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想者陳樂民

2010-04-12 00:00:00朱尚同
炎黃春秋 2010年2期

去年底,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前所長、資深學者陳樂民先生逝世后,我于今夏收到三聯書店編輯寄來陳樂民先生百來幅書畫作品的照片。樂民先生研究的是西學(重點是歐洲思想和歐洲文明史),但他對于“舊學”(沿用五四時期的說法)無論是文、史、哲都有精深的造詣,而且知書善畫。在樂民先生周年祭將近之際,三聯決定出版樂民先生的書畫集——《一脈文心》,這些我都早知道。但當我拆開郵件,將近百來幅作品的照片擺在案上,“書卷”氣撲面而來,作者的舊學修養和對傳統文化的愛,作者的個性和情趣,作者隱隱約約的出世情懷,宛若暗香疏影,依稀可見,我確為之驚詫了。

聽說三聯熟悉樂民先生在中西文化研究方面成就的幾位資深編輯,在先生逝世后,看到了這些書畫,長嘆息說:“這樣的人將成絕響了!”

我曾寫過一篇紀念樂民先生的文章,但還有更多話想講,談他的書畫前,我想先說說我作為一個生物化學學者所理解的樂民先生對世紀之交歐洲學研究的“奠基”和“啟蒙”作用;說說他是如何“站在中國看歐洲”,如何看中、西兩種異質文化各自的長處和短處的。我認為要知道樂民先生之所以為樂民先生,才會明白“這樣的人將成絕響”這句話的憂思是如此的沉重!

我想,樂民先生早就明白,遙遠的歐洲文化與我書案上的中國書畫二者之間是有“東海西海,心理攸同”的深層通感的,這項研究正是他已開始做而來不及完成的“牽掛”之一。

八十歲的從事生物化學工作的我,就想照這樣的思路寫了。

去年讀到過樂民先生談胡適之先生以騷體譯《哀希臘歌》的短文。說的是上個時代有些二十歲上下的小青年,舊學的底子就已經很堅實了,很通透了。惟其堅實與通透,便深知舊學的性質及其弊病。有了這種學養再進入西學,便能把他們所涉及的中、西學問吃得很飽、消化得很透,得其精髓。這些人后來的政治傾向雖各有不同,但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上,心里都是比較明白的。這樣的大師從嚴復開始,可以開出一個不短的名單。

王國維先生早就指出:“居今日之世,講今日之學,未有西學不興而中學能興者;亦未有中學不興,而西學能興者?!薄爱惾瞻l明光大我國之學術者,必在兼通世界學術之人。”令人惋惜的是,經過這五十來年,這樣的人在中國大陸已寥若晨星了。

就年齡而言,我同樂民先生是晚年才相識的朋友。就專業而言,我是研究生物化學的,七十歲以后才不時讀一些研究歐洲和研究美國的書,很自然也認同樂民先生和中筠先生(資中筠,陳樂民夫人,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前所長)的許多卓識和遠見,視他們為師友。我在和他們交往中,知道他們每當“書到用時”,常嘆息自己虛耗年華三十年,與前輩師長有著不可追補的差距。我卻以為在治學道路上,樂民先生與這些前輩倒有些相似,即他們在進入西學之前,都是在上個時代先奠定了扎實的舊學基礎的。

2005年樂民先生戲作《仿孔夫子、胡繩院長自述銘》,稱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學,二十而誤,一去三十年;三十未立,已成‘信徒’;五十初惑,惑而求解;六十遲知天命,粗解自由;七十而從心所欲,回歸自然……”

樂民先生是在上個時代完成高中學業的,童年由家學(母親、兄長)啟蒙,一邊讀小學和中學,一邊另師從有舊學根底的先生(當年一個縣有名望的中小學里,每有這樣的學者),讀完了《孟子》、《論語》、《左傳》、《戰國策》、《古文觀止》、《古文釋義》、八大家文章、唐宋詩詞。四五歲開始練字,由楷而行草,間以隸篆,十余年未懈。國畫十歲從師,十三四歲即參加過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的畫展,從習王石谷始,轉向宋、元、明的文人畫,如米芾、倪云林等,尤其是遍觀了當時故宮畫展,專注揣摩,對一些畫派的精微處和區別了然于心,融會為自己藝文修養的源泉。這種詩、文、書、畫四者的全面熏陶,是從今日任何學校無法得到的。直到晚年,他寫文章,一本稿紙,一支毛筆,全憑腹稿,一次成文。

早在中學時期,樂民先生就立定志向,一不從政,二不經商,而要像胡適之先生一樣,潛心學問,寫書,寫“大書”。“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是他二十歲以前,和近七十歲以后為學的宗旨(抗日戰爭中胡適出任駐美大使,他很失望)。但大學畢業后,這種澹泊寧靜的志向,在現實政治中一再出現了裂縫。他經受過多次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他說,我也曾多次努力往好處想,但爾后又是更深的失望。他說,他大學畢業后的三十年,是“平平庸庸、忙忙碌碌、勤勤懇懇、唯上是從”的三十年。自認頗有些“傲氣”,說“這三十年沒有自我,是人生中‘大材小用’的一段,或者準確地說,是‘材無所用’的一段”。我從他寫的隨筆中懂得,他說的“用”,不是“輔弼之臣”或“翰林學士”(今之自封或官封的智囊之類);他不僅不擔心“不才明主棄”,恰是“求棄”。由于從1953年開始的這半個多世紀說不清的風雨蒼黃,他只能在無可奈何中保持一片心靈的凈土和人格的尊嚴。

他在送給何方先生的紙扇上題了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安定城樓》,借詩言志:“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廻天地入扁舟?!薄坝缿浗w白發”,流露了他的某些“出世”情懷,他常引陶淵明《歸園田居》,慨嘆自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請人刻過一枚閑章“云無心以出岫”,從表面看儼如一個魏晉風骨的五柳先生。中筠先生以為這是他與顧準、李慎之、李銳等革命先輩異趣之處。這些革命先輩都是思想型的政治家,或政治型的思想家,都首先著眼于促進現實政治的改革。他是地地道道的讀書人,還自承頗有些“學究氣”。當然,他和那些前輩一樣,同是對我們這個民族刻骨銘心地真放不下,同有“欲廻天地”之志,所欲“廻”的同是以人道主義和自由為核心價值的“五四”民主和科學的精神。那么“異趣”,異在哪里呢?詩中說“欲廻天地入扁舟”,異在“扁舟”的含義罷!那些前輩的“扁舟”,是李銳老人詩中說的:“關懷莫過朝中事”;而樂民先生的“扁舟”,當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是“以出世的情懷,作人世的事業”(朱光潛語)——樂民先生一生別無他求,只求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只求給他一片自由自在研究學問的天地而已,豈有他哉!

幸而有了改革開放,從1987年到2008年,在政治形勢因改革開放時或有所寬松之際,他以“皓首窮理”的精神,一連出版了二十本有關歐洲與中西文化方面的專著和文、史、哲、藝文方面的隨筆集,我粗略估算,共達五百來萬字(雜見于各報刊未收入集子的未計在內)。樂民兄走了以后,他的遺著《對話歐洲》和《啟蒙札記》已由三聯書店出版。中筠大姐整理遺稿時方始發現,他還留下了數十萬字研究中西文化“邊角料”(生前自稱),一頁頁用毛筆小楷寫就的文章,自題為“碎石集”,稍加整理,即可出版。

除了文章,他還留下了數百幅完全屬于中國傳統的書畫作品,全是六七十歲后的寄情之作。顯示了樂民先生厚實廣博的文化底蘊。

這十來年是樂民先生在人世間的最后一程。我清楚記得,四年前我和妻子去北京,與他和中筠先生,還有朱正、徐慶全先生一起到餐館去,他撐著手杖,帶著和藹、含蓄的啟蒙紳士風度,慢步走在稍后。我知道,經過十來年的血液透析,他的體能正日益走下坡路,但我卻是怎么也想象不出,如此老病衰年,樂民先生卻能宛如“明月出天山”,蒼茫游刃于中、西和今、古文化之間,將其遲發、厚積的學養潛能,昂揚噴薄而出,并將其“出世”情懷升華于治學之中,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智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得以發揚。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陳寅恪《王國維先生碑銘》),樂民先生已經“從心所欲,回歸自然”了,外物與我何有哉!

1983年6月,樂民先生轉入了中國社科院西歐研究所工作,這是一個大可紀念的日子,一去給他的任務是什么都不用管,寫有關歐洲的書。這才開始進入“粗解自由”的年月,為將一生所學回饋社會作準備了。

此前,樂民先生雖名為從事了三十年與歐洲有關的工作,又因此在歐洲生活過好些年,但說真的,他除了自己學習和領悟外,只是在五十年代剛進入清華頭一年多,對西學稍有涉獵,來不及登堂入室。當時院系雖尚未調整,大師尚在,但清華園非復往日,已是山雨欲來了。

樂民先生去年8月16日給我的一封很長的信中,說自己在離開大學三十多年之后,直到80年代后半以及90年代,受了王國維和馮友蘭的啟迪,才從“國際問題”轉向文明史(著重于思想史),這是他在“文革”中彷徨十年后惑而求解之際,正從宋明理學轉彎抹角通向萊布尼茲、康德哲學的時期。他說:“發現西方文明史(或說文化史、思想史)是一扇大窗戶,推開來望去竟是一片絢麗奪目的、色彩斑斕的風景。我在其中感到陶醉,不能自拔。”他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新舊約、阿奎那,讀到培根、霍布斯、洛克、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斯密、康德、黑格爾,以及圣西門、歐文、馬克思、蒲魯東,直至尼采等人,狼吞虎咽、如饑似渴地讀了這許多。這番閱讀補了50年代大學不敢教的課,為他自己系統地勾畫了西方文化史的大致輪廓,幫助自己從“國際關系”進到歷史文化的新天地。

有了這些,他在寫《東歐劇變和歐洲重建》時,開始感到所謂“國際關系”只是最表面的層次,盡管這“表層”非常豐富多彩或驚心動魄,只有歷史文明問題才是深一層的問題。為什么有“波匈事件”?為什么有“布拉格之春”?只有論從“史”出,史因“哲”悟,讓“精神的歷史”浮出水面,才能懂得這都有一個東、西歐洲本來共有的“同源文明”,在東歐被野蠻政治遮蓋住了的問題。而真正要將國際問題往深處做,研究者本身必須是通才,有一種“歷史哲學”的視野。他以自己的研究為例解釋說:“國際舞臺上演出的戲劇雖然很感動人,如我寫勃蘭特‘新東方政策’的前前后后,一波三折,十分有戲劇性。但仍然反映不出歐洲文明和文化豐富的、變化多端的內涵。也不能滿足我在對歷史長河探索的一種‘沖動感’;我不可能在國際關系或國際政治中感受到我所向往的美學價值,那實在是太‘功利’、太‘形而下’了,它遠遠不能滿足我的心智上的欲求?!笨吹贸?,樂民先生已經在理性學術之路上驀然回首,準備登上“燈火闌珊處”自己所追尋的“啟蒙號”扁舟了。

恰逢其會,這時巴黎大學一次學術會議,題目是“歐洲:文化的內在同一性和現代性”,副題是“同一性中的多樣性,多樣性中的同一性”。樂民先生由此悟到,“歐洲觀念”反映的是兩種含義的交織。一方面歐洲有自己的認同性,即從兩希文明發端,經過許多世紀由文藝復興、宗教革命、啟蒙運動形成的,以人道主義和自由為核心價值的自由主義傳統,即所謂“歐洲精神”,這是同一性;另一方面歐洲又是由不同民族的國家組成的,例如英國,它和歐洲大陸僅一海峽之隔,但民情迥異,這就像丘吉爾始終堅持歐洲大陸與英國的關系是“歐洲與英國”,而不是“歐洲的英國”。歐洲的“民族主義”始終堅持這一方面。這是多樣性。上升到理論,“歐洲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悖論,是歐洲古往今來的一種“常態”。歐洲問題復雜就復雜在兩個相合而又相分的悖論,這種無介蒂地承認在一致中的多元,和在多元中的一致,是歐洲優秀人文精神的體現,亞洲辦不到,非洲也辦不到。我以為這較之當年在處理國際關系的“求同存異”,要高一個理性階梯;因為“求同存異”按當時毛澤東堅持的哲學原則,是只承認“一分為二”,視“合二為一”為異端邪說的,“存異”后怎么辦?歷史事實俱在,不是求同的余音未了,又“斗”起來了嗎?

歐洲的這種悖論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特別在歐洲成為工業歐洲之后,歐洲“認同”和“趨同”意識,相當大的程度上取代了歷史上民族對立以至“世仇”的情緒。今天法國中學生讀都德舉世聞名的小說《最后一課》,肯定不會有他們先輩那樣的感受了。這種歷史文化發展的理念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柏林墻終究要被具有“歐洲精神”的東、西德老百姓共同沖垮,東歐也終究會走向歐盟和歐洲議會,歷史的腳步本來就是這樣走的,反對有什么用呢?

樂民先生說:“當我發現歐洲歷史上的思想上的時分時合,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現象時,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高興。我覺得我找到了理解歐洲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的線索和門徑。”

此后,他由治歐洲史轉向問津歐洲哲學,又因“看的是歐洲,想的是中國”,為研究中、西文化史,再一次瀏覽了中國哲學。樂民先生進而游刃于文化的中西之間、今古之間,一是把歐洲作為一種“文明概念”進行貫通考察;二是對中西文化思想作一番通解,即先從嚴又陵“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明白中西文化二者之異,知道決不能再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老路;又從錢鐘書“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明白了如何去尋求中西文化思想這相反又相輔兩方面的“深層通感”。察其異,會其通。循此下去,頓悟于如何用康德的“二律背反”來做學問。他以為康德既是理想主義者,又是現實主義者,非常之講道理,他根據歐洲當時的現實進入觀念,把歷史(過去)和未來二者本身的兩面都說到了。康德具有“唯心”和“唯物”的兩面性,是一個徹底的唯理主義者,他最終關注的是“人”的命運和“人”的社會應該朝向什么方向發展,他的“世界政府”和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在深層次哲學上是可以相通的?!皷|西融通之橋梁乃在康德”(牟宗三語),康德逐漸成了樂民先生研究歐洲的啟蒙者。

樂民先生在去年8月16日給我的同一長信中說:“我由此沿下來通向了康德以及馬克思‘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我后來弄懂了對人的認識是西方思想史一條‘不可須臾離也’的認識路線。由此我自覺大開眼界,此已是90九十年代,歲月蹉跎,朝聞道,夕死可矣?!笨吹贸鲎?0世紀90年代始,他的心境和治學已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003年6月樂民、周弘先生的《歐洲文明的進程(修訂版)》一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印行(第1—3章是周弘先生寫的),雖然他自己對這一版“仍不滿意”,仍是“悔其‘老’作”,但無論如何,這本書和此后的《歐洲文明十五講》(北大出版社,2004)以及《冷眼向洋書系之

20世紀的歐洲》(三聯書店,2007年修訂版)等集中在五年內出版的這三本書,我以為確是歐洲研究的大事。這些書絲毫沒有意識形態的“八股腔”,不是來自或譯自外國人的著作,而是自1950年,即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用中國人自己的眼睛看歐洲,是“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體悟”出來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大著。這些書是叫人明白的,從歷史哲學和啟蒙的角度叫人明白歐洲之所以為歐洲,中國之所以為中國,奠定了世紀交替之際我國歐洲學的基礎。我以為,這樣說是毫不為過的。

這三本書抓住了歐洲文化精粹的內核——以人道主義和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歐洲精神,探討了歐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指出歐洲不僅是一個地理觀念或政治、經濟觀念,尤其是特定的歷史文化概念,代表了一種古老而又不斷創新的、成熟的文明。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是西方文明率先通向世界歷史(現代化和全球化),是歐洲的經驗輻射、擴展而走向全世界。直到1950年以前,世界的學者、東方的學者和中國的學者,有誰不承認近代史上“西風東漸”的事實呢?現在全世界與現代化有關的,諸如科學技術、自由貿易、民主自由、人權、憲政、法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沒有一樣不是源自歐洲的。

當然在這個輻射的過程中存在福禍相倚,也是必然的。樂民先生對此亦有深刻的闡述,如“全球化的悖論”等。

研究中西文化應該著眼于它的“史”的“軌跡”,兩種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軌跡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思想底格”。讀通了中西兩種不同的文明史,就不能不承認,中國比起西方來缺少的正是源于西方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精神和啟蒙運動帶來的民主、自由精神。西方有這兩宗法寶,文化傳統與現代化是貫通的,工業化是水到渠成的。中國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自我循環,置身于世界變化之外的。這樣的歷史所形成的“政治文化”,只能是“專制主義”。這樣朝代相因的歷史,如不與西方文明相遇是斷斷打不破的。如從中西不同歷史哲學找原因,西方重自然,中國重道德。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科學思維。劍橋大學李約瑟講了那么多中國科學發展史,但講來講去只是“技術”,終歸沒有發展為近代科學。所以需要“補課”,需要“移植”和“嫁接”過來。既是“移植”和“嫁接”,就必定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不自然,也就是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

當然,中國將來總有一天有自己“自主”文化的,但這需要時間“磨合”。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有個前提的,這就是要善于將中與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探索出將西方文明的精華用于改造中國,同時也將中國文明的精華融入世界文明的途徑。按張東蓀等人的意見,首應從19世紀中選取,因為此時期的西方文化,如人權、民主、憲政、權力制衡等等,正是中國所缺少的:“老實說直到今日,我們還是得回到中國剛向西方打開門戶時的一句老話,向西方學習。學什么?學我們沒有的東西,說來說去還是應繼續迎進‘德先生’和‘賽先生’。這作為一種有自知之明的態度,仍然是十分切實的需要?!睍r至今日,如果不是抱著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不放,就該承認,相對于歐洲,無論是國民素質(如國民的文化、科學、道德、保健、環境、公民意識等等),還是國家管理(僅以敢于反思、官員廉潔、行政效能、司法公正、貧富差距、政府本身運轉成本而言),我們不是仍然處于“趕”的位置嗎?更何況我們這些年取得成就的經驗來源,最終還得到西方去找,要開放、要人世,要實行市場經濟、要同國際接軌,年復一年派大批官員出國學習……其中緣故,還需費辭嗎?

樂民在2008年8月16日給我的長信中說他在治學中,馬克思幫了大忙。他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是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全球化”,發現過去讀《共產黨宣言》都白讀了,到這時他腦子里才有了“世界歷史”的觀念,才懂得了讀《共產黨宣言》該著重理解什么。其二是關于“人道主義”和“異化”的討論。這個討論剛一開頭就被壓下去了,有人好不容易開了點竅,遭到迎頭一棒,病至不起。他則借此讀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知道有人是可以一方面“把馬克思放在神龕上,而做的事,說的話,卻都是反馬的”。他說,這場討論如果允許繼續下去,必定要提出“人權”和社會主義“異化”問題,這還了得!

在上述同一長信中,樂民還寫道:“從此我一讀再讀三種外國書,第一是康德,第二是黑格爾,第三是洛克、休謨。我發現馬克思既‘化解’了前人,又把一切都‘政治化’了,也可以說‘實用化’了。他的思想亮光不幸被埋沒在里面了。以致各種顏色混雜在一處,只露出了‘斗爭哲學’和‘無產階級專政’。我很為馬克思可惜,他的過人才華被自己扭曲了。”這些話是他的獨特之見,也表示了他極不贊成將學術研究“實用化”和“政治化”的學者立場。

樂民曾多次指出,馬克思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學說名為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學說本來應該是開放的、發展的,是可以包容和吸收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的,但很長時間內把它封鎖住了,歷史上的思想家們沒有誰像馬克思及其學說那樣,遭受人為的擺布和嘲弄?!币虼怂诮o我的同一信中說,“我曾想用‘馬克思學說’代替‘馬克思主義’,因為主義往往是‘排他’的、一元的、‘非此即彼’的、‘意識形態’化的。‘學說’則具有廣大的包容性,是‘多元’的,是允許不同意見的?!?/p>

樂民先生的文章亦史、亦文、亦哲,他贊同陳衡哲先生所說:歷史不是叫人哭的,也不是叫人笑的,乃是叫人明白的。他的文章蘊厚、含蓄、融匯中西、深入淺出;但點睛處又十分犀利,一語中的,全都是讓人明白的。

陳樂民說,他不是政治家而是書生,角度不同,他傾向于把馬克思看做西方文化史的一員,而不是唯一。今人的任務是既要研究他,更要超越他。馬克思確實是偉大的,但畢竟是有時代局限性的。他同意陳衡哲先生所說,自己是深受唯物史觀影響的一個人,承認唯物史觀是解釋歷史的良好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他說他從不認為歷史的解釋只能是一元的。以多元代替一元,無疑是破除各種“八股”,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法門”。他問:寫學術文章為什么一定要完完全全依從某一理論框架那樣“起承轉合”呢?

樂民對于“歐洲精神”的闡述,既得益于張東蓀、陳序經、馮友蘭等大師,又自有創見,表現了他勇敢的啟蒙學者之風。他的結論是:“歐洲精神”或西方文明在實質上點出了“世界歷史的走向”。他以為“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紀已覆蓋了歐羅巴和北美,形成一種我稱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體系’?!辈⒁詾楦爬ǖ目梢越小白杂芍髁x”,至于之所以用“自由主義”而沒有用“資本主義”,是因為資本主義是因“資本”而生發出的主義,而“自由主義”則重在人的精神。它不是先有理論,不是先由一些“精英分子”先驗地從頭腦中想出來的,它純然是由經驗中產生的。換句話說,是先有自由,再發展成“主義”,而不是先有“主義”,再限制自由,以期實現人為的、先驗的“主義”,所以說是歷史、文化的自然進程。“五四”時提出的德、賽二先生,說到極處,是對歐洲精神的高度提煉,“歐風美雨”所及,濃縮而又濃縮,揚棄而又揚棄,就是“民主與科學”。他公開宣稱“渴望中國的前途是民主和自由的土地”。他明確說,他不反對他的書的責任編輯孫曉林先生在“歐洲文明的進程”出版后的座談會上,稱他為“自由主義者”和“啟蒙主義者”。終其一生,他不停步的在求索,恥為附庸;他“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使自己活得更明白,“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康德語)。他曾說自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老來終于破網而出了。

樂民先生這百來幅書畫作品都是擱筆三十余年之后,即六十來歲之后,偶爾的遣興寄情之作。與他從事的西方文化研究對照看,我覺得恍如有了兩位樂民先生。由此而更理解他在上個世紀末為何對“西化”和“傳統”產生了難于化解的矛盾。一個是堅持學習西方的民主和科學,堅持五四啟蒙精神的樂民先生:“在理智上我不能不如實承認中國‘傳統文化’,或者更準確地說中國‘文化傳統’并沒有開出科學和民主,并沒有導向現代化?!绷硪粋€樂民先生則是:“在感情上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有感情的,特別在傳統和現代化發生沖突時,我的感情常常在傳統這一邊?!焙髞韮蓚€樂民先生“合二而一”了,因為他看清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并不在于它是否能與現代化掛鉤,而在于它內涵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袊鴤鹘y文化廣大而精微,刻著悠久歷史的滄桑痕跡;它深邃而悠遠的哲理,獨特的美學價值及某些可以抽象繼承的道德情操,都是可貴的精神財富”。

我雖因家世淵源,也喜好中國書畫,可真正是外行。但看樂民先生的字,就算是外行,只要稍有中國文化修養,也看得出真是“清新俊逸”,趙(孟頫)中含王和歐,一幅幅,一行行,一字字,看來如信步山林,自然自在,吟嘯徐行,“書卷”氣盡在其中。他的畫著意追求寒林淺水、疏朗空靈的畫風和“秋葉初霜、平林淡遠(染)”余味不盡的境界,一孤松、一小橋、一山、一水、一石,都在“簡淡雅”中含著剪不斷的“文”的韻味和內涵。他極愛中國書畫,講究詩書畫三者相通的神韻,但對中國文化的長處和不足,心里卻是極清楚明白的。

樂民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幾幅最著名的杰作的永恒價值,在于昭示著歐洲正在心情激越地向死氣沉沉的中古告別……而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和耶穌,尤其是世間最理想、最令人向往的母性和人性的回歸……文藝復興使人的理性躍動起來,它預告新世紀的啟動。中國藝術品最缺少的,恰恰正是這種體現時代變革的內在精神和形象表征。從中國美術史里,風格、神韻的分殊差別固然可以表現時代的不同特色,唐宋元明清風格各異,但都沒有向昨天告別、向新世紀招手的跡象?!倍嗝淳?

樂民兄在告別人世之際是心有牽掛,言猶未盡的。他在2008年11月12日“給沒有收信人的信”的絕筆中寫道:“我個人最難說的事,就是在有生之年(還有多長?)修訂《歐洲文明》的兩本書,最近幾年我又積累不少思想……我感到我正在向某種‘歷史哲學’邁步?!彼€說,他在思想上已進入了新的“轉變時期”:“就是從把西方文明‘理想化’轉向把它看做更為繁難的‘歷史哲學’,而不是把它簡單地‘模型化’。例如美國民主、法國民主、英國民主等等,都是由西方文明出發的‘摹本’。我晚年想做而可能做不成的問題,就是探索西方文明何以產生出這么多‘摹本’……”又說:“古今中外,我服膺的人只有康德。他使我理解了天下難解之事,也使我了解了自己……我現在已是斗室中的‘世界主義’者了(指康德的理念一本文作者注),羽化登仙,大概是一個老人最入迷的境界。”

“但是歲不我與,照現在情況看,很可能做不出什么,終于將是一樁遺憾的個人‘牽掛’?!薄趯戇@些時,離他告別中筠大姐和家人,告別朋友、告別人類和告別他傾心相許的人間學問,已經只有三十六天了。

像樂民兄這樣地地道道的讀書人,這樣匯萃中西、今古文化于一身的人文學者,這樣的中國傳統的藝術根底,這樣的超乎物外、身體力行的啟蒙者,難道真成絕響?難道我們真可以聽任其成為絕響?

本文為紀念樂民先生而作,以他自己的話作為本文的未結束語:

我經幾十年的反復思考,“站在東方看西方”,只弄明白了一個簡而明的道理:我摯愛的祖國,多么需要一種徹底的“啟蒙”精神?!?/p>

我只能維持自己的良知和作為學者的責任感,至于這種良知和這種責任感究竟有沒有客觀效果,我無能為力。我只能說——我盡力了!

2009年11月

(責任編輯 李 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深爱婷婷激情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超碰91免费人妻|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一级α片|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AV|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日韩第九页|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亚洲成网站|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黄网视频| a亚洲视频|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1在线高清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91成人|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99久久精彩视频|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91在线中文|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91丝袜乱伦|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综合色88|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网|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