根據學科和程度分為不同的單元(Unit),每個單元包括60小時的學時。除了英語課是必修課以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修讀不同課程單元。根據課程管理權力的不同,澳大利亞的高中課程可以分為州開發課程(Board-developed courses,BDC)和州認證課程(Boardendorsed courses,BEC)。前者是由新州州教育委員會負責開發的課程,后者則是由高中、大學或其他職業培訓機構負責開發,州教育委員會認證的課程。
在NSW,學生必須在11年級完成12個單元的課程學習,在12年級完成10個單元的課程學習。且每年修讀的課程至少有6個單元的BDC課程;至少有2個單元的BDC英語課程;至少有3門課程都在2個單元以上(BDC或BEC皆可);且至少修讀4個學科。此外,科學課程在每個年級都不能超過6單元。
完成一定的課程學習后,學生就能參加HSC的評價。HSC的評價分為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兩個部分。外部評價是每年10月-11月由州教育委員會組織進行的統一考試;內部評價則為校本評價,是由學校根據設定的學習目標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評價,主要以幾個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反映平時成績。評價科目完全根據州課程綱要規定,確保了全州學校在考試科目中的內容一致。考試科目為12年級開設的所有課程,選擇范圍多達上百門,如2005年HSC就提供了116門學科考試供學生選擇參加。HSC的成績由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構成,兩者各占50%。
無論是內部評價還是外部評價,HSC都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外部評價除了傳統的紙筆測試以外,也包括個人和小組的表現性評價,如實踐考試、研究項目、課程作品以及語言學科的聽說技能評價。內部評價的方式包括書面作業、實踐活動、田野工作、研究課題,比外部評價有更多的方式,旨在能夠評價更為全面的學習結果。
HSC的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由于評價主體和評價時間都有所不同,在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在具體實施中有不同的程序。以下介紹兩者的實施程序:
開發。學校根據教育委員會制定的課程綱要設計開發評價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學校需要確定學習任務數量、方式、權重以及實施順序等,并制定相應的內部評價政策,在正式實施前,以書面形式通知學生和家長具體實施程序和方法。一般來說,好的內部評價的學習任務應滿足以下條件:數量為3-5個,至少有一個是紙筆考試;每個學習任務的權重占校內評價成績的10%-40%;占權重高的學習任務應該安排在權重低的學習任務后面在評價最后;學習結果應由多個學習任務來反映。
實施。學校根據教育委員會制定的課程大綱以及本校的內部評價政策對學習任務進行評分、記錄和報告。學生的成績以百分制進行打分,如果學生沒有能達到課程要求,則會獲得“N”標記,無法獲得該課程成績。每次評價后,學生都可以獲得清楚的學業任務完成情況的反饋。
提交。學校需要記錄學生12年級課程的內部評價分數,并根據學習任務比重得出學生的內部評價最后成績。學校需要在規定時間將成績提交給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以便委員會在外部評價結束后得到學生的HSC總成績。
確認。學校提交成績后,需通過網絡對提交的成績進行確認,以便提交無誤。
檢查。通過網絡,學生可以知道課程成績的排名情況,卻不知道自己的具體成績。如果對自己的排名有異議,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重新檢查。檢查只確認學校內部評價程序是否有誤,而不是具體教師的打分。如果爭議無法在校內解決,則需要申訴至州教育委員會辦公室。
準備筆試試卷。任命主考官,由中學教師、教育專家組成考試委員會統管當年HSC考試事務。考試委員會根據學科,下設考試小組,并由考試小組在教育委員會的原則下確定試卷與評分指南。教育委員會設有專門的督導對試卷和評分指南進行評估,并提出修改意見。以2007年為例,[6]HSC成立了82個考試小組,324個考試組成員,召開1088個考試小組會議,印刷701,700份試卷。
確定考試中心。教育委員會根據學校人數、設備情況與交通情況確定部分學校為考試中心。該校校長任該考試中心主任,并代表教育委員會辦公室指派教師擔任考試主管和監考人員,考試主管負責考卷的保存與收發。
安排考試時間。HSC考試數目眾多,筆試一般從10月考試一直到持續到11月,將近一個月。教育委員會需提前安排好考試時間,并及時公布考試時間表。
進行考試。學生根據自己的選課情況按時間表如期參加筆試考試。
評分工作。HSC的實踐考試以及作品評分在第三學期(7月18日—9月23日)完成。HSC筆試的評分工作則在12月完成。考試的評分教師均為富有經驗的教師。他們根據課程綱要的規定以及評分指南進行評分。
報告是評價中的重要一環,是一個傳播評價信息,解釋評價信息的過程。一個好的評價報告應該全面、完整、有效地向不同的對象呈現并解釋豐富的評價信息,而不只是一個分數、一個等級這么簡單。HSC的報告內容非常豐富,每個學生、家長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材料了解學業水平信息,其學業報告基于標準,而非常模,并對大學入學具有重要影響。
改變過去HSC只提供學生一個最終的評價分數,新的HSC報告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學生學業成就信息,學生可以獲得多種形式的證書以及報告材料,包括:HSC證書(testamur);成績記錄單(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 Record of Achievement),里面記錄了學生完成課程的平時成績的,如記錄BDC課程時,需記錄課程名稱、完成時間、內部評價成績、外部考試成績、HSC最終成績和等級,沒有達到要求的課程不需列出;課程報告單(Course Reports),記錄了學生在11年級和12年級當年BDC課程的完成情況,只有一張紙,記錄了課程名稱、內部評價成績和外部評價成績、等級量尺(包括了等級的描述以及最低等級要求)和全州考生HSC成績分布圖。學生的HSC成績會標識在等級量尺上;學業成就檔案袋 (Profile of Student Achievement)來報告學生高中生活技能課程(life skills course)完成目標的情況;如果在高中階段修讀職業與繼續教育課程的學生,還可以獲得澳大利亞資格證書以及職業課程達成說明。
HSC報告改變了以外基于常模的報告形式,而是采取了基于標準的報告形式。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的分數都為百分制,由具有經驗的教師基于標準進行評分。為了確保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的分數基于同一標準,HSC還增加了調節(Moderation)內部評價分數的環節,即將內部評價的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與外部評價分數一一對應,再相應調整。HSC的最終成績是調整后的內部評價成績與外部評價成績的平均數。根據HSC成績,學生還將獲得相應的等級,并運用圖表形式呈現學生學業成就在考生中的位置,幫助報告單閱讀者清楚地將學生學業成就與相對應的等級描述聯系起來。
另外,2000年后,澳大利亞的大學入學以大學招生指數(Universities Admission lndex,UAl)作為招生依據。納入UAI的課程為:學生成績最好的10個單元的BDC課程 (包括2個成績最好的英語單元);BDC至少包括3門2單元以上的課程,至少為4門學科;最多納入2個單元①B類課程。BEC課程的成績不納入UAI的計算,HSC成績在5年內換算UAl均有效,學生如有重考課程,以最新一次成績計算。每一個申請大學入學的學生都以UAI作為是否錄取的依據,不需再參加其他高等院校入學考試。UAl的計算步驟為:[7]將HSC分數根據等級量尺轉換為相應的等級;將等級化后的HSC分數相加,形成總分;將總分進行排名,學生個人的排名以在考生中的百分位的形式表達,即為 UAl。
高中教育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讀、寫、算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也幫助學生形成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對公民責任的理解和參與公民活動的能力,是重要的學生學習經歷中的重要階段。與我國大學入學考試一直扮演高中學習“指揮棒”的角色相比,澳大利亞的HSC具有其獨立的地位,功能在于考察澳大利亞高中教育的課程標準和學業要求完成情況。HSC作為高中學業成就測試,通過多種方式完整地呈現了學生高中階段的學業成就水平,改變了大學入學考試主導高中教育的局面,保證了高中教育質量。為了減輕學生負擔,NSW學生申請大學不需再參加考試,而是對HSC的部分成績進行換算得到UAI,并以此為大學錄取的依據,大大減少了考試成本。
HSC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部分,評價主體不僅有州教育委員會,還有學校本身。內部評價項目由學校在州教育委員會的指導原則下自行開發與實施,滿足了不同學校的課程需要。其中,內部評價為過程性評價,外部評價為總結性評價,兩者相互補充避免了以一個簡單的數字來代表學生的學業成就,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業成就信息。考試的方式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實踐活動、作品、研究項目和語言類聽說技能等表現性評價,全面充分地展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主體、性質、方式的多元化,使學業成就測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增加了評價的效度。
HSC提供的學業信息與材料相當豐富,參加完所有評價項目后,學生可以獲得證書、學業成就記錄單、課程報告單、學業成就檔案袋以及可能的職業資格證書。其中,學業成就記錄單是記錄學生高中階段所有合格科目的平時成績的,課程報告單則呈現了州開發課程的學習情況,還包括了全州學生的成績分布圖以及學生的成績在分布圖中的位置,學業成就檔案袋則收集了學生生活技能課程的學習作品。這些資料以數字、圖片、作品等形式詳細記錄并呈現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情況,大大豐富了分數、等級的意義。平時成績的提供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學習程度,真正做到了過程與結果的相結合。
(四)與社會進行積極的互動
HSC作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并不是在黑箱中進行的考試,而是在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社會環境中進行。HSC有責任幫助社會各界對標準體系、報告學業成就方法和概念的加深理解與認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幫助教師進行基于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幫助學校調整政策制定與實施管理,幫助家長理解學生學業成就水平,幫助社會其他方面根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結果進行人才選拔。通過提供信息、服務與支持,召開研討會,組織評估報告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與社會各界進行積極互動,滿足社會需要,同時保證其本身質量。業技能類,如會計、商務服務等。
注釋:
①BDC課程分為A類和B類,A類主要為學術類,B類主要為職業技能類,如會計、商務服務等。
[1]Australian Councilfor Educational Research.Australian Certi ficate of Education:exploring a way forward[EB/OL]http://www.dest.gov. au/sectors/school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docu ments/aust cert edu doc.htm,2009/2/10.
[2]Board of Studies NSW.Annual Report 2007[ED/OL]
http://www.boardofstudies.nsw.edu.au/manuals/pdf doc/bos annual report 07.pdf.2009/2/11.
[3]Board of Studies NSW What is the Board of Studies NSW?[EB/OLl
http://www.boardofstudies.nsw.edu.au/contacts/,2008/1/10.
[4]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Austral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exploring a way forward[ED/OL]
http://www.dest.gov.au/sectors/school 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documents/aust cert edu doc.htm.,2009/2/10.
[5]ACE Manual[EB/OL]http: //www.boardofstudies.nsw.edu.au/manuals/acemanual.html.,2009/2/19.
[6]Board of Studies NSW.Annual Report 2007[ED/OL]
http://www.boardofstudies.nsw.edu.au/manuals/pdf doc/bos annual report 07.pdf,2009/2/11.
[7]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Austral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exploring a way forwardrd[ED /OL]
http://www.dest.gov.au/sectors/school 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documents/aust cert edu doc.htm,2009/2/10.
何珊云/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