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少先隊的工作經歷
吳蕓紅
我在少先隊工作前前后后近六十年,其中有許多事和人可寫。可是漫長的六十年,竟不知從哪里下筆!從解放前地下少先隊寫起?那不行。應該從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0月13日團中央發出建隊決議亦即少先隊成立之日,或是從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干部會議寫起?那是1950年4月我們第一次到北京參加會議,那是一次難忘的會議,也是少先隊組織在全國范圍廣泛建立和發展的開始。
第一次進京“趕考”
那時,我在上海團市委少年兒童部工作。我們接到團中央的開會通知,決定進京參加會議的人不少,有團市委少年部長蔣文煥,少年部的干部吳蕓紅、段鎮,還有一位輔導員,有華東團委少年部長蔡怡曾,有《新少年報》總編輯胡德華。大家歡欣雀躍,高興非凡,這是進京趕考呀!我們大都是第一次上北京,都是年青人,當然乘的是坐席,也是慢車,兩天一夜的路程。4月正值春光明媚,沿途綠樹紅花,景色怡人,對于我們這些第一次出遠門的青年人是多么新鮮的事,哪顧得一夜未睡,依然精神十足。
開會了,聽報告,聽講話,是必有之事,誰也沒有想到聽完工作報告以后竟是朱德總司令來講話。朱老總,這是我中學時代參加地下黨領導的上海學生界抗日救亡協會(簡稱“學協”)時就聽到的最崇敬的名字之一。當然,朱總司令不是講戰爭故事,而是講關心下一代的重要意義,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更想不到的是,我們有幸到中南海懷仁堂去參加黨中央毛主席的接見,我們坐在會場上,遠遠望見臺上毛主席、朱總司令和中央領導同志在談笑,大家興奮極了。我們事先就推舉蔣文煥同志向毛主席獻禮物:一把恭敬地寫上獻詞的折扇。毛主席笑容滿面接過扇子,同蔣文煥握手,我們熱烈拍手,把手掌都拍紅了,等老蔣從臺上走回座位,大家爭著熱烈握他那只和毛主席握過手的手,露出無比幸福的笑容。這是年輕時代多么難忘的一幕啊!
我們始終以熱烈飽滿的歡樂情緒參加會議,其中有一項難忘的內容:頒發第一次經過修改正式公布的隊章、隊旗、紅領巾,我們這些參加會議的全體少年兒童工作干部按照隊章規定舉行列隊儀式,宣誓入隊,戴上紅領巾。我至今還珍重保留著這條布質的紅領巾。我們這些從上海來的青年人少不得還滿懷喜悅,參觀游歷了北京的名勝古跡,合影留念。
胡耀邦領導少先隊的黃金時期
1953年秋,我調到團中央少年兒童部工作,1964年夏調離少年兒童部,我忘不了這整整十年的時光。
我忘不了50年代開始就在團中央擔任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他領導著青年團和少先隊兩代人健康成長的大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可是栽培黨和國家接班人的大事業。他從來都是非常重視少年兒童和少先隊的工作,我們也先后聽到過他青少年時代就在紅軍時期做過少先隊、兒童團工作的傳聞,心里對他十分崇敬。他對少先隊工作“花了無限心血”(引胡克實同志的話),作出了許多重要決定政策指示,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箴言。
耀邦同志在1953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上做的題為《熱愛新一代是共產主義的美德》的總結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了“愛護兒童教育兒童是具有國家意義的任務,也是新中國人民的一種共產主義的美德”的名言,影響深遠。
在1955年第三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的報告中,針對那時不許少年兒童調皮,要求兒童斯文規矩的習俗,他批判了舊的教育思想,指出“不許少年兒童‘調皮’會使他們變成不知思索只知盲目服從,唯唯諾諾,毫無生氣的‘小大人”’,他強調“共產主義事業的繼承人,應該是朝氣蓬勃、不怕困難,樂觀而富于創造性的人”。所以要注意從小培養少年兒童堅強開朗勇敢活潑的性格。
1955年底,在建設社會主義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少先隊開展了“小五年計劃活動”,耀邦同志在《輔導員》雜志上發表《現在做小五年計劃,將來做大五年計劃》的文章,鼓勵少年兒童“學習做計劃和執行計劃,從勞動中學習實際知識”。小五年計劃活動是少先隊工作結合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的一次首創活動,開展栽培植物、飼養動物,幫助學校制作教具,植樹種草綠化環境和做小先生掃除文盲等活動。持續時間很長,在少年兒童教育中有很大影響。
1959年10月18日,北京市召開了建立少先隊十周年大會,胡耀邦同志在會上講話,題目是《預備隊的任務》。他激動地給少先隊員們講到了三支隊伍的重要論述:“第一支隊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是領導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先鋒隊;第二支是戰斗的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應該是一支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難、為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英勇奮斗的突擊隊;第三支就是你們少年先鋒隊,應該是一支為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積極進行準備的預備隊。預備隊的任務就是毛主席號召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應當學習知識,第二應當學習勞動,第三應當學習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這是多么令人難忘,多么重要又多么深刻的話!整個人民大會堂歡聲雷動,掌聲不斷,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這一時期又有多少五彩繽紛有聲有色的少先隊活動:
第一次全國少先隊夏令營于1953年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舉行,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無比歡樂的假期;還有朝鮮、越南、保加利亞三國的少先隊員參加,也可以說是一次國際少先隊夏令營。
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音樂歌唱表演會于1954年在全國24個城市舉行,參加演奏和表演的兒童達20萬人,全國85%的中小學參加了這項比賽活動,促進了兒童音樂歌詠舞蹈的廣泛開展,活躍了少先隊的生活。
1955年8月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科學技術和工藝作品展覽會,展出了孩子們創作的1000多件自然、地理、生物、物理和工藝作品。展出20天,觀眾達十幾萬人。當時,周恩來總理和宋慶齡副委員長也來參觀,勉勵孩子們:從小就能學習掌握科學技術知識,長大一定能把社會主義建設成功。
1956年8月在青島舉行第一次全國少年體育運動會,有27個省市自治區1800多個14歲到17歲的中學少年運動員參加,決出田徑、體操等男女少年等級運動員1013人。孩子們還參加了團體操、小足球比賽、騎馬、射箭等表演。
這一個個第一次都是不容易的,也是令人難忘的。那時的學校少先隊組織還開展了新創的各色各樣的“主題隊會”。例如“四十五分鐘的價值”、“算術多么重要”、“我們祖國的心臟——北京”、“書是知識的源泉”、“玩到天上去”等等。還組織參觀、旅行、爬山、野營和攻山頭、找路條等軍事游戲,訪問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戰斗英雄和戰天斗地的勞動模范,和作家藝術家見面會,組織各種“巧手小組”,縫扣子編籃子、做布娃娃,訂書補書,做風箏放風箏,舉行有趣的比賽,唱歌跳舞天天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歡樂幸福的童年!
應該說胡耀邦同志在團中央的這幾年,是少先隊工作從無到有的打基礎的時期,也是少先隊工作一個輝煌發展的最初的黃金時期。
我們的好少年部長陳璉
我忘不了50年代我們少年兒童部的部長陳璉同志,她斯文,秀氣,軟語少言,但原則性強,工作高要求重質量,以身作則,親自動手,但又親切隨和,與人平等相處。
我剛調來不久,便隨她去北京近郊通縣下學校,我們當天走了兩個小學,和校長、輔導員教師都談了話,也和孩子們交談、講故事,回到縣團委已過了下班時間,人去鎖門。當時她正懷孕,挺著大肚子走了不少路,我很替她擔心。下班了,人去樓空,也不能在團縣委過夜了,我們的行李被子還在里面呢(那時出差是要帶行李的)!幸好窗子未上鎖,我推開窗子爬進去,取出行李,和她一起急急趕到長途車站,總算回到市內。第二天同志們都笑我們這般狼狽相,陳璉同志也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接著正是召開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前夕,我立即投入會議的籌備工作,被分配做經驗介紹部分的編寫工作,即將一些地方上交的工作經驗介紹的初稿做文字整理修改。陳璉同志負責整個會議的領導工作,并主管這項工作,她還協助團中央分工主管少年兒童工作的書記胡克實同志撰寫會議工作報告,任務繁重。第二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主題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由主管書記胡克實同志作報告。報告申述少先隊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即要注意少年兒童年齡特點和發揮少先隊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在社會上和教育界影響都很大,這次會議貫徹下去后,少先隊工作有了很大發展。
兩年后緊接著召開了全國第三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仍由胡克實同志做工作報告,題為《為少先隊工作的蓬勃發展而斗爭》。這次會議主要解決少先隊組織發展遲緩、少先隊活動不夠活躍的問題,通俗的說法就是要把少年兒童組織起來,要使少先隊生活活躍起來。這就要進一步明確少先隊組織的性質任務,少先隊活動的內容要求和方法原則,以及少先隊組織的發展方針和基本知識。會前和會中,陳璉同志親自指導我們列提綱,寫出了一本《中國少先隊基本知識》(初稿),內部印發給各級團委少年部,作為指導和培訓少先隊輔導員和各級少先隊工作干部之用。應該說這是一本最早的闡述少先隊工作基本知識的書,對初創時期少先隊工作的發展起過很好的作用。
陳璉同志在少先隊工作上是很有遠見卓識的,她日常組織部門同志學習中外教育學、心理學等著作,以提高工作水平,堅定工作理想與信心。那時候,當社會各方面還輕視兒童工作為“小兒科”的時候,我們少年兒童部的同志大都十分熱愛少先隊工作,以從事這項工作為榮。她還曾在當時的教育部下屬的師范院校講授少先隊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擴大社會影響,為少先隊工作的發展熱情鼓與呼。
陳璉同志很重視下基層調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真實情況。有一次我隨她去南京江蘇團省委了解情況,團省委少年部召開大會邀她給省里少先隊干部作報告。給少先隊員們講話,她親自起草報告和講話,直到深夜尚未休息。我看時間已是深夜三點多鐘,快天亮了,不睡覺怎么行!我即起床,勸她休息,我來接著寫完。第二天她順利做完報告,我們都很高興。接著又隨她下江蘇句容縣農村,鄉團委的同志安排她在農家吃飯,有魚有肉很豐盛,她拒絕去吃。鄉團委同志勸說“下不為例”,她還是不去,她說我們應該與農民同吃同住,他們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你說了下不為例,我若吃了,下回別人下來,你還要這樣做;我們青年團干部更應講艱苦樸素,不能搞特殊化。她終于沒有吃這頓飯。我牢牢記住這件事,記住陳璉同志的高貴品質。
萬分可惜的是,陳璉同志沒有逃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為她不幸的家庭出身——她是蔣介石親信陳布雷的女兒,遭受兇惡無情的批斗折磨。在1971年11月的一個深夜,舍下三個兒女,含冤抱恨,在上海從居住的11層高樓上跳樓自盡!我永遠懷念她!
胡錦濤: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隊員
我也忘不了進入80年代新時期的欣欣向榮的少先隊工作。那時團中央書記處主管少先隊工作的書記是胡錦濤同志。第六次少先隊工作會議后要準備召開五年一次的第七次少先隊工作會議期間,他讓我和幾位省里調來的同志一同起草會議工作報告,他和我談了一些對工作報告的初步設想。當時,他的謙和親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即刻列出提綱和那幾位同志分頭去寫。后來會議的開法改變了,改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員和輔導員代表會議”,報告由胡錦濤同志重新改寫為《面向二十一世紀努力培養共產主義一代新人》。報告中充分闡述了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思想。會議于1984年7月25日召開,會上選舉產生了少先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簡稱少工委),由胡錦濤同志任第一屆全國少工委主任。
胡錦濤同志在團中央工作時間不長,但他給我們留下的思想道德和作風的影響卻很深刻。
那時候,我實際上已經離休,因工作需要,還擔任著顧問的名義。我曾向他提出想向各省市征集有關少先隊的歷史資料,編寫成書。他很贊成,同意我起草的用團中央辦公廳的名義下發的通知,以便各省市將有關材料和資料寄來。
于是我便和顏學琴、薛樵荒同志分頭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北等省市收集有關少先隊的歷史資料。我和顏學琴同志去福建時,當時任省委書記的原團中央書記項南同志十分支持,派了一輛汽車供我們使用,一個星期里每日一地接連走了閩西龍巖、古田、上杭、連城、長汀直到江西蘇區時期的紅都瑞金六個縣市,收集抄錄了不少資料,還訪問了當年的兒童團員、少先隊干部等老同志,收獲甚豐。回京后編了八本少先隊歷史資料,并和顏學琴、薛樵荒以及部分少年部同志一起編寫了《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話》、《少先隊的光輝歷程》、《閃閃的火炬》、《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教材),包括早先編寫的《少先隊工作手冊》等書,供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員、少先隊工作干部以及中小學教師閱讀使用。
這些資料和書,原是在胡錦濤同志關心支持下先后編寫成的,其中《少先隊的光輝歷程》一書是紀念少先隊建隊45周年,以少先隊員和少年兒童為對象編寫的,我當時曾寫信請胡錦濤同志在書前題詞。當時他已離開團中央,調到貴州省、西藏自治區擔任領導工作,后到黨中央任書記處書記,他一直關心少先隊和少年兒童,但他非常謙虛,由秘書傳話稱自己年輕不便于題詞。我們都覺得非常可惜!
胡錦濤同志與大家相處,總是熱情關懷,平等對待。他去西藏自治區任黨委書記時,我給他寫信并寄去我們編寫的有關少先隊歷史的書,他在百忙中給我回信,說到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隊員”,并說“在革命戰爭年代,在艱難困苦條件下,少兒工作都納入了黨的重要議事日程,今天我們在執政的情況下,完全應該可以為孩子們多想一點,多做一點,這是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千秋萬代后繼有人的大事”。
我后來又有兩次寫信并寄我們編寫的有關少先隊的書給他,寄到中南海,但想他日理萬機,十分忙碌辛苦,我怕打擾他,請他不必回信。但我知道,他無論怎么忙,心里總是記著少先隊工作,記著祖國的下一代的。2003年到2004年,受全國少工委、少先隊工作學會委托,我和薛樵荒、李啟民同志一起編寫了一本《中國少先隊工作50年大事記》。這可能是我為少先隊編寫的最后一本書了。還和過去一樣,寄去中南海,還請他不必回信。
我不能忘記,他在少先隊建隊45周年紀念活動結束和我們相見的情景,他興奮地看完了孩子們在舞臺上活潑精彩的表演,接著便向負責接待的團中央少年部長艾玲同志問起了我,我便和一些老少先隊工作同志們一起趕去相見,他和大家親切交談并拍了照片。這珍貴的照片,我永遠珍藏著。
寫得太長了,但是似乎還有千言萬語沒有說完,還有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沒有寫盡,我還是再引胡錦濤同志信中的話作結束:
“人總是要老的。……但我們的少年兒童工作、我們的事業卻永遠年青!”
(責任編輯 李 晨)
我在少先隊工作前前后后近六十年,其中有許多事和人可寫。可是漫長的六十年,竟不知從哪里下筆!從解放前地下少先隊寫起?那不行。應該從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0月13日團中央發出建隊決議亦即少先隊成立之日,或是從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干部會議寫起?那是1950年4月我們第一次到北京參加會議,那是一次難忘的會議,也是少先隊組織在全國范圍廣泛建立和發展的開始。
第一次進京“趕考”
那時,我在上海團市委少年兒童部工作。我們接到團中央的開會通知,決定進京參加會議的人不少,有團市委少年部長蔣文煥,少年部的干部吳蕓紅、段鎮,還有一位輔導員,有華東團委少年部長蔡怡曾,有《新少年報》總編輯胡德華。大家歡欣雀躍,高興非凡,這是進京趕考呀!我們大都是第一次上北京,都是年青人,當然乘的是坐席,也是慢車,兩天一夜的路程。4月正值春光明媚,沿途綠樹紅花,景色怡人,對于我們這些第一次出遠門的青年人是多么新鮮的事,哪顧得一夜未睡,依然精神十足。
開會了,聽報告,聽講話,是必有之事,誰也沒有想到聽完工作報告以后竟是朱德總司令來講話。朱老總,這是我中學時代參加地下黨領導的上海學生界抗日救亡協會(簡稱“學協”)時就聽到的最崇敬的名字之一。當然,朱總司令不是講戰爭故事,而是講關心下一代的重要意義,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更想不到的是,我們有幸到中南海懷仁堂去參加黨中央毛主席的接見,我們坐在會場上,遠遠望見臺上毛主席、朱總司令和中央領導同志在談笑,大家興奮極了。我們事先就推舉蔣文煥同志向毛主席獻禮物:一把恭敬地寫上獻詞的折扇。毛主席笑容滿面接過扇子,同蔣文煥握手,我們熱烈拍手,把手掌都拍紅了,等老蔣從臺上走回座位,大家爭著熱烈握他那只和毛主席握過手的手,露出無比幸福的笑容。這是年輕時代多么難忘的一幕啊!
我們始終以熱烈飽滿的歡樂情緒參加會議,其中有一項難忘的內容:頒發第一次經過修改正式公布的隊章、隊旗、紅領巾,我們這些參加會議的全體少年兒童工作干部按照隊章規定舉行列隊儀式,宣誓入隊,戴上紅領巾。我至今還珍重保留著這條布質的紅領巾。我們這些從上海來的青年人少不得還滿懷喜悅,參觀游歷了北京的名勝古跡,合影留念。
胡耀邦領導少先隊的黃金時期
1953年秋,我調到團中央少年兒童部工作,1964年夏調離少年兒童部,我忘不了這整整十年的時光。
我忘不了50年代開始就在團中央擔任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他領導著青年團和少先隊兩代人健康成長的大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可是栽培黨和國家接班人的大事業。他從來都是非常重視少年兒童和少先隊的工作,我們也先后聽到過他青少年時代就在紅軍時期做過少先隊、兒童團工作的傳聞,心里對他十分崇敬。他對少先隊工作“花了無限心血”(引胡克實同志的話),作出了許多重要決定政策指示,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箴言。
耀邦同志在1953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上做的題為《熱愛新一代是共產主義的美德》的總結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了“愛護兒童教育兒童是具有國家意義的任務,也是新中國人民的一種共產主義的美德”的名言,影響深遠。
在1955年第三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的報告中,針對那時不許少年兒童調皮,要求兒童斯文規矩的習俗,他批判了舊的教育思想,指出“不許少年兒童‘調皮’會使他們變成不知思索只知盲目服從,唯唯諾諾,毫無生氣的‘小大人”’,他強調“共產主義事業的繼承人,應該是朝氣蓬勃、不怕困難,樂觀而富于創造性的人”。所以要注意從小培養少年兒童堅強開朗勇敢活潑的性格。
1955年底,在建設社會主義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少先隊開展了“小五年計劃活動”,耀邦同志在《輔導員》雜志上發表《現在做小五年計劃,將來做大五年計劃》的文章,鼓勵少年兒童“學習做計劃和執行計劃,從勞動中學習實際知識”。小五年計劃活動是少先隊工作結合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的一次首創活動,開展栽培植物、飼養動物,幫助學校制作教具,植樹種草綠化環境和做小先生掃除文盲等活動。持續時間很長,在少年兒童教育中有很大影響。
1959年10月18日,北京市召開了建立少先隊十周年大會,胡耀邦同志在會上講話,題目是《預備隊的任務》。他激動地給少先隊員們講到了三支隊伍的重要論述:“第一支隊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是領導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先鋒隊;第二支是戰斗的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應該是一支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難、為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英勇奮斗的突擊隊;第三支就是你們少年先鋒隊,應該是一支為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積極進行準備的預備隊。預備隊的任務就是毛主席號召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應當學習知識,第二應當學習勞動,第三應當學習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這是多么令人難忘,多么重要又多么深刻的話!整個人民大會堂歡聲雷動,掌聲不斷,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這一時期又有多少五彩繽紛有聲有色的少先隊活動:
第一次全國少先隊夏令營于1953年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舉行,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無比歡樂的假期;還有朝鮮、越南、保加利亞三國的少先隊員參加,也可以說是一次國際少先隊夏令營。
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音樂歌唱表演會于1954年在全國24個城市舉行,參加演奏和表演的兒童達20萬人,全國85%的中小學參加了這項比賽活動,促進了兒童音樂歌詠舞蹈的廣泛開展,活躍了少先隊的生活。
1955年8月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科學技術和工藝作品展覽會,展出了孩子們創作的1000多件自然、地理、生物、物理和工藝作品。展出20天,觀眾達十幾萬人。當時,周恩來總理和宋慶齡副委員長也來參觀,勉勵孩子們:從小就能學習掌握科學技術知識,長大一定能把社會主義建設成功。
1956年8月在青島舉行第一次全國少年體育運動會,有27個省市自治區1800多個14歲到17歲的中學少年運動員參加,決出田徑、體操等男女少年等級運動員1013人。孩子們還參加了團體操、小足球比賽、騎馬、射箭等表演。
這一個個第一次都是不容易的,也是令人難忘的。那時的學校少先隊組織還開展了新創的各色各樣的“主題隊會”。例如“四十五分鐘的價值”、“算術多么重要”、“我們祖國的心臟——北京”、“書是知識的源泉”、“玩到天上去”等等。還組織參觀、旅行、爬山、野營和攻山頭、找路條等軍事游戲,訪問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戰斗英雄和戰天斗地的勞動模范,和作家藝術家見面會,組織各種“巧手小組”,縫扣子編籃子、做布娃娃,訂書補書,做風箏放風箏,舉行有趣的比賽,唱歌跳舞天天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歡樂幸福的童年!
應該說胡耀邦同志在團中央的這幾年,是少先隊工作從無到有的打基礎的時期,也是少先隊工作一個輝煌發展的最初的黃金時期。
我們的好少年部長陳璉
我忘不了50年代我們少年兒童部的部長陳璉同志,她斯文,秀氣,軟語少言,但原則性強,工作高要求重質量,以身作則,親自動手,但又親切隨和,與人平等相處。
我剛調來不久,便隨她去北京近郊通縣下學校,我們當天走了兩個小學,和校長、輔導員教師都談了話,也和孩子們交談、講故事,回到縣團委已過了下班時間,人去鎖門。當時她正懷孕,挺著大肚子走了不少路,我很替她擔心。下班了,人去樓空,也不能在團縣委過夜了,我們的行李被子還在里面呢(那時出差是要帶行李的)!幸好窗子未上鎖,我推開窗子爬進去,取出行李,和她一起急急趕到長途車站,總算回到市內。第二天同志們都笑我們這般狼狽相,陳璉同志也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接著正是召開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前夕,我立即投入會議的籌備工作,被分配做經驗介紹部分的編寫工作,即將一些地方上交的工作經驗介紹的初稿做文字整理修改。陳璉同志負責整個會議的領導工作,并主管這項工作,她還協助團中央分工主管少年兒童工作的書記胡克實同志撰寫會議工作報告,任務繁重。第二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主題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由主管書記胡克實同志作報告。報告申述少先隊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即要注意少年兒童年齡特點和發揮少先隊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在社會上和教育界影響都很大,這次會議貫徹下去后,少先隊工作有了很大發展。
兩年后緊接著召開了全國第三次少年兒童工作會議,仍由胡克實同志做工作報告,題為《為少先隊工作的蓬勃發展而斗爭》。這次會議主要解決少先隊組織發展遲緩、少先隊活動不夠活躍的問題,通俗的說法就是要把少年兒童組織起來,要使少先隊生活活躍起來。這就要進一步明確少先隊組織的性質任務,少先隊活動的內容要求和方法原則,以及少先隊組織的發展方針和基本知識。會前和會中,陳璉同志親自指導我們列提綱,寫出了一本《中國少先隊基本知識》(初稿),內部印發給各級團委少年部,作為指導和培訓少先隊輔導員和各級少先隊工作干部之用。應該說這是一本最早的闡述少先隊工作基本知識的書,對初創時期少先隊工作的發展起過很好的作用。
陳璉同志在少先隊工作上是很有遠見卓識的,她日常組織部門同志學習中外教育學、心理學等著作,以提高工作水平,堅定工作理想與信心。那時候,當社會各方面還輕視兒童工作為“小兒科”的時候,我們少年兒童部的同志大都十分熱愛少先隊工作,以從事這項工作為榮。她還曾在當時的教育部下屬的師范院校講授少先隊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擴大社會影響,為少先隊工作的發展熱情鼓與呼。
陳璉同志很重視下基層調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真實情況。有一次我隨她去南京江蘇團省委了解情況,團省委少年部召開大會邀她給省里少先隊干部作報告。給少先隊員們講話,她親自起草報告和講話,直到深夜尚未休息。我看時間已是深夜三點多鐘,快天亮了,不睡覺怎么行!我即起床,勸她休息,我來接著寫完。第二天她順利做完報告,我們都很高興。接著又隨她下江蘇句容縣農村,鄉團委的同志安排她在農家吃飯,有魚有肉很豐盛,她拒絕去吃。鄉團委同志勸說“下不為例”,她還是不去,她說我們應該與農民同吃同住,他們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你說了下不為例,我若吃了,下回別人下來,你還要這樣做;我們青年團干部更應講艱苦樸素,不能搞特殊化。她終于沒有吃這頓飯。我牢牢記住這件事,記住陳璉同志的高貴品質。
萬分可惜的是,陳璉同志沒有逃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為她不幸的家庭出身——她是蔣介石親信陳布雷的女兒,遭受兇惡無情的批斗折磨。在1971年11月的一個深夜,舍下三個兒女,含冤抱恨,在上海從居住的11層高樓上跳樓自盡!我永遠懷念她!
胡錦濤: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隊員
我也忘不了進入80年代新時期的欣欣向榮的少先隊工作。那時團中央書記處主管少先隊工作的書記是胡錦濤同志。第六次少先隊工作會議后要準備召開五年一次的第七次少先隊工作會議期間,他讓我和幾位省里調來的同志一同起草會議工作報告,他和我談了一些對工作報告的初步設想。當時,他的謙和親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即刻列出提綱和那幾位同志分頭去寫。后來會議的開法改變了,改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員和輔導員代表會議”,報告由胡錦濤同志重新改寫為《面向二十一世紀努力培養共產主義一代新人》。報告中充分闡述了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思想。會議于1984年7月25日召開,會上選舉產生了少先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簡稱少工委),由胡錦濤同志任第一屆全國少工委主任。
胡錦濤同志在團中央工作時間不長,但他給我們留下的思想道德和作風的影響卻很深刻。
那時候,我實際上已經離休,因工作需要,還擔任著顧問的名義。我曾向他提出想向各省市征集有關少先隊的歷史資料,編寫成書。他很贊成,同意我起草的用團中央辦公廳的名義下發的通知,以便各省市將有關材料和資料寄來。
于是我便和顏學琴、薛樵荒同志分頭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北等省市收集有關少先隊的歷史資料。我和顏學琴同志去福建時,當時任省委書記的原團中央書記項南同志十分支持,派了一輛汽車供我們使用,一個星期里每日一地接連走了閩西龍巖、古田、上杭、連城、長汀直到江西蘇區時期的紅都瑞金六個縣市,收集抄錄了不少資料,還訪問了當年的兒童團員、少先隊干部等老同志,收獲甚豐。回京后編了八本少先隊歷史資料,并和顏學琴、薛樵荒以及部分少年部同志一起編寫了《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話》、《少先隊的光輝歷程》、《閃閃的火炬》、《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教材),包括早先編寫的《少先隊工作手冊》等書,供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員、少先隊工作干部以及中小學教師閱讀使用。
這些資料和書,原是在胡錦濤同志關心支持下先后編寫成的,其中《少先隊的光輝歷程》一書是紀念少先隊建隊45周年,以少先隊員和少年兒童為對象編寫的,我當時曾寫信請胡錦濤同志在書前題詞。當時他已離開團中央,調到貴州省、西藏自治區擔任領導工作,后到黨中央任書記處書記,他一直關心少先隊和少年兒童,但他非常謙虛,由秘書傳話稱自己年輕不便于題詞。我們都覺得非常可惜!
胡錦濤同志與大家相處,總是熱情關懷,平等對待。他去西藏自治區任黨委書記時,我給他寫信并寄去我們編寫的有關少先隊歷史的書,他在百忙中給我回信,說到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隊員”,并說“在革命戰爭年代,在艱難困苦條件下,少兒工作都納入了黨的重要議事日程,今天我們在執政的情況下,完全應該可以為孩子們多想一點,多做一點,這是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千秋萬代后繼有人的大事”。
我后來又有兩次寫信并寄我們編寫的有關少先隊的書給他,寄到中南海,但想他日理萬機,十分忙碌辛苦,我怕打擾他,請他不必回信。但我知道,他無論怎么忙,心里總是記著少先隊工作,記著祖國的下一代的。2003年到2004年,受全國少工委、少先隊工作學會委托,我和薛樵荒、李啟民同志一起編寫了一本《中國少先隊工作50年大事記》。這可能是我為少先隊編寫的最后一本書了。還和過去一樣,寄去中南海,還請他不必回信。
我不能忘記,他在少先隊建隊45周年紀念活動結束和我們相見的情景,他興奮地看完了孩子們在舞臺上活潑精彩的表演,接著便向負責接待的團中央少年部長艾玲同志問起了我,我便和一些老少先隊工作同志們一起趕去相見,他和大家親切交談并拍了照片。這珍貴的照片,我永遠珍藏著。
寫得太長了,但是似乎還有千言萬語沒有說完,還有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沒有寫盡,我還是再引胡錦濤同志信中的話作結束:
“人總是要老的。……但我們的少年兒童工作、我們的事業卻永遠年青!”
(責任編輯 李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