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民建 孫 璐
淺談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調控*
● 郭民建 孫 璐
隨著聲樂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越來越多的聲樂教育者開始重視用心理調控的方法解決聲樂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本文分析了聲樂學習中常見的不良表現,提出如何在聲樂教學中進行心理調控。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為聲樂教師提供心理調控的理論依據,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改革做有益補充。
聲樂教學;心理調控
在普通高等學校聲樂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和同學注重強調歌唱的方法和技術,而很少去強調歌唱心理狀態(tài)對演唱的重要性,從而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常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使聲樂學習停滯不前,甚至半途而廢。聲樂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fā)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學生上課質量與學生的“狀態(tài)”關聯很大,我們經常會在課堂上聽到學生說:“我今天狀態(tài)不好”“找不到感覺”之類的話。那么,這個“狀態(tài)”究竟是什么?學生這時的“狀態(tài)”就是一種心理,感覺不好其實就是心理上還沒有調整到適合歌唱的狀態(tài)。據筆者調查,聲樂學生們“狀態(tài)”不對的原因主要有:把個人得失看得太重,太注重別人對自己演唱水平的評價??偱伦约撼缓帽粍e人看不起,丟了面子,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上課很緊張,會出現面部表情僵硬、發(fā)聲不受控制產生不自覺的抖動等現象,給訓練帶來一定的難度,這些現象在聲樂教學中屢見不鮮。
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效果也時有反復,之前已經掌握的東西有時卻怎么也找不到感覺是常有的事。有的學生一遇到學習困難或者找不到“感覺”的時候就覺得學起來沒什么意思,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學生學習目的和方向不明確,片面追求發(fā)聲技巧,學了幾年還是沒有在歌唱修養(yǎng)上有多大提高,出現停滯下滑現象等。這時易產生厭煩心理,懷疑自己不是學習聲樂的“材料”,甚至產生“改行”心理,從開始充滿朝氣的學習,轉為身心疲勞的厭煩心態(tài)。
在聲樂學習中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營造一個良好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聲樂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生在進校后面臨更換聲樂教師,但每個老師對聲樂觀念的理解和聲樂教學方法上存在著差異性,學生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取得學生對自己的信任。通過對聲樂理論的講解和示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教學理念。學生也要充分信任和理解自己聲樂老師的意圖,自己做出調整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只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積極配合,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老師要有良好的師德,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任何一點有失偏頗就會讓學生造成不信任感,產生隔閡。另一方面,學生要充分相信和理解老師,按照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讓老師能從學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聲樂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將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充滿信心,學生對自己的聲樂學習也會充滿向往,同時這一種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心理上感到放松。從而得到良性循環(huán),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感覺、情緒和意念對聲音的影響和控制。在歌唱的發(fā)聲中感覺與聽覺是與心理概念同步而行的,對于大多數的歌唱者來說,體會所唱出音的方式是歌唱的引導,所以初學者應致力于聆聽發(fā)自嗓音器官中的音及感受它們的感覺。當然做到這一點也需要聽覺的有力配合,并伴隨記憶的功能。情緒對于每個歌唱者也是極為重要的,要在演唱需要時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演唱情緒,使思想完全進入到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中,這樣可使發(fā)聲器官處于積極打開的狀態(tài),相關機能進行積極的配合、協調,嗓音功能處于一個最佳狀態(tài),使演唱更趨于完善。
人的心理活動與實踐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任何一名士兵,不經過戰(zhàn)火的洗禮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勇敢的戰(zhàn)士。同樣,一名歌唱者,不經過大量的演出實踐的磨練,也不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歌唱家。因此,歌唱者應該經常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盡可能地做到為不同的觀眾演唱,多熟悉舞臺的環(huán)境設施及設備。如燈光、音響設備、伴奏樂隊或伴奏者的位置等。另外,歌唱者要有強烈的欲望,要自我激勵,把演唱看成是一種征求意見的機會,緊張也就不翼而飛了。在增加演出實踐的過程中應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在開始階段,可先選擇一些所熟悉的人作為自己的觀眾,也可選擇在一些非正式場合進行演唱,在此基礎上逐漸使自己熟悉和適應演出的氣氛,提高成功的自信心。
聲樂演唱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要求歌唱者既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還要有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首先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作為聲樂教師要指導學生精讀一些比較有權威的聲樂理論作品,同時加大聲樂文獻的閱讀和樂理知識的學習。課下指導學生多聽錄音、多看視頻資料,課上和學生探討書中的內容,交流聽歌的感受,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要及時鼓勵,發(fā)現問題也要及時地糾正。同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理論文獻中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出讀書筆記,日積月累,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就有很大的提高,會令聲樂學習出現一個質的飛躍。
(略)
郭民建 孫 璐/山東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春蕾計劃項目“以心理調控為基點探究普通高等學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2009AZZ173。
(責任編輯:劉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